APP下载

科技期刊内容编辑国际化问题初探

2015-05-30吴静范继忠

出版广角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国际化

吴静 范继忠

[摘要]内容编辑的国际化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重要部分,反映了科技期刊的研究水准和学术高度。科技期刊内容编辑的国际化包括科技期刊的编辑主体、刊物主体和稿件的国际化三个方面。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容编辑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不断创新。

[关键词]科技期刊;国际化;内容编辑

[作者单位]吴静,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范继忠,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是科技信息交流的重要传播途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依赖于科技期刊进行展示,因此,科技期刊承载了信息交流、知识积累、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国家科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有5000多种,仅从这个数字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期刊大国,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技期刊体系。不过,我国科技期刊的实际国际影响力却不容乐观,大部分被《国际引证报告》收录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都在1.000以下,作为科技期刊大国,要实现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一、科技期刊编辑主体国际化

1.科技期刊编辑国际化

评价一个编辑是否合格,首先要看编辑的职业素养。“编辑的素养,包括编辑的知识与技能、心理素质、工作经验和态度等方面,是编辑在从事出版工作时具备的知识和修养。”在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一步步提高并逐步走向国际化的今天,科技期刊编辑正在向专业研究领域领先的学术专家一步步靠拢,不仅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甄别优秀稿件,也逐渐具备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从一大批专业稿件中选择优秀的、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水平的稿件予以刊发。

我国科技期刊编辑除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水平有所提高之外,还在综合能力素质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主要包括,能够提高网络文字处理水平和电子编辑出版技术,能够开拓国际化视野、紧跟国际动态、充分把握国际资源,提高选题策划的先进性。比如纳米医学是国际医学界近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国内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一些科技期刊编辑就针对这一学术热点,制订相应的选题策划方案,与国际接轨。

随着科技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对优秀科技期刊编辑的培养,我国科技编辑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科技期刊编辑。例如,我国每年举行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优秀编辑学论著”“优秀编辑工作者”评比活动都会遴选出一批优秀的编辑。

2.科技期刊编委国际化

科技期刊往往有多位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的国际编委会,国际编委占编委会总人数的比例对期刊的国际化程度有着直接影响。编委的国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SCI 也将编委的国际化程度作为其重要的收录标准之一。例如,著名的综合性科技期刊《科学》的编委会由100名专家组成,而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

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也越来越重视国际编委的重要性,大力提倡并支持国际编委的参与。例如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办的植物学领域的重要期刊《植物学报》(英文版)(以下简称JIPB)。该刊对国际化编委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位,不断扩大编委会中国际编委的数量。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JIPB的责任编委共有62人,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共23位海外编委,海外编委占编委总人数的37%。2007年,共收到国外来稿160篇,占年度来稿总量的33%。根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年JIPB的稿件总数为332篇,其中国际稿件为190篇,占到稿件总量的一半多,比上一年度增长了5%。

二、科技期刊刊物主体国际化

1.科技期刊语种国际化

出版语种的选择对于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理解有很大的影响,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能够促进学术研究成果的分享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由于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特征,面向的受众都是在特定领域内有相当专业水平的学者、专家等,所以在某一领域内的研究会被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域的特定研究人员所关注,即传播受众的小众化和传播地域的广泛化,这决定了科技期刊必须采用国际交流障碍最小的语言。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2011年曾以2004—2008年被SCI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为样本,对科技期刊的语种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明显看出,英语已经成为国际科技期刊学术交流的主流语言。然而,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整体比重较小,只有200多种,与世界其他科技期刊大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在这一方面,同为亚洲地区非英语国家的日本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面对语言不通所造成的信息壁垒,日本建立了专门应用于科技出版领域的自动翻译系统,并建立了各类数据库等在国际上推广使用。数据库的建立有效地帮助日本减少了因语言不通带来的学术沟通不畅的情况,提升了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另外,日本非常重视英文版科技期刊,根据日本三大电子期刊出版平台J-STAGE、NII-ElS 以及医药联机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2008 年出版的3047 种科技期刊中(不包括大学发行刊物) ,纯英文期刊为374 种,占总刊数的12%以上,而其他2600多种期刊几乎都为日英双语期刊。日本对英文版科技期刊出版发行的特别重视,有效促进了日本科技期刊的国际化交流。

2.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国际化

摘要是读者了解一篇论文中心思想的捷径,能够帮助读者迅速找到自己需要了解的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全世界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不管用哪种文字写成,都必须附有一篇简练的英文摘要。”作为期刊国际化重要参照标准的SCI、EI等数据库的信息,就是通过对摘要、关键字等英文信息的检索来统计的。此外,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英文摘要的关键信息链接到其他的检索系统,查询出相应的论文,并可以下载或者购买正文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也曾经从单词数、句子长度等方面对中、英文科技期刊英文摘要的撰写进行过比较,得出的研究结论是,与英文科技期刊的英文摘要相比较,中文科技期刊的部分英文摘要总体单词数较少,句子较少,提供的信息量少,给读者的参考空间小;单个句子较长,且多用从句等复杂句式,词意晦涩难懂,可读性低;词汇量少,不能很好地表达中文摘要的原意。目前,我国的英文版科技期刊数量还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范围内的学者更多地了解到我国的科技期刊研究进展,就必须重视英文摘要的撰写。

3.科技期刊出版周期国际化

国际上著名的科技期刊大都为月刊或半月刊,有些甚至是旬刊或周刊,出版周期较短,出版灵活。例如世界三大顶级科技杂志《科学》《细胞》和《自然》,其中《科学》和《自然》为周刊,《细胞》为月刊。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每周大约刊发20篇论文,即使如此,受限于论文的篇幅,竞争也十分激烈,大概只有投稿量的15%会被采用。以《自然》杂志为例,《自然》杂志十分重视科技期刊的发表速度,从2000年起便开始提倡作者在线投稿,并通过在线稿件处理系统将稿件的审稿录用时间缩短到13周,将录用到正式发表的时间缩短到7周。如有重要论文,还可在收稿后1个月内发表,甚至将时间缩短至2周,从而大大提高了期刊的出版效率。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进一步缩短,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14年1月发布的统计信息数据显示,月刊由2007年占总数的28.73%逐年上升至2011年的35.79%;双月刊由2007年占总数的52.49%下降至2011年的49.25%,有更多的双月刊转变成月刊;季刊由2008年占总数的13.22%下降至2011年的10.66%。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科技期刊在提高国际影响力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4.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国际化

科技期刊具有突出的专业性特点,科技期刊在语言文字表述上,频繁使用专业用语,包括名词术语、概念、定律和定理等。此外,科技期刊还会使用大量的人工语言辅助描述,包括专业符号、公式和图表等。

相对于文字稿件,图表的设计、制作和印刷往往要复杂很多,即使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图表的设计和制作效率,但图表的制作依然比较复杂,需要编辑投入更多的精力。例如,图稿包括底图(墨线图或铅笔图)和制版图(描好的墨线图),而表格也分为表题、表头、表身和表尾几个部分。目前,对图表的处理方式也越来越多,例如使用扫描仪扫描,使用Photoshop、CorelDraw等软件。

科技期刊几乎离不开各种类型的公式,而这些公式一般都是国际通用的,因此必须使用国际标准的规范公式。尤其是许多字母或符号形体相似,但表达的意义和适用的场合往往相差甚多,如果选用不准或书写不工整,都会引起混淆,产生严重的错误。近些年我国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科技期刊编排工作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例如《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科学技术期刊编排格式》(GB/T3179)以及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关于颁布五大类科技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的通知》等。

三、科技期刊稿件国际化

1.科技期刊栏目设置国际化

期刊的栏目设置是期刊的“门户”,体现了期刊的风格、特色和主题,表现了期刊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巧妙设计,也体现了每篇文章的编辑思想,编辑人员的办刊宗旨、办刊方针都可以通过栏目设置来展现。科技期刊的栏目设置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学术水平。

《编辑学报》曾对中外临床医学期刊的栏目设置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对象包括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收录《中华医学杂志》等10种临床医学类期刊,同时选取了Pediatrics等10种该学科的英文期刊来做比较。研究发现,“国内临床医学期刊的固定栏目占每期栏目总数的比例(44%)低于国外期刊(67%),每期平均栏目数和栏目总数高于国外期刊,且每期文章数比国外期刊平均少1/3”。由此可见,我国科技期刊栏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远低于国际水平,虽然栏目数量高于国外期刊,但每期栏目的内容也稍逊于国际栏目的研究文献,专题栏目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有待提升。

2.科技期刊稿源途径国际化

(1)稿件作者国际化

稿件作者的国际化是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基本条件。美国ISI专家认为,多国籍作者群的学术论文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当今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而且研究结果有权威性。从作者角度看,作者会优先选择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来发表自己的论文,因此作者的国际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期刊都有一批国际知名作者作为稳定供稿人。例如美国的《科学》杂志,累计有10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该刊上发表过论文;英国的《自然》杂志也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此刊物上发表过论文。我国的科技期刊也越来越重视海外作者的来稿,大力扩展海外作者成员,例如由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办的《数学学报》(英文版)的作者就包括很多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据统计,《数学学报》(英文版)2011年的稿件总数为796篇,其中包括241篇国际稿件,国际稿件的占比率也高达30%,且来稿者多为发达国家的作者。

(2)使用国际在线约稿和投稿系统

在线投稿和评审系统的运用,能够规范期刊的编辑过程,吸引更多科技期刊进入自己的系统,并能扩大稿源,缩短审稿周期和出版周期。同时,在线的技术服务能够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检索、下载等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为科技期刊国际化创造更多条件。

例如,《中国药理学报》从2005年起,便采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这一国际通用的在线稿件处理平台。一方面,将在线投稿与审稿纳入该平台中来完成,提高审稿效率;另一方面,编辑们还可以利用该平台与数据库检索相结合从而广泛遴选并邀请国际知名专家为自己审稿,审稿专家队伍从2000年的约200人(主要是国内专家)扩展到2012年的300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的专家来自海外。

(3)约稿途径多元化

从总体上看,我国科技期刊在吸引优秀稿件方面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根据2008—2010年国际推广项目年收稿量情况(如表2)可以看出,期刊刊载量的增长落后于科技论文数量的增长。另外,有些期刊的来稿质量并不高,甚至有些稿件大部分来自于第三世界国家,稿件学术水平不高。科技期刊在稿源组织方面还存在着另外一个极大的不利因素,即国内优质稿源的大量流失。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大陆第一作者的SCI论文由22608篇上升至108806篇,其中在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由9208篇上升至22229篇,在海外期刊发表的论文由13400篇上升至86577篇。可见,我国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在海外的期刊上发表科技研究的论文。

我国期刊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为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做着积极的尝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期刊市场也面临国际先进科技期刊出版集团的集中冲击,在这种情势下,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形势尤为严峻。本文从科技期刊的内容编辑角度出发,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现状及与国际水平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借此,希望对科技期刊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提供一些参照。

[1]孟耀. 社科期刊的编辑素养与编辑意识[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

[2]郭玉,马铮. 与国际出版集团合作的中国SCI期刊出版状况分析[J]. 编辑学报,2011(23).

[3]尚淑贤,吴晓初. 中外临床医学期刊栏目设置比较分析[J]. 编辑学报,2010(22).

[4]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编.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2)[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国际化
科技期刊的分类
聚焦港口国际化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实践与展望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