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几点思考
2015-05-30刘晔
刘晔
传统出版集团介入数字出版,应该突出出版的专业和信息优势。特别是专业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应借鉴跨国出版公司的经验,在信息服务、咨询研究、在线教育、个性出版等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只有这样,出版社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
出版产业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面临着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一布局、两目标”,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目前,我国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但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通过外延式、数量性、粗放型的方式实现的。进入21世纪,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所掩盖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产业造成了新的冲击,使得我国出版产业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变得难以为继,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一、当前我国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较于发达国家出版业发展的水平,我国出版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成为出版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出版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出版企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市场体系建设依然不健全
目前,我国出版主体已完成了转企改制,体制改革激发了出版产业的内在活力,出版市场整体繁荣,出版产业快速发展,态势良好。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出版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出版企业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与其他行业相比,目前出版业只能说是有限的市场化,许多出版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许多出版资源配置还依靠行政手段,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出版业市场条块分割、地方保护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性改变,甚至一些地方行政推动的集团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地区的垄断与封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还没有完全形成。
出版业和其他行业不同,作为文化产业,图书产品要起到传播文化的作用,如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出版业市场化进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出版企业市场化的重要体现,在于以市场为基础的出版理念——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引导读者,创造市场需求。企业要面对市场,要把企业特色向市场延伸,去开发挖掘影响,要纵向延伸,横向联合,把国内资源整合起来,用好的方式进行表达,要有国际视野、国内视野,把特定的局部的市场进行延伸,市场影响力要不断进行推广。
图书同质化是出版业在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出版企业不应为了做大规模而做大规模,应该从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等方面进行考量。同时,出版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在人才、选题、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走独特的发展之路。作为市场化的出版企业,价值观应进一步开放和延伸,出版企业要面向全国并放眼全球,在服务社会并参与社会竞争中形成独特的品位和格调。
2.出版主体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尚有很大差距
当前,科技已成为促进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科技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出版创新的前提条件。产业媒体的换代更新离不开科技进步,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让出版工作别开生面。出版需要以科技进步为平台,推进结构升级和出版创新。
出版产业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科技的重要作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但相当一部分出版企业缺乏现代科学精神、科技意识和科技知识,欠缺对新技术的重视与认真研究,在发展高新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方面缺乏动力,创新能力不足。要研究现代科技条件下出版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但在科技进步为动力这一点上,还存在一些思想认识方面以及保证措施方面的问题。
3.国际竞争力不足
纵观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其参与全球出版市场竞争的能力较为有限,总体来说缺乏与出版强国相抗衡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提升我国出版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自身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跨越,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是当前亟待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目前,我国的出版企业,一是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经营业绩收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处于劣势。二是在经营机制上,很多出版单位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机制再造,管理方式粗放。三是资本实力不足,难以有效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出版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储备不足、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有限、市场需求有待激发、产业集中度较低等,这些都是导致国际竞争力薄弱的原因所在。
4.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结构性缺陷
我国出版业从业人员增长很快,但出版业人才结构存在以下突出的缺陷:一是缺少大师级的作者和出版家;二是缺少既懂出版专业知识,又懂经营管理、能熟练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三是缺少掌握数字出版工程技术的专业型人才。这些都影响着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出版企业应从总体上不断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激励、考核机制,通过构建国内以及国际人才培训、交流平台,为自身的跨越发展提供高端的智力支持。同时,还应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精通经营管理和出版业务工作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构建包括策划人才、编辑人才、发行人才、管理人才等在内且比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从源头上做好出版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作。此外,随着出版产业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不断转型,还应大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能力,数字出版内容的开发和编辑加工能力,以及开展版权合作和数字出版谈判的业务能力等,为未来出版产业的数字化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二、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
如何应对我国出版产业所遇到的巨大挑战,是摆在我国出版界面前的严峻问题。我国出版产业只有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粗放型发展的轨道,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才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1.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出版管理体制,加快市场主体建设,提升出版企业市场竞争力
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改变经营主体的行为方式,即改变出版主体在行政垄断和行政干预下的竞争行为方式,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走市场化、企业化的道路。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版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但是,我国出版业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大多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之前,虽然有所改革,但力度不够。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简政放权,赋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各归其位,为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保障和外部环境。出版企业则要真正面向市场,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走市场化、企业化的道路。只有这样,出版企业的活力才可能增强,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才可能创新,品牌战略才可能实施,发展方式才可能顺利实现转变。
2.进一步推动出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消费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完善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现代出版产业的结构一般分为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三大门类,相对而言,专业出版的集约化程度最高。目前,我国出版产业这三大门类的结构严重失衡,我国图书市场中教材教辅的产值比重高达60%,相当多的出版社集中在这一领域厮杀,而很少有出版社愿意在未来前景看好的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出版领域投资。政府应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吸引出版企业进入专业出版领域,推动出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3.推动出版主体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和文化的创新者
内容资源是出版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推动出版主体成为内容的提供者和文化的创新者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推动出版主体成为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作为内容提供者,出版企业应该成为创新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对各类学术文化创新活动进行前瞻性的规划和组织,并把其转化为市场所能接受的形式;需要从市场出发,从读者需求出发,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创新活动,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其二,推动出版主体将自身资源集中到最具优势的内容上来。产业融合使得传统出版领域的经营主体日趋多元化,传媒、网络、电信、软件企业都可以成为出版企业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后者在资金、技术、规模等方面更具优势。这就要求出版企业把自身资源集中到最具优势的内容上来,通过优质内容的提供来体现出版的特色,体现其对社会的价值。其三,推动出版主体加强品牌建设与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是鼓励出版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的品牌,有了品牌便有了产品特色和市场号召力,可以通过品牌来占领市场、赢得读者,从而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二是鼓励原始创新,引导出版业成为文化创新的组织者和主导者,鼓励和支持出版企业在内容方面进行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4.加快出版企业信息化、数字化进程,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们正处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推动,使得出版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紧紧地与出版的数字化进程结合起来。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我国出版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大多数出版企业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总体上来说,工作还是初步的、表层的,还没有真正对业务流程和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信息化改造。因此,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成为出版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出版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按照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改造业务流程,建立新的业务平台,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结合传统纸介质出版物与互联网等电子媒体的优势,整合内容资源,增强交互性,延伸出版产业链,把传统出版领域多年形成的企业品牌和内容资源延伸到数字出版领域。二是与网络公司、软件技术公司等合作,利用这些公司已有的技术平台和网络平台推出数字产品。三是突出自身优势,拓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内涵。目前我国从事数字出版的企业推出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初级的产品,其商业模式同传统出版产业的商业模式相差不大。传统出版集团介入数字出版,应该突出出版的专业和信息优势,特别是专业出版社和教育出版社,应借鉴跨国出版公司的经验,在信息服务、咨询研究、在线教育、个性出版等领域进行深入拓展,只有这样,出版社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
[1]陈昕.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思路、内容及路径[N]. 出版商务周报,2014-03-10.
[2]陈昕. 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范军. 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加快出版发展方式转变 [N]. 光明日报,2010-06-07.
[4] 我国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EB/OL]. 中国社会科学网, http://www.hprc.org.cn/leidaxinxi/whjykj/201305/t20130531_221662.html,2013.
[5][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M]. 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法律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