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沉静如水 触手可及
2015-05-30
片名:于无声处
导演:闫建刚
编剧:高满堂
主演:胡军、左小青、赵立新、刘威、高明、郑昊、李心敏
类型: 新视角现代国安反间谍剧
集数:34
播出日期/频道:4月29日/央视八套 5月8日/江苏卫视
“大”的东西往“小”了做
《于无声处》这部剧是一部国安题材剧,首先你会想到的是涉案&谍战&反间谍,其次是这部剧打破了电视台黄金时间不播涉案剧的惯例。“国安剧”全称为国家安全局反间谍电视剧,它既不同于公安剧,又不同于一般的谍战剧,与普通意义上的谍战剧有很大的区别,再加上讲的是老百姓根本就不熟悉的神秘的国安侦查员,就显得更加“遥不可及”。观众是随着胡军饰演的马东一起进入盲人摸象一般的世界。马东抓间谍的30年人生故事,悬念起伏、迷雾重重,故事里既有普通人的情感,也有异于常人之处,没有刻意矫饰他们的特殊,也不妄图拉近他们和观众的距离,在浓浓的上世纪80年代的复古质感下,这部剧将这样一群神秘的人推到了观众面前。
《于无声处》是要打破特工、国安带着神秘色彩的既定的认识。“以前我们有一些剧,在反映这种国安人员时,还是在天上走,甚至没有家庭,没有情感,这个剧在这个方面强化了普通人的一面。”出品人之一也是曾担任《国家机密》的制片人的隆晓辉说。因为题材特殊,与高满堂的“工农商三部曲”不同,这部剧的创作高满堂无法体验生活,因此和国家安全局的人一起座谈成了搜集素材的主要方式,聊完的结果就是觉得,他们也是普通人,只不过神秘藏在内心。在高满堂看来,剧中的角色转换其实就是国安侦查员的真实人生。“他们看起来特别神秘,甚至在很多人眼里是飘在天上的英雄人物,但是他们特别接地气,沉静如水却又触手可及。”
人物立得住,剧才有灵魂
《于无声处》以上世纪80年代我国核潜艇研发及当下航母研发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国安侦查员马东为了侦查一起国际泄密事件,隐藏身份只身“潜伏”军工厂,以一名普通保卫干事的角色与国安部门内应外合,揪出深藏的间谍组织,还展开了他长达30年的反间谍人生。在这其中,高满堂巧妙地把情感、家庭、青春、成长等多种元素融入其中,让马东的形象更加立体,造就了一部真正意义上饱满的“人生大戏”。
一般来说谍战剧中的人物容易被淹没在大量的情节中,《于无声处》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一向以银幕硬汉形象示人的胡军,这次转型为一个“文艺男”,卷发造型加上海魂衫,在剧中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背得了朦胧诗、抓得了国际间谍、玩得了浪漫、藏得了私房钱。还被左小青封了一个“暖爷”的称号。中国的男演员里,胡军是属于男性荷尔蒙特别多的一位,可马东这个角色得收着演,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在旁人眼里憨厚又鲁莽,遇见年轻漂亮的厂花冯舒雅(左小青饰),虽然喜欢但因为潜伏任务而与她渐行渐远。马东在剧中虽然是个英雄人物,但是必须摈弃掉身上的所有英雄气概,又需要将国安查察员的气魄和胆量都表现出来。“大人物小着演,这个度非常不好把握。”胡军说,“他们就在我们的周围,可能一下子就擦肩而过,但可能一直在我们身边保护着我们。”
左小青、胡军、赵立新演绎了跨越30年的情感纠葛。在这部作品里,可谓谍战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谍战。通过案件来写人,然后通过侦破案件影响人物关系,刻画出国安人员与亲友间咫尺天涯的状态。剧中这三个人物的关系,就折射了国安战线的平凡与无奈。全剧最多的较量,仍然集中在马东和赵立新饰演的陈其乾两个人身上。他们是情敌,也是敌我,上演了跨越30年的较量。关于三人之间的虐心关系,赵立新用了一首舒婷的诗来形容:“远了又远了的,是她;近了又近了的,也是她”。
一街一景皆用心
出于保密的需要,《于无声处》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J省海滨城市海东,背景设定在80年代,可是在细节方面,导演格外追求写实的风格,光是看全剧开篇的那一幕汽车追逐戏,胡军乔装成出租车司机,行驶在街道上,小汽车一路经过的街景,那些日式、俄式的老房子,老式小轿车,老外间谍下车买花时经过的路口小花店,一街一景一物,都是老照片的味道,甚合时代氛围。剧中演员的服装和假发也叫人心服口服,马东初亮相时那股子80年代范儿的造型真是惊艳:大卷发,蓝色衣裤、白球鞋。左小青是年輕的技术骨干,她代表的是当时新时代的女性,大风衣、高领毛衣、长靴子,简直就是年代版御姐范儿的装扮。自诩军工界“福尔摩斯”的陈其乾,则是上半截衬衣,下半截球裤的自制服装,嘴里还念叨着北岛的诗,尽管角色是醋坛子,还屡屡被女主嫌弃,但那种80年代知识青年的疯狂劲儿,也让人过目难忘。
高满堂:《于无声处》听惊雷
Q:一听到“国安剧”这个名字就觉得很有神秘色彩,它与普通意义上的谍战剧有很大的区别?
A:“国安剧”不是年代剧,而是现代剧,讲述的是胡军饰演的国家安全局侦查员马东的反间谍生涯。另一方面,国安剧的剧情比谍战剧更为紧张,是一种智慧的较量。悬念、惊险,这些其实并不新鲜,但是很多谍战剧的悬念都只停留在表面,甚至可以说是在故弄玄虚。但是,国安剧是一种智慧的较量,是一种内在的紧张。
Q:对于这样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您创作的出发点是怎样的?
A:当时我们做的时候,我还在那儿想,这个国安戏肯定是惊心动魄,像我们以前看到的那些。原来我都搞混了,公安戏、涉案戏可能是这样的,但他们和国安戏绝对是两回事,很平静、很安宁是国安的职业特点,它像一块石头一样,扔到水里之后,你根本看不到它。可能只有在大风大浪潮汐的时候,这块石头才会露出来,他这个职业特点和平常人一样,他一旦出手,那我们吓一跳,不出手的时候他就是我们身边、对面的普通人。我觉得这是真实的国安。
Q:听到您一直在强调“从人物入手”,是想要人物形象接近观众心理吗?
A:一般来说谍战剧中的人物容易被淹没在大量的情节中, 先立人物,侧重生活、情感,讲述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中,一个在特殊战线上、有着特殊身份的小人物的缺点、情感,而我们与他共成长、共命运。从人入手,可以让谍战剧摆脱掉家国天下这些看起来很正的大背景,让反谍剧更有人情味儿。情节再好,人物不成功的话,这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所以,如果一味去树立国安侦查员的英雄形象,就很难被广大观众所接受。情感线索的加入,才能让马东鲜活起来,也符合国安侦查员实际上就是个普通人的定位。我希望观众看完后,会恍然大悟说,“哦,原来他们是这样啊!”正如剧名“于无声处听惊雷”。
Q:很多谍战剧,强调强情节,也会大量地借用公安的侦破手段,都是非常惊心动魄的侦查与反侦查的情节,闫建刚导演说您不会写不出惊心动魄的事儿也不会有这样的素材,您怎么看?
A: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这是比较高级的写谍战剧或是国安剧的手法。你看《悬崖》,它并不紧张,也不是有那种惊心动魄的情节。但是它有悬念在那儿,就是在一个大雪天早晨……你看的时候虽然不紧张,但是你的内心深处其实有一种恐惧感的。我们这个剧更是这样。它是比较高级的紧张,就像一把利剑挂在房梁上,什么时候掉下来谁都不知道。就像希区柯克的电影,它没有花里胡哨的东西,但这种紧张是内在的紧张,它不是像我们平常看的,比较低档的那种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