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生画好儿童画
2015-05-30于晓明
于晓明
儿童画是儿童最喜欢的艺术语言,是他们向世界展示自己内心的窗口。天真的孩子们常常用稚拙的笔触、真挚的情感创作出一幅幅直击我们这些成年人内心的作品,让我们为他们的美好、纯真、阳光所打动。但是如何引导孩子搞好儿童画的创作,让他们学会这门艺术语言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在指导孩子进行儿童画创作时的一些方法:
一、要让学生敢画
在知道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中在进行儿童画创作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们这样的提问:松树怎么画?小鸟怎么画?房子怎么画?面对孩子这样的提问开始我很无奈,后来我发现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我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要求他们,孩子们的绘画水平很难达到成人的标准,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绘画热情,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更正了做法,在指导孩子们画画的过程中多鼓励那些敢于表达敢于创作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作品的闪光点和独到之处,时间久了,孩子们敢画了,而且更加学会了用绘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启发想象、激发兴趣
学会联想:孩子们小时候都是儿歌或者故事伴随下长大的,这些熟悉的故事或者儿歌深入他们的内心,孩子们深爱着故事里的人物和形象,在教学中运用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展开联想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学会畅想:我经常组织学生做一些小练习,比如根据已有事物进行添画或者把很多事物进行重组的拼贴画练习,这样能在练习的过程中训练孩子的想象力和发现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
学会猜想:学生是成长的人,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审视小学生美术作品的创作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在作画时基本上是画自己的所想,而不是画自己的所见;是绘画的天赋支配着他们,而不是他们支配着天赋。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以成年人的思维,用预想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想法去进行比较,那是没有效果和好处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创造力,如果有学生在给你看他的画时,你必须重视和尊重他自己的观点,当学生向教师展示他自己的独特创意时,希望得到的是教师的肯定,而我们通常是按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学生想的可能和我们想的完全不同,教师要做到允许并鼓励孩子们不受约束的猜想。
三、让学生多写生
有人认为写生是大孩子才要做的专业训练,其实不然,我觉得孩子们多画写生对于他们的创作是很有帮助的,要让学生平时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样,画起来才有内容,才有兴趣。孩子们在写生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事物并储存事物形象的能力,这样在他们创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言之有物、得心应手,但是面对小学生的写生我们更不能按成人的写生作业来要求,孩子的写生作业重在线条的练习和对事物形象的理解,重在训练他们观察事物、理解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当学生画得进入兴趣之中时,只要他们画自己的故事,就不要轻易地否定。有时他们画起来随意、涂抹,特别像抽象派的画,但是画起来却津津有味,有时还伴随着自言自语,甚至唱起来、笑起来,这正是他们画得得意之时。
四、教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的学生作品不完整或者构图不饱满,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画人物《我的妈妈》时,有的同学画的只是把人物画好了,没有背景,甚至没有动态,如果把画面人物设计一定得动态,再配以适当的背景,那么我的妈妈这个人物形象就更加生动鲜活了。还有《刷牙》一画,牙刷没有刷到牙上,刷在嘴唇上,这些很细致的点化确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辅导时要让学生树立三维空间的立体概念。画面上的遮挡是学生视觉上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过渡,是一个难点。在小学阶段孩子在画面中这种关系的表达是通过遮挡关系来体现的。因此,我们要抓住“遮挡”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到它能使画面产生前后层次、空间上的变化。
五、多欣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我们都知道想画好画首先得提高审美能力,有正确的审美取向,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多来源于欣赏。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这方面的内容,经常和孩子们欣赏大师的作品,跟他们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画家们的绘画故事,让孩子们从中学习绘画技法,并学习大师们刻苦的专业精神,激发孩子们的上进心。与大师的交流让孩子们目光更高远,其实孩子们之间也能做彼此的老师,每次创作结束,我就会让每个同学拿着自己的作品到讲台上进行展示,这个时候也是同学们最高兴和自豪的时候。我特意地让学生们互赏、互评,让他们热烈地展开讨论,比较作品的好坏。最后,我会选择有创意、有特点的作业着重进行讲评,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和收获。我觉得,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更应该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探索出一条让学生喜欢学、教师喜欢教的路子,让学生成为掌握儿童画这门艺术语言,儿童画创作就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