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此生有福,爱上小酒

2015-05-30傅汉林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5年6期

傅汉林

江汉平原每个村庄都飘洒小酒香,这小酒,真滋润,透瓶香,飘香几千年,融入古老大地,走人我的梦里。

这里鲜花盛开,也是江南水乡,每年梅花、樱花、油菜花、桃花、杏花、梨花、栀子花、菊花、桂花……次第绽放,四季赏花人一拨一拨来,香气馥郁,小酒美名也随花香飘扬百里,好酒不怕巷子深。这里有白云边酒,据说因大诗人李白而得名。公元759年,李白秋游洞庭,夜泊湖口(今湖北松滋境内),湖光月色之下,举杯吟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里有藕池黄山头大曲,枝江稻花香……还有口福无边的各种小佳酿,本地人自豪无比地念叨起来,如数家珍。

这里不管张大伯、李二爹、王三麻子、钱四狗,不管是摇笔杆子斯文人,还是流臭汗的苦力劳动者,不管新旧时代,三百六十行当的哪一行,不管穷人富人,抑或达官显贵、贩夫走卒,尤其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一天劳作之余,都爱品一杯小酒,知足常乐,体验生活的乐观与豁达。或喜、或忧、或愁、或闷、或庆祝、或放松,一杯小酒见了真情,一盅小酒下肚,舌头微微打个卷,解乏,饱经风霜晒得黑红的脸庞和皱纹一起舒展,生活的重压因酒而暂时远离了他们。

大家喜欢依古地名给小酒取名:潜江园林青酒(这里有城关古镇曹禺祖居园林镇)、沔阳小曲(仙桃市旧称沔阳州或沔阳府)、公安大曲(三国刘备将油江口改称公安)、监利粮酒(湖北监利出产,因东吴“令官督办”“监收鱼盐之利”而得名)、关公坊酒(因为关公曾镇守荆州而得名)、楚园春酒(这里曾是楚国都城郢)、当阳小烧锅(平原西北,古权国,秦置当阳县)、恩施苞米酒(平原西南边缘,恩施盛产苞米)……小酒味道虽然赶不上茅台、杏花村、西凤等国字号,也可与湖南的土酿米酒、山东的鱼台、河北的衡水老白干、东北的五加白或老村长、黄石的劲酒比一比,小酒有酒意而不使人沉醉。

喝一杯小酒、看一场皮影、哼一段花腔,拉一支二胡,唱一段渔鼓,守一方家园,小酒与生活生死契阔,以其温暖畅快的感觉跨入这里民间文化之林!

处江湖之间,同喜同悲,看花开花落、云聚云散,小酒其实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一首生命长歌。“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方水土养成这般文人雅兴,老百姓不懂,他们更喜欢干完一天活计,夕阳西下时,家门口一聚,映着晚霞,握一杯江汉小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江汉小酒根植于美丽肥沃水乡,生长在一望无际大平原上,生长在各种粮食作物中间,因为有稻谷、高梁、大豆、玉米、蚕豆、大麦、小麦、荞麦、苞谷、红薯、油菜、棉花……庄稼茂盛时,那些村庄几乎隐没在绿色里,古酒曲和古窖泥就收藏在这绿色画卷后炊烟袅袅的村庄里。

农民带着小酒,追赶平原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展开生命长卷。立春,土地敞着怀,杂草与荆榛遍地,缠绕庄稼一起生长,如莽林般密不通风,河湖纵横,嫩莲出水疾,粉红、雪白的荷花,或含苞,或吐蕊,从水中婷婷立起身,杨花率性舞弄风筝,下半截在水中的芦苇和自己影子荡起秋千,蜻蜓燕子时而贴着水面,时而又在人身旁乱飞,竹篙掠过水面、鱼鹰张翅抖落水珠,水杉树似绿箭刺破长空,油菜花耀眼,跨过河堤绚烂地笑,杂着蜜蜂嗡嗡声,一静一闹,形成对比。风景这边独好,犁耙水响,林深闻鹧鸪、布谷鸟声声叫,催人呢,农民春天太忙了,忙得脚打后脑勺儿,如不停歇的春雨,他们没时间看风景,正抢农时,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啊!我的父老乡亲们赤脚高卷裤管,挥舞牛鞭高声吆喝:“起忒、起忒……喔、喔、喔……哇、哇……”急急驱牛下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秋天到,艳阳高照,鸿雁南飞,万物成熟,田野里,庄稼颗颗饱满,如串串小葡萄垂挂,五谷流金,成熟地咧开嘴,稻穗沉甸甸地低头,亲吻大地母亲,寒冬降临,雪花飘舞,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该放松了,伐薪樵,庆丰年,酿新年小酒,这才是村民最开心的时候。

平原大地广袤,不光养育人,杨、枸、槐、楝、柳、樟、水杉……各种树荫翳蔽日,大树成材后被伐走,留下成片合抱粗的枯树桩,农人不辞劳苦,连树根一起挖出,扛回家,曝透晒干,先变成劈柴,再变成炉膛里的火焰,粮食富足,留足种子和人畜口粮,其余都架锅蒸煮,先是酒母,最后涓涓细流汇聚酒缸。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长桥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是这里乡村之景。因湖泊水面多,地形平旷,村子外形都差不多,人在这里易迷失方向,嗅着酒香,酒厂或酒坊时时蹦出来,告诉你,这条路通向何方,这里民风淳朴,酒是向导,热情好客。除了待客,村里人自己也喜欢喝两杯小酒,不贪杯、不迷恋,但没有小酒,男人们会诅咒生活不够滋润。

“白天耕作累得要死,晚上回来,连一盅酒都抿不上,活个什么味哟!”缺了小酒,亲戚往来都觉得寡淡没面子。

“连酒都不拿出来让我喝,还把我当个么子亲戚!”

“几天没喝点小酒,嘴里都快淡出个雀儿来了!”

这里喝小酒,不猜拳、不吆五喝六,一碟花生米、一小碗咳水豌豆、一盘腌咸菜、两个对半破开红心白瓤的咸鸭蛋、一碗油炕炸胡椒,也可当下酒菜,酒杯也没什么过分讲究,有时甚至拿个饮料瓶盖也能当喝酒器皿,喝酒的地方也不是特别讲究,在外打工时,就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几块砖头垒成的土台子上,一张旧报纸或塑料布一铺,就成了他们的酒桌。他们喝的好像不是酒,是这方勤劳的楚地先民从浪漫而勇敢不朽精神里提炼出来的浓缩物,他们饮酒,有节奏,甚至是毕恭毕敬地喝着,并不怀着任何卑劣的或毫无根据的希望,只是向自己勤劳的本领表示敬意。喝酒人面对面一举杯、一拱手,脸上泛浓浓笑意,一仰脖,还没听见响,小酒就进了各自的喉咙,掌握酒瓶的一方立马过来将喝空的杯子斟满,随着几句亲切祝福,一仰脖,又是一杯。一杯一杯复一杯,从日出一直喝到日落,喝得妇女孩子都走光,酒桌上只剩下几个爷们儿,酒逢知己千杯少,直到一位或几位从长条板凳上哧溜一声,滑到地上,抱着八仙桌的一条腿斜歪着脑瓜发出酒后呓语。酒品看人品,不贪杯,但只要喝就是给“面子”,他们认为,只要客人端杯子,就是给主人面子,赤脚泥腿子的客人主人都有面子,这就是平原“酒鬼”们的口头禅,真诚待客,不虚头巴脑地客套。

这里红白喜事,不叫请客,叫喝酒。办丧事叫喝一杯老了人的冷酒;小孩过满月、过周岁、过十岁,叫喝满月酒、喝生日酒;结婚叫喝喜酒,谢媒人叫谢媒酒;小孩考上了大学,叫喝金榜题名龙门之喜的酒,朋友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叫聚一聚,喝杯小酒;就连早上起来过早,也要就着热腾腾的财鱼鳝鱼或者牛肉猪肉羊肉狗肉鸭肉鸡肉臊子面抿两口,叫过早酒。在江汉去夜市宵夜,十分热闹,大排档师傅忙得不亦乐乎,吃客不亦快哉。烟雾腾腾、香气四溢,一串串烤菜烤鱼片价格便宜,两元或三元一串,一盆盆红通通、热辣小龙虾端上来,或用筷子或用手,一会儿就见了盆底,吃客聊天,烤菜的烟遮住了彼此的脸,如“雾里看花”,小酒喝得脸上油光光亮堂堂,手抓虾米,嘴上是一圈一圈油渍,小酒杯端起,大呼过瘾。

江汉还有一种土法炮制的糯米酒,给人的感觉比小酒柔和绵长。这种米酒,男女老幼都爱吃,有酒味无酒劲,不醉人。原料就是本地产的体态修长、体形饱满、白净鲜亮的糯米,随时可以做,尤其夏天做得多,弄一搪瓷大脸盆,盛满蒸熟的香喷喷的糯米饭,两个酒曲,碾细均匀撒上,一块干净纱布蒙好,搁在阴凉通风橱柜里,一周后,就可嗅到异常香浓酒香,人口细软,唇齿生香,甜而不腻,软而不滑,记得小时家家都做,不论男女老少人人都喜欢喝。

喝小酒,必有新鲜小菜助兴,这可难不倒江汉人,大量出产棉麻油糖鱼菜,盛产青草鲢鳙鲤鲫鲑鳙乌鳢等鱼类,还盛产虾蟹贝类,莲藕菱,鲜嫩野篙巴苇根,野鸡野兔野鸭野鸽子野斑鸠各类野生禽类……天然出产加上勤劳,家家房前屋后小菜园,四时有新鲜蔬菜,大冬天割点嫩绿韭菜,敲几个土鸡蛋,撒上盐,用本地榨坊小芝麻香油,土锅土灶慢慢煎,五分钟香喷喷大鸡蛋饼出锅。熏猪肉土狗肉鸭肉腊鱼,就挂在厨房灶台正上方房梁上,切两片,用本地的小萝卜白菜锅中一炖,不加任何调料,馋得酒鬼们涎水直流。不说这里的乌龟王八甲鱼财鱼鳝鱼泥鳅,光植物一类,春天的嫩地米菜、嫩艾叶粑粑可以蒸着吃,夏天的小藕尖,脆生生嫩黄瓜、嫩豆角(本地种的,正当节令,施的都是农家肥,可不是大棚种的反季节菜)炒着,秋天的小菠菜涮火锅,霜打的萝卜煨清汤,冬天的小白菜心配土生小洋姜腌吃。现如今城里人不敢跟乡下人比吃的了,这里有新鲜蔬菜,自产小酒和纯“绿色”食品搭配,小酒不醉人,个中滋味自成天地,可以浇却胸中块垒。

大多数时候,醉翁之意其实并不在酒,文化即生活,文人和老百姓都喜好这一口,只是绝不多喝,也不敢多喝,因为喝多了,容易误事,会招来家里婆娘们的骂,不沉迷,慨当以慷,唯小酌能怡情解忧。“且来就菊花,一醉一陶然”,喝酒赏菊吃蟹是文人雅事,小酒不登大雅之堂,却能陪普通老百姓同歌同泣过好每一天最真实的“日子”,令百姓怦然心动心醉。

为稻粱谋,出外多年没回老家了,转眼又到中秋,看大街上高档酒包装得“金碧辉煌”,如时下一些穿着时髦的摩登女郎,可远观不愿近赏。旧时月色撩人,勾起记忆,想念家乡平原小酒的味道和一些儿时伙伴。离不开的小酒,离不了的情,月下庭中漫步,心中长喟叹:“寂寞无小酒,看今夜怎生得黑。”

责任编辑: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