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2015-05-30王小雷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模式

王小雷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教职成[2006]4号文说:职业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是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关键问题”。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角色的转变以及工作创新方面进行研究,通过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学结合”模式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主要利用学校、企业实行双主体育人,学生在校、在岗全过程育人,这给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工学结合”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在整个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工学结合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在这种转变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1.角色的转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需要在上课学习和上班工作中交替进行角色上的转变,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但是,学生还处于学习阶段,不能完全适应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状态,他们会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调整好思想状态,这就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碰撞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追求的最大目标是社会效益。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导向正确的舆论环境。学生在学校里能够感受到师生之间充满学术的氛围,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洋溢着活力。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与校园文化是一种做人的文化不同,企业文化应该是一个做事的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区别十分明显,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实践,不同文化的碰撞让学生难以适应,造成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3.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变革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当代人的思想形态上的巨大变革,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多元。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企业实践中与不同社会价值观的人接触,由于青年学生自身的弱点,如世界观、人生观上的不成熟,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性,以及常见的盲目自满、骄傲自大等,使得一些青年学生不能完全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从而过分地强调自己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角色,夸大自我决定性,用片面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主宰、自我实现来否认社会集体对自己的约束。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使得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创新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能够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校企双向介入促进学生教学相长。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为辅导员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所以,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为我国提供更多的一线优秀人才。

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加强学生适应能力教育。

长期以来,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基本局限于“教”、出发点也是基于“管理”,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从政治及道德上进行正确引导并纠正学生的偏差。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创新理念,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在平时的工作中,分析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工作特点,分析角色之间的共同点,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心理辅导等实际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心态。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角色的变化,在企业实习中树立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敬业奉献精神。

2.拓展理论视野,与企业开展衔接教育。

教育部教思政〔2014〕2号《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高校辅导员的能力要求和相关理论知识要求作了明确的阐述,辅导员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拓展理论视野。特别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不仅要掌握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要学习企业相关的文化,以便在开展教育工作时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学生在校学习时,企业的职前教育可以融入到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利用一线员工积极地思想和生动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学生在企实践时,辅导员定期到企业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这样与企业开展衔接教育,使学生的教育内容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最大程度让学生成为学校满意、企业需要的实践技能型人才。

3.思想政治教育全程化,全员化,系统化。

任何的教育都不能一蹴而就,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做到全程化,即辅导员的教育应贯穿学生在校学习和在企实践全过程;高职院校的教育是面对大众化的教育,以企业一线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全员化,在校学习的专业教师、在企工作的企业管理者等都应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系统化,无论是在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还是在企的职业道德教育,都应进行系统化全面教育,这样才能满足学生自我身心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适应校园和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总结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线人才的摇篮,面对时代的变化,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实践需要思想的指导,高职院校在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接受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思政教育模式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