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探究

2015-05-30孙鹏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对策研究大学生

孙鹏

【摘要】本文主要对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这一热点问题出发,阐述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从传统观念、高校层面、国家层面分析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海洋意识教育;对策研究;大学生

一、海洋意识教育的意义

海洋面积辽阔,占地球面积的71%,具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化学、能源和空间资源。1982年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17个国家和两个实体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1994年《公约》正式实施,1.3×108km2公海(全球陆地面积1.4×108km2)划归各沿海国家管辖,其中300万 km2归我国管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利益,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海洋,第二轮的“蓝色圈地运动”已悄然兴起[2],不断的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国海洋领域权益纷争不断,海洋资源的争夺也愈演愈烈,如我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日本与俄国在日本北方四岛的争夺,日本与韩国的独岛之争等等。然而,海洋在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还对人类带来了灾难。海洋灾害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2000-2014年海洋灾害造成的年均经济损失约134.4亿元[3]。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认识和了解海洋。

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海洋地理学也逐渐被地理学家的关注和重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依赖于海洋,我国的海洋事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海洋教育将成为我国国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我国的海洋地理教育落后于国际海洋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特别是很多大学地理专业并没有开设海洋地理相关课程,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军事和外交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务必从战略高度全面深入认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4]。因此,在大学课堂开设海洋地理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现状

我国有38×104km2的内海和领海,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300×104km2。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面积500平方米以上岛屿6500 多个。喇全恒针对海南各大高校大学生海洋意识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海南89.6%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只用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能够说出我国有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只有不到10%。许多大学生不了解领海、大陆架、专属经济区等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5]。上海师范大学康建成教授在开设“全球环境问题”公选课时,也发现部分学生的海洋国土意识淡薄,北京、上海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对“海洋问题”并没显示出很浓厚的兴趣[6]。这些实例说明了国内学生海洋意识、海洋国土和海洋观念的淡薄。尽管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比较淡薄,但是大学生对于海洋主权意识强烈,更多的大学生有着增强海洋意识、学习海洋知识的强烈愿望,希望学校多开设有关海洋知识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课程。但部分高校并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没有海洋地理方面的知识,或者对大学生进行的海洋意识教育所占比例很小。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和海洋地理教育方面投入普遍偏弱。

三、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分析

针对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观念的负面影响。

国家地理环境的相对稳定性、国家海洋地缘环境的可变性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使中国社会传统形成了“重农轻商、重陆轻海”的观念,这种观念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包括大学生在内的中国人对土地的浓厚依恋和对海洋文化的淡漠态度。

2.海洋意识教育重视不足。

地理课程是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主要载体。随着应试教育的蔓延,中小学对于地理课程重视不够,投入的师资和精力不足,伴随着近年来的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进一步弱化了地理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这种弱化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程更加不重视,尽管在高中开展《海洋地理》选修课程,但是教材中涉及到海洋岛屿的部分太少,同时对我国海洋国情介绍的内容相对简单[7]。进入大学后,由于专业的划分,使得学生的接触面和知识面逐渐变窄,更加难以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系统的海洋知识,更谈不上形成良好的海洋意识。大学生只能通过一些报刊、新闻媒体等渠道来获取海洋地理知识,但海洋意识教育却不能够维持长久。其结果是大学生很难形成一种系统、自觉和长久的海洋意识。

南海诸岛比主图的比例尺小,则反映出我国的地图对海洋的不够重视,进一步表现出我国海洋意识的教育缺失。让相当于中国大陆面积 1/4 的南海海域缩小变成一个“小补丁”,这不能反映我国海疆的实际情况,在视觉上也是不连贯、不完整的。这样的地图很难让学生了解中国海陆疆界分布,说明了我国在地图的绘制上还不够突出对海洋的重视,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淡薄了海洋疆土范围意识和海权意识[8]。因此,我国地图应放弃横版地图,而采用包含南海诸岛的竖版地图,,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版图除了熟知的陆地部分外还有300×104km2的蓝色海域。

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淡薄以及学校中相关地理课程的投入不足,归根结底是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府重视不够从而导致对于海洋地理教育资源投入不足,进而引起大学生的海洋意识薄弱。但是,我国已经认识到了海洋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海洋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海洋意识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大国的重要性,提出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战略,因此政府必须要对大学生的海洋意识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为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加强大学生海洋国土观念等迎来很好的时机。

四、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为大学生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的海洋地理课程的开展提供有利保障。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基础工作,对于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发展海洋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而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比较薄弱,无法培养大学生系统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建设和完善大学生的海洋地理教育。

1.加强大学生海洋意识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了12 海里领海制度、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以及国际海底区域及其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和公海的管理制度等。《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强调“ 海洋权再分配进入新阶段,200 海里以内海域逐步国土化,公海和国际海底向国际共同管理的方向发展。据《公约》,我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面积将近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在“国际海洋日”等一些纪念活动中,通过海洋知识的讲座、画展、摄影展览、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大量宣传这些法律和章程,通过这些活动来加强大学生对于海洋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特别是海洋国土意识。通过这些活动的学习,让大学生对于我国国土面积有了新的认识,不能仅停留在陆地面积,还包括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2.从不同角度来讲解海洋地理知识

培养大学生的海洋权益与安全问题时,大学教师要站在国家战略安全和民族兴旺的高度上来看待,例如思政课上通过甲午海战等史实来向学生展示中国在近现代历史中因为海洋意识与观念的缺失而招致的种种凌辱,通过剖析我国与邻国的海洋权益方面的分歧和矛盾,比如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通过爱国情感和价值观的提升来激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海洋地理,进一步提高海洋意识,全面地认识海洋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海洋权益和安全等诸多现实问题。

3.结合国家战略,开展海洋意识普及

21世纪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也为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普及提供很好的机会。通过网络、媒体、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传播,很多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海上丝绸之路,高校教育者应好好利用这次机会,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进行海上丝绸之路的周边国家的海洋地理知识普及,了解南海对于国家安全和国家战略的重要地位,让更多的大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南海问题,提高海洋意识和海洋国土观念。

4.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保障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教育者在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实际效果主要受到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工作热情的影响。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者通过学习我国海洋周边环境不断变化的实际以及国际间的海洋纠纷,让教育者具备充足的海洋知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展教育工作。同时,学校要经常安排教育者出去学习或者聘请校外专家给教育者作专题讲座,及时了解海洋意识教育方面的最新动态,与时俱进。另外,高校也可以聘请一些海洋方面的相关职能部门,邀请他们为学生开展科普知识,通过他们专业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海洋知识,提高海洋意识。

参考文献:

[1]宋键,金秉福,张云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我国海洋地理教育的新要求[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5:76-79.

[2]陈荣发.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悄然兴起[J].科学24小时,2006,1:4-8.

[3]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灾害公报[EB].中国海洋信息网,2000-2014.

[4]张勇.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意义[J].新经济,2014,31:47-53.

[5]喇全恒.大学生海洋意识的教育探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2:72-75.

[6]夏非,张永站.我国海洋地理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初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26(1):57-63.

[7]李梦.《海洋地理》教材内容与功能的研究-以人教版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8]程兆梅.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探讨[J].地理教育,2014,5:45-46.

猜你喜欢

对策研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