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做”中完善

2015-05-30王文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

王文茜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在大一新生组建学生干部队伍过程中引入“班长内阁制”和“民主选举制”的方式,以此更好地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与研究探索中,提出“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否因时制宜、学生干部队伍的调整有无适逢其时以及学生干部队伍的构建有无后续措施跟进”的队伍组建理念。最终在辅导员的组织与协调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凭借两种学生干部选报机制,达成培养好优秀学生干部集体的目的。

关键词:班长内阁制 民主选举制 学生干部

一.两种学生干部选拔机制转变产生的缘由

2013年9月,笔者与三千多名13级大一新生一同首次踏入上海杉达学院光彪学院(基础部)的校园。崭新的环境、新鲜的岗位、陌生的同事以及一群懵懂的新生,让笔者这个新辅导员在迎新报到初期忙得手足无措、天昏地暗。还好得益于班级迎新志愿者的帮忙,报到工作总算在跌跌撞撞中也圆满顺利地完成了。在那一刻笔者深刻体会到学生自身力量的重要性。只有走“学生”路线才能做好学生工作。因此,在后面日子里,笔者立刻着手组建第一届班委。

第一届班委的组建,笔者创造性地采用“班长内阁制”的选举办法来确定最终人选,即班长由全班民主选举产生,而其他班干部的名单则完全由班长来指定。这样不仅利于迅速组建起以“班长”为核心的班委,而且也有助于防止班委内部由于不团结造成工作上的内耗。在推行“班长内阁制”的管理方式期间,6个班的班风、学风以及精神面貌逐渐发生了较大的区别。与此同时,笔者也慢慢感受到“班长内阁制”所体现出的利弊。在这种基于“班长内阁制”的学生干部队伍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中班长的作用被最大程度的放大。班长能力强则班级管理强,班长能力弱则班级管理弱。因此,开学至今两个多月以来,有的班级得益于班长的有力管理,班级工作运作得得心应手。相反,有些班级由于班长责任心和能力的不足,从而导致班级存在信息通知不到位、措施实施不顺畅等诸多问题。看到此番情景,笔者决心对班委进行调整,而军训便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军训结束后的一周内,对6个班级的班委进行了调整。不同于开学初的“班长内阁制”,这次完全采用“民主评选制”。改选具体过程包括:前任班委成员对岗位进行简述、有意参选同学进行自荐、班级全体学生进行投票、名单上报、辅导员最终确定名单以及最后的名单公示。果不其然,表现欠佳的班级的班委调整较大,原来的班长在评选中落榜,但是考虑到他本人服务班级的意愿和前期的工作经验,笔者还是安排他作为班长助理,继续为班级工作出力。

在第一届班委的基础上,经过民主评选,第二届班委明显得到了优化,各个班级的工作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日常的工作与思考中,笔者越来越体会到对班干部的再次选拔只是第一步,在接下来的班级运作中,应更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同时注重以成果为导向的学生干部队伍选拔与优化。

二.两种学生干部选拔机制转变的意义

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校的教育对象又是教育的管理者[1],他们是传递师生信息的桥梁和纽带,他们是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功能的得力助手[2]。因此,能否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对高校育人、管理等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班长内阁制”转向“民主选举制”以此来构建新生学生干部队伍的思路和做法,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其中的工作思路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否因时制宜。

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班级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在落实建设过程中,不能简单按照惯例、强求一律,要因时制宜,真正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例如,新生班级是大学中比较特殊的班集体,因为学生彼此之间基本无了解、无交往,要在这群人中凭空建立起一支管理队伍,可能需要一些非常规的做法。针对新生这一特点,采用“班长内阁制”确定第一届班委,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建立队伍,而且也明确了班级的第一责任人为班长,让班长对班级有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由班长指定的班委,也较为容易团结成一个工作集体,工作效率较高。待几个月过后,同学彼此之间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班干部的岗位职责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对学生干部的能力、表现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观察,此时再采取“民主评选制” 进行班委的常规改选,选举结果更公正、更客观、更科学,也更能获得学生的支持,同时更加有利于开展班级建设与学生工作。

第二,学生干部队伍的调整有无适逢其时。

对于学生干部这个群体,应该是一潭活水常换常新,尤其是新生班委会。由于老师与新生、新生与新生之间在开学的头几周都不甚了解,第一届确定下来的班委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班干部身上的一些缺点、不足也会逐渐暴露出来,例如专业学习能力不足、思想品质等等问题。碰到这些“带病上岗”的学生干部,老师能否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事关重要。因为班干部是班级中的公众人物、风向标。如果让那些“带病上岗”的班干部一直留置在班委的岗位上,不仅对他个人,对整个班集体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入学后第一个学期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时期,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前面提到的某班便是属于这种情况,由于个别班委自身行为规范不过硬,加之对班级管理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该班在开学之初的两个月内表现不佳,早自习迟到人数多,在自习教室吃东西、讲话情况最严重等等。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学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学生干部集体自身的思想与行为表率,班级学风不佳,班委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在开学二个月后,军训结束之际,马上开展班委评选,及时扭转局面。

第三,学生干部队伍的构建有无后续措施跟进。

学生干部的选拔只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第一环节,待队伍基本稳定后就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措施,从而使这支队伍运作得更正规化和常态化。新生学生干部都还很稚嫩,经常会表现出不成熟的一面,在工作当中要用一系列的措施来约束和引导他们,及时针对具体工作加强指导。

在本文事件中,期末举办了“班委班会课”来进行班级工作汇报,即6个班级的班委共同分享一学期的工作成果和经验。这一形式便是一种综合的考核,总结阶段性工作。一方面展示一学期以来班委所做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借由这个机会指出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只有通过这类具体的举措,才能规范每个班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干部真正从想干到会干,从能干到巧干,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同学服务,最终带动全体学生走向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三.两种学生干部选拔机制转变的思考与建议

结合笔者在学生工作方面的些许粗浅经验,以及平时的一些理论学习,笔者逐渐认识到今后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首先,“班长内阁制”实施中,班长的遴选至关重要。但是在入学初期,在学生们互相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单纯地通过学生推选显然并不合适。改进的方法可以是老师在新生入学后翻阅学生档案,根据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表现,可以发现和初步框选出几个合适的班长人选,这样可以避免班长人选上出现大的失误。另外,还可以参考任课老师的意见,任课老师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上课纪律,回答问题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从多方面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等。

其次,从“班长内阁制”到“民主评选制”的转换时机也很关键。本文事件中是军训之后。一般情形下,可以考虑期中考试后,是一个较为适合的时机。期中考试后,学生、老师对第一届的班委工作、学习、思想品质方面都有所了解,此时做出适当调整非常合理。而对于班干部,也可以借此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如果能够留任,就应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果落选,就更应该看清自身的不足,奋起直追。

最后,无论是“班长内阁制”还是“民主评选制”,关键还是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针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和考核,通过指导,不断发掘优秀的学生干部人才;通过考核,让真正有服务精神、有良好思想品质、有能力的学生干部脱颖而出。最终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想法。

注 释

[1]张蕾.影响高校学生干部积极性因素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 22:7-8.

[2]曹江.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J].青年与社会,2013, 6:36

(作者单位:上海杉达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
二级学院学生干部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
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干部群体认可度的研究
提高学生干部自身修养的实践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对自媒体的认知及利用策略研究
谈高职院校中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