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傩戏舞台场景中“迎神下马”仪式是艺术性浅析
2015-05-30刘剑锋
刘剑锋
摘要:梅山傩戏的舞台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梅山傩戏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地方艺术语言有着广泛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迎神下马”是梅山傩戏诸多法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景和步骤。其舞台艺术特色包括了地方性、简易性、象征性等,祭中有戏,戏中有祭,构成了它最有特色的艺术语言。
关键词:梅山傩戏 迎神下马 象征性 简易性 地方性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地方传统文化研究与挖掘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梅山傩戏的魅力受到了海内外更多的关注。2010年,梅山傩戏相继受邀到美国威斯辛大学访问演出;2011年,梅山傩戏成功入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山傩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个性鲜明,如果我们对其艺术特色不断的传承,以及在适应新形势下有所创新,梅山傩戏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迎神下马”是梅山傩戏诸多法事中很重要的一个仪式,它具有着强烈的地方特色和简易性、象征性的艺术语言。
一、迎神下马
迎神下马是梅山傩戏法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包括抛牌、庆菩萨、还都猖愿、庆娘娘等等法事。
迎神下马顾名思义是指法师通过一定的仪式邀请天上的神仙、菩萨下凡来满足人民的愿望,作者有幸目睹了冷江潘桥乡红云村蒋法师的抛牌受教的法事中的迎神下马仪式场景。在法场近大门端摆香案,案上再放一条凳子,案下再往场里连接两条春凳作案台,一块丈二红布从大门梁上过香案再过下面的春凳,象征是一条神仙通往凡间的桥,春凳上面摆上家主菩萨、地主菩萨,香、酒、师刀等。最高的凳子上也上好香,门外张贴奏章,上面写着今日某某因某事要请哪位神仙下降,在外围要竖挂两支幡龙。两位法师身着红料蓝边的法衣,绕着这个场景一边手打口诀,一边跳,每跳完一段就跪拜一次,口念口工,敬酒三次,跪拜三次,鼓响一次,寓意迎接神的降临。法事中,家主的亲朋戚友可以去跪拜,每叩首三次就敬酒一次,一共三敬酒九叩首,在此过程中信人可讲出自己的心愿祈求神的保佑。
二、“迎神下马”的艺术性
梅山傩戏主要是一种祭祀活动,但由于它的过程中祭中有戏,戏中有祭,极大地丰富了宗教祭祀的娱乐性,从而也变成了符合了普通老百姓把它当作枯燥的生产生活后的一道自导自演的文艺大餐。迎神下马是梅山傩戏法事中很重要的程序,寓意对神灵的敬畏,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产生活的一种愿望和信仰。笔者通过不同的法事中不同的迎神下马的对比和综合,现将其艺术性总结如下:
1、象征性:作为一种祭祀活动,傩戏的戏剧部分不仅仅是为了老百姓的娱乐需要,更主要的是为了宗教祭祀的虔诚,由于梅山傩戏主要面对的是一些飘渺的神仙及家主、地主菩萨、小鬼、阴兵、阴将等虚拟人物,为了更好的沟通,因而所有的道具皆有象征意义。
比如丈二红布一般都用来作为桥、路的化身,而外挂的幡龙象征着外面孤魂野鬼依附的地方,而椅子、香案、春凳则作为上天下地的阶梯,整个坛场成了神仙降临的道场。人们通过相衣、法师的手诀、口工、舞蹈形式、敬酒以及迎神下马的所有道具“存变”了一个人界与神界沟通的一个富有神秘感、象征化的场所,法师是演员也是导演,法师通过“存变”,将二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存变”在梅山傩戏中是法师们非常重要的一种法术仪式,通过法师脑海的意念幻想出神界降临,幻想出整个道场,幻想出每个道具的象征意义,这就是“存变”。可以说没有广泛延伸意义的象征性的道具和表演,就不可能有傩戏语言形式的土壤,而没有将这些具有广泛延伸意义的象征性的道具和表演来进行存变,傩戏就会失去其灵魂。
2、简易性:由于梅山傩戏都是老百姓平时的生产生活中诞生的, “迎神下马”的所有舞台场景和道具都是取自于生活中最简易和最接近的东西,如坛场一般都是农民家的堂屋、椅子、红布、春凳等道具不可避免地都是随时可用的什物,这些简易性的道具和场景既保持了与普通老百姓接地气的成分。同时,更重要的是,这种减少了开支的简易性方式让梅山傩戏这种艺术形式在老百姓更长久地保留下来。
3、地方性;梅山傩戏主要场地在我市新化、冷水江一带,其艺术风格具有着梅山人非常强烈的地方特色,在迎神下马中,整个道场都是沉郁高亢的,在道具摆放中,梅山人对于自己的先人和本地神灵都是作为菩萨供奉的,如家主菩萨、地主菩萨、张五郎,在色彩搭配上一般都是一原色为主,对比鲜明,在整个仪式的说唱中,既有对神灵的敬畏,也掺杂着不少戏虐和插科打诨,充分体现了梅山人巫傩文化的原生性,既有对神灵的虔诚,又体现了梅山人的粗犷、肆意和不畏权贵的性格特点。
结语:
由于梅山傩戏有着不同的法事,而且有着不同的流派,因而迎神下马这一仪式也不尽相同,如梅山元皇教中这一仪式就叫”迎鸾接驾”,一般是指迎接玉皇大帝的巡查,仪式程序也有所不同,譬如他们的法师就有三个,但是总得来说大同小异。总之,梅山傩戏的”迎神下马”既体现了梅山文化的粗犷、神秘、率意,也体现了这种从原始傩祭发展出来的独特戏曲形式的完整性、特殊性。
(本文系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名称:梅山傩戏舞台场景的艺术性及其保护研究,编号:1200745)
参考文献:
[1] 曾迪.梅山神坛[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11.
[2] 刘亦群.梅山傩戏《搬巨匠》的艺术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2,(9).
[3] 孙文辉.人类学视野下的湖南傩戏(续)[J].艺海.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