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开设课外阅读课的一些思考

2015-05-30巴彦淖尔李宇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典作品快餐书目

巴彦淖尔 李宇涛

本学期,我校将课外书阅读课正式列入了高一高二年级的课表,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期盼了、呼吁了多年的事情,梦想成真之时、欢欣鼓舞之余,我对寄予无限厚望的阅读课也进行了一些自己的研究和思考。

一、课外阅读与语文成绩的关系

学生升入高中之后有一个,许多同学在学习语文时遇到了困难,有些初中语文成绩挺好的同学,到了高中,成绩下降了,这一直是个令学生苦恼,老师尴尬,家长愤怒的大问题。不少学生在开始的时候也曾花了较多的时间学习语文但成绩却依然不理想,慢慢地就有了“语文成绩怎么也提不高”的阴影。在功利的学习大环境中,他们很快就认定语文学习“性价比”不高、投入与产出不对等的结论,不再愿意为语文而花费时间了。

这种局面的形成自然与语文成绩相对来说更倚重于平时积累的学科特点密切相关,高中语文的试题与课本联系不再像初中那样直接,考试时,课外的东西多了,优异的语文成绩要求学生必须要有相应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以及对现实的认知和对人生的体悟能力,这些本该在初中甚者是小学就应该开始培养渗透的东西往往被很不应该的忽视了,其恶果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凸显出来。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可使学生加深对人生的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当学生具备了这一切的时候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课外阅读与阅读课的关系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无疑每周一节40分钟的阅读课提供的阅读时间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将这节课定位为一个课外阅读的出发点,希望能最大限度地点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热情,将课上的阅读延伸到课下,理想的局面是课上开个头,课下读完整本书。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被激发的,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认同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却难静下心来进入阅读状态,将课上阅读延伸到课下的良好愿望更是难以实现。

后来我在班里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从调查结果看,对文学阅读的目的、功用多数学生持肯定态度,但是具体到喜欢阅读的作品,则呈现出分散状况。大部分学生对推荐阅读的经典篇目不感兴趣,原因多是静不下心来,看不懂,看不进去。而对流行作品却选择较多,《龙族》《斗破苍穹》《三重门》《哈利波特》……这些书的阅读者不在少数。调查说明,学生有阅读的需求,也懂得阅读的重要,但在传播媒体多元化的当今,传统的阅读要求和经典阅读篇目无疑已经受到严重冲击。

那么我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一种阅读现状呢?无疑,一味的指责、否定、批判,只能激起学生的反感,对学生的阅读爱好我们应该努力地去了解、理解,然后才能因势利导地去影响,进而使其有所改变。

首先要承认经典衰落、思考缺失是一个整体的文化背景。快餐文化盛行,“流行阅读”当道,经典文学名著的式微,是我们全社会面临的一个窘境,甚至有人认为现在已进入了一个彻底的“读图时代”、“快餐文化时代”、“流行阅读时代”,主张经典阅读、守望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件迂腐的事情。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对学生的喜好就可以有更多的理解,与学生沟通起来也就容易许多了。

其次要理解学生的处境,对学生的处境要给予足够的同情,高中生学习压力巨大,课业负担极重,自由支配时间非常少,仅有的一点点课余时间,更愿意用来放松,娱乐化、轻松化的“快餐文化”自然就更具有诱惑性。学生认为“再让我看名著,这不是增加负担吗?”“名著实在太厚了,读起来很费劲,还是看网络小说和漫画书轻松有趣。”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些呼声也有其合理性。

以上的这些承认与理解当然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经典作品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们不能坐视自己的学生成为只看卡通漫画,读着“口袋书”的“文化贫血”一族。不能一味听任庸俗的非审美化的大众文化占据我们学生的心灵。对现状的承认,对学生的理解是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先决条件。是我们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课,以课上阅读带动课下阅读的一个基础。

三、如何上好阅读课

“快餐文化”盛行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阅读课,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课下还能主动地进行经典阅读?我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敲大纲推荐书目的合理性

教学大纲里有现成的中学生阅读篇目,流传下来成为经典的名著的确应该去读,但这得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读,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好。一些名著因历史发生年代久远,往往唤不起学生的共鸣,再加上常年以来碎片化阅读形成的浮躁的阅读习惯,使其很难静心欣赏那些经典巨著。

这时就需要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敲推荐书目的合理性。教师首先要对书目和学生的阅读状况有足够的了解,由浅入深的选取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籍推荐。像是鲁迅的《呐喊》郭沫若的《女神》朱光潜的《谈美书简》等书籍,就暂时不向大多数学生推荐。

2.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大纲推荐书目之外的经典作品给学生

有了阅读热情才能有阅读效果。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趣味应该是了然于胸的,完全有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大纲推荐书目之外的经典作品给学生。像是《飘》《傲慢与偏见》《简爱》《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经典作品在学生中就相对受欢迎。大大增加了学生课下抽时间将其读完的可能性。

3.阅读书目不应局限于经典

我们倡导阅读经典,但不应拘泥经典、局限经典。经典其实是不断变化的。“快餐”与经典并不是唯一尺度,只要传播的思想健康、高尚、文字优美动人,书籍都可以让学生阅读。对时下流行的文学作品不应一味否定,语文教师要“下水读书”,也可以从中淘出精品,作为补充书目推荐给学生。

开设课外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福音,也是一个大的挑战。守望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都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经典作品快餐书目
为什么读经典(节选)
一只鸡的IPO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感悟经典作品 提升美术素养
快餐式读后感被打败了
撷英 经典时期的经典作品
智慧快餐
古典音乐欣赏与时代的融合——经典作品欣赏引发的思考
本刊邮购书目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