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教法研究

2015-05-30雷林文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变压器物理

雷林文

【摘 要】什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真谛?这是文章回答的主要问题。中学的物理教学是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以学习为活动形式,学会“疑、思、探、悟”,为将来的“创造”奠定精神、思维、方法、技能知识诸方面的基础。

【关键词】典型课;教法研究;趣;疑;思;探;悟

中学物理教学最重要的东西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进行物理模型的建设的探索。下面就以《变压器》为例说明中学物理教学这个最重要的东西。

变压器的教学中,往往重视变压规律的教学,而忽视“理想变压器”模型的建立过程,在教学之后学生往往会留下这样的一个疑问:为什么变压器就只用电磁感应的原理,能否用其它的方法来实现呢?为什么变压器输入输出相等,为什么电压与匝数成正比。要解决好三个主要任务:

(1)用什么原理和方法来实现对变压器的改变。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各种机器设备对电压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需要几百上千伏,有的只需要几伏,而发电机输出的电压,电网输出的电压却比较单一,如何使单一电压去满足各种设备对高低不同电压的要求呢?学生提出用变压器来实现,老师就趁机提出,可以用什么原理来改变电压,并要求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设计一些能够改变电压的电路功装置。

(2)怎样提高传输电能的能力。在初步解决了理论上的问题以后,教师提出理论上的分析与实际的情况是否一致,需要实验的检验,并让学生分组使用几个线圈做实验。

(3)本节课的特点是:设计了多处让学生思考、观察、实验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初步方案的分析与选择,对比中发现铁心中的硅钢片状问题,让学生开始怀疑与思考然后进行实验探索,探究中发现空心线圈的低能问题,联系实际中发现了输电的效率问题。体现了探究的过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悟出一些道理,这样的教学就实现了多元目标的教学,注重与实际的联系,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创造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一定的知识为载体,以学习为活动形式,学会“疑、思、探、悟”,为将来的“创造”奠定精神、思维、方法、技能、知识诸多方面的基础。

一、趣

“趣”——永远是人们追求的心态,趣味盎然。

以趣导学——永远是最高明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

以趣养学——应当是最美妙的青少年的生活图景。

教师工作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使物理课堂变的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呢?对于初及物理课程的中学生来说,不防以以下两方面尝试:

(1)努力做出“新”、“奇”“一反常态”的实验。好奇是人的天性,新奇能引起人的注意,经常接触某一方面新奇的事物或现象能引起人对它产生兴趣。例如小力胜大力、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能自由的上行、覆杯水流不出、纸盒烧开水、闪电实验等,这类实验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完成,它比教师演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挂图、插图等光声信息的丰富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学生的积极性一定要务加保护,要倾听学生的观点,这是趣的基本前提“趣味——兴趣——小成功——志向、劳力——大成功”在此过程中乐此不疲,孜孜不倦的探索外面的世界.百折不回打造自我,并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培养兴趣则是我们做老师第一位的信念和基本功.

二、疑

疑——是创新的前凑。

疑——不是迷信的权威。

不甘心于现状,不满足于书本。对以有的学说,以有的事实敢于怀疑,才会有新问题,新思维的产生。有新思维、新思路才有创新和发展,社会才有进步。目前中学的教育还不太重视怀疑精神及科学批判精神的培养,以至学生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至今还没有许多问题感到很有价值,举例如下:问题1:凹面镜不应是球面,而应是抛物面,只有抛物面才能将平行光反射到一点。问题2:从水面上斜看水中的硬币,书本中的正文的插图“物和像”不在同一竖直线上,而是在小实验中利用水杯和刻度尺测量水的折射率“物和像”恰是在同一条竖直线上,究竟谁是谁非?

三、思

培养思维品质是中学物理的基本任务之一。我们评价一节物理课的标准之一是这节课有没有将学生置于积极有效的思维之中。脱离了这个标准,课上得再热闹也算不上是好课。物理思维就是具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物理事物(包括物理对象、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事实等)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物理事实间联系的能动反映。

我们要认识自然界物质的运动、相互作用的本质、规律、特征,就必须在头脑中对观察过的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过程进行反复加工、合理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个过程就是物理思维的过程。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有: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科学推理(归纳、演绎、类比)、等效替代、理想实验等。传统的中学物理思维培养具体表现在:

重逻辑思维,轻直觉思维;

重解决问题,轻提出问题;

重习题训练,轻实验养成;

重完备性、深刻性、系统性,轻批判性、独创性、跳跃性。

分析其原因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其一是长期以来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被动式地听。另一个因素是片面追求高分、追求升学率,物理教学兑变成习题教学和机械的重复训练。物理创造思维不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传统的抽象思维过程,而是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直觉、灵感、联想、顿悟)交叉作用、互补渗透的。把物理教学兑变成习题教学固然对于逻辑思维的培养是有作用的,但对于创造思维的培养还是不够的。

四、探

“探”指探索精神、探究行动,广义上是指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善于探究的科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假说”的意识,在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中很薄弱。而假说是物理学探索自然界的本质、规律和因果关系的必经途径和必然方式。正如恩格斯所说:“如果要等到构成定律的材料纯粹起来,那么,这就是在此之前要把运用思维的研究停下来,而定律也就永远不会出现。”在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有必要突出这一点。对研究对象提出“假说”和进行“实证”是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期待在课改中得到改变

五、悟

悟——是指融会贯通,整合顿悟。

悟——是一种学习方式。

在物理学上也就是建立知识网络,建立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相成物理概念,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悟,对于中学物理可以分几个层次。①局部的,某一知识内概念的融合。因为概念是逐一建立的,需要整理打通。例如,学了重力、弹力、摩擦力,这些力的共性是什么?他们都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无论何种力都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物体是成队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是成对出现的,且等大而反向。这些力的区别是什么?②局部与局部间的,例如把力与动量结合起来考虑,深刻理解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是引起物体的动量的变化,动能对于空间的变化(剃度)就是力。

悟,不是纯局部的考虑,它往往是在大的背景下从相对较高的层次通盘考虑,物理上往往采用大量的表象差异很大的事物,从中找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建立概念,例如力。这种抽象,归纳,概括就是物理研究的重要的方法,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是学物理的人的一种的敏感和品质。例如势能,不管种类统统是与某种机制力相关,凡是这种力做正功必是势能减少,做负功必是势能增加。怎样欣赏物理的美?必须“悟”脱离了物理理论的整体而孤立的看某个符号,概念,公式是无所谓美的。

六、结束语

我们将中学物理教学特别是典型课的教学的分析与研究与大学相比,使我明白大学物理课的教学是注重理论而中学物理教学的“趣、疑、思、探、悟”是不分阶段、彼此不独立,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五个字的内涵与课程的改革是相互通融的。

参考文献:

[1]JournalofPhysicsTeaching.

[2]中学物理.第三期

[3]高中物理课本.第三册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变压器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理想变压器的“三个不变”与“三个变”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开关电源中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一种不停电更换变压器的带电作业法
变压器免维护吸湿器的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