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过程中对学生个性的发展问题的探索

2015-05-30王春梅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面向全体发展空间

王春梅

【摘 要】个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特别是后天环境(包括教育)作用下形成的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个性;面向全体;内在动力;发展空间

一、发展学生个性必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个性是包含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内的。两者并不矛盾。发展其个性就是为了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也就是教育和引导有个性的学生在突破某种均衡发展中,去努力实现自己发展的最高目标。

一个班级的学生各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成绩、体质、家庭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班级活动中,除进行一般的教育外,对有些学生就应该根据他们的个性来进行教育、提高。有的学生能讲善辩,反应快,发言能力强,就让他(她)多抛头露面,做小老师;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就让担任文娱委员,组织文娱节目,开展文娱活动;有的学生爱好运动喜欢打球,就让参加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参加体育比赛;有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教育时重表扬、鼓励;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教育时避免太啰嗦,说到要害,让其多思考就行了;总之,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有利于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集体的形成,师生融洽、信任、团结、奋进的氛围,为班级在校内外的各种竞赛活动中都获得好成绩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学生个性要面向全体并与发展学生的特点、闪光点相结合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生活环境不同和个人遗传素质的差异,造成了个人之间智能的差异。有些学生虽然某一门功课成绩不够好,但并不能排除他们在其他方面发展得非常出色的可能,反过来,那些门门全优的学生也未必是个性发展达到了最佳状态的人。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能厚此薄彼,只注意“尖子生”、“优等生”的培养,对所谓“差生”、“后进生”放任不管,厌弃鄙视。相反必须承认每个学生的差异,努力做到既要充分发展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才能,又要帮助学习困难成绩较差,社会适应行为不良的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条件。

班级里成绩好,工作积极,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得到表扬鼓励的机会是多的,一般来说,他们越干越起劲,越学成绩越好。但是在先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不能让后进学生掉队,应注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全班学生面前突出他们的闪光点。

三、以学生的自身素质特点和内在积极性为动力发展个性

个性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组织的整体,表明了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与其他事物一样,个性的发展既有一定的外因又有一定的内因。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个性的培养应利用学生自身素质的特点和内在积极性为发展个性的动力,通过多种渠道以及多种形式去实施。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人们行为的动力之一,无疑培养高效能的兴趣,对掌握知识技能促进个性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进行前途理想教育、三个面向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

(2)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成绩和点滴进步都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上进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3)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他们去探求,增强他们的信心和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4)组织学科兴趣小组;研究一些问题,学习一些方法,开拓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在教会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的能力方面的过程中,要进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做了以下工作:

(1)入学教育,介绍关于学校的好传统、好作风,好校风方面的人和事,各种成功人士的励志故事。

(2)每学期开学,要求学生根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制订“学习计划”,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并提出切实措施保证计划的实行。

(3)每学期举行小型经验交流会,请成绩优秀的学生具体介绍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请单科成绩突出的学生讲取得成功的原因;请有显著进步的学生谈体会;请成绩徘徊不前的学生讲自己的教训,使每位学生受到教育,得到启发。

(4)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规律,努力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理解,后记忆;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动笔即四先四后。抓住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环节”。这些要求是容易做的,但要坚持持之以恒。懂得了道理,掌握了规律,学习就比较自觉,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成绩就会逐步提高。

(5)家访(主要是电话交谈或面谈)、谈心(每学期每人至少一次)。

(6)坚持班级常规日评比,每周定期开主题班会课,进行周总结,适时地鼓励先进和优秀生,激发班级里同学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不断调节同学的学习情趣,使每位同学都有颗热爱集体的心。

四、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而全面发展必须是基于个体差异的全面发展。由于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仍是班级授课制,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尊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人格。教师应该有民主作风,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情感。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才成为可能。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以形成学生的独创性。在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上,要把个性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就是尊重学生的未来。

在崇尚个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处于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但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关键在于潜能被发现、开发和利用的程度如何。在这个意义上,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心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情地去帮助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我们才有可能给所有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和空间。否则,我们的学校教育只能按一个模式培养人才,不仅剥夺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权利和发展可能,而且也抹杀了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并赞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找到闪光点;教师还要有容忍、接纳学生不同意见和答案的雅量,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挖掘“疑点”,巧妙“布白”,设置“陷阱”,使课堂变得意味无穷;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梯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问题层次上展开思考。学校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善于学习。

猜你喜欢

面向全体发展空间
面向全体,分层施教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以人为本”
人人合格,更多优秀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走出言语评价中的自卑情绪探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女性在饭店行业竞争中的态势分析
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