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15-05-30王芙蓉
王芙蓉
【摘要】 课堂是学生生命快乐成长的田野,也是充满了遗憾的地方. 作为一名教师应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激发兴趣;独立思考;渗透学法
上周在一年级一班上了一节数学课,内容是“十几减8、7、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并掌握十几减8、7、6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自觉性. 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因此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设置情境,把十几减几的计算教学蕴含在情境中作为一个问题提出,让学生在亲自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 在导入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抢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出示了一幅笑脸图(每次我对学生的奖励就是发一张笑脸的贴画,学生特别的喜欢),动画设计圈起其中的9个,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复习十几减9),学生很顺利地解决了. 还是同样的一幅笑脸图圈起了7个(迁移新授——十几减7),又怎样提出问题列算式?这一问题是本课的新知识点,我并没有对新授的内容做任何的讲解,而是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与尝试,是在学生顺利解决十几减9的问题后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正向的迁移,并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算理,使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进而我又出示了一组帮助养鸡场叔叔阿姨解决十几减8及找寻宝物解决十几减6的问题,我想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原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获得了新的计算方法. 在新授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很自然地进入了上课的状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
二、在教学中时时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根据教材赛跑分组的情境图,我这样设计了第二环节:有8个跑道,15个人分为两组,第一组9人是否可以?课前我已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了简单的浏览,学生把15人分为8人和7人两组,也有同学分为9人和6人两组,在我抛出这个问题后,一些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分成9人和6人两组. 这时我让不同意见的学生试着辩论(辩论是我上个月开始的一个新尝试,意在试着让存在不同意见的学生用简单的语言互相说服,老师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在讨论中学生明白:8个人的跑道是不能9人一组的. 同学交流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也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强调提出的问题应有价值,符合生活实际. 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检测中的“小兔拔萝卜”“漂亮的花”等题都是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反应也非常好,解答正确率较高.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精神,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获取知识,而教师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设计力求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
三、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过,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我想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主动地获取,这节课中我尽量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独立列式解答,这样做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计算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体验到了计算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学习更应该是学方法,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触. 作为老师应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启发,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掌握学习方法及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科学的归纳总结更为重要.
五、最大的遗憾
1. 课堂缺乏深度. 课堂上我和学生共同总结了破十法、连减法、想加算减法、数一数算一算等几种方法,对于这几种方法学生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计算都比较到位. 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减数看作十,先用被减数减去减数十,然后再加上减数中多减的数,对于这种方法许多同学理解有困难,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为以后学习估算打下好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课前设计不足,如果再通过对话、比照、合作反馈等环节来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深层理解,可以更好地实现算法多样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 遗憾之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即摆小棒这一环节处理得不紧凑,有极个别孩子摆的方法过于琐碎,这样也为后来的算法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这种因为个体差异造成的孩子之间的学习差异在当时的课堂上应该有教师更为细致地引导和讲解,当时的我没有更好地利用机会.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 ”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使学生的才智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是学生生命快乐成长的田野,也是充满了遗憾的地方. 作为一名教师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正如斯宾塞所言——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 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 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 让学生时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是我对课堂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