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方法

2015-05-30李亚斌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模式兴趣

李亚斌

【摘 要】在现代社会,除学校教育外,媒体已成为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大众最重要的知识信息来源,是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面对大众传播媒介所带来的信息大潮,儿童是弱势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儿童掌握正确地解读和使用媒介所带来的信息,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课教学形式多样化;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这三个方面探讨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素养;兴趣;模式

进入21世纪,除包括电视、电影、报纸、广播、杂志、电子游戏等传统大众传播媒体,新兴媒体如互联网、手机通讯等以及户外媒体不断涌现。信息化时代的儿童每天处于媒介建构的事实中,除学校教育外,媒体已成为儿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途径之一,是儿童社会化的主体之一。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自身分辨力差,自制力差,容易受到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兴媒体的吸引。媒介虚拟的仿真世界和现实世界错综复杂地交错在一起,以电子媒介为主的大量媒介信息符号和媒介表征,塑造着当今儿童和青少年的人格与价值观。面对大众传播媒介所带来的信息大潮,儿童是弱势群体,网络的娱乐性及复杂性则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网络游戏等造成的网络成瘾、时间浪费,以及网络色情都将给小学生带来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让儿童掌握正确地解读和使用媒介所带来的信息,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全国积极普及信息技术课的建设,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合理而理性地辨别信息并加以利用。信息素养的重点是内容、传播、分析,包括信息检索以及评价,涉及更宽的方面。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它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那么如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信息素养

积极创造信息素养环境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师需不断地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全面发展自己的通识文化,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技能进行自身的建构学习。

二、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信息教育以信息素养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可以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结合启发式、讨论式、模拟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以活动为主导、以互联网为辅助的教学策略,实践教学法,讲、练、评三结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针对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多种实物、模型、教学课件创设情境,通过类比法、对比法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教师则可以采用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通过播放一段宣传性较强的电视短片或者一段故事或观看相关材料创设情境,然后通过讨论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最后学生可通过独立探索和协作学习解决问题。

三、信息技术应该培养的几种信息素养

1.信息意识的培养

信息意识是指个人具有信息需求的意念,对信息价值有敏感性,有寻求信息的兴趣,具有利用信息为个人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愿望。信息技术课的最大特点是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是在网络化的计算机前,通过计算机及互联网络,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无限广阔的信息海洋。因此,在初次接触电脑时,教师通过电脑软件来指导学生学习电脑的组成、操作;然后才教学生学会用电脑来计算、写日记、画画、上网浏览新闻等简单的应用。

2.信息处理基本技能培养

信息素养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信息教育的起点。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要掌握以下三个基本技能:学会输入、学会编辑、学会上网。而每一个方面都有阶梯式的培养目标。学会输入:初级目标是掌握中英文及各种符号的输入,终极目标是达到盲打,熟练使用键盘和鼠标。

3.信息获取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信息的海洋来丰富自己的学问,提高自己的学识,如何从“信息的海洋”中快速、准确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方便之路,宽带架设了信息高速公路,小学生在网络的学习中要避免进行网络原理类的学习,应侧重应用方法的学习。

4.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

信息社会中传统的书信交流逐渐被e—mail、网上论坛、网上聊天所取代。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中重要的任务。由于互联网的论坛、聊天室管理还不太完善,为便于学习,校园网上设有论坛、聊天室,学生可以自己登录,自定主题,大家轻松参与交流。

5.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

信息伦理是指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道德情操,能够合法、合情、合理地利用信息解决个人和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使信息产生合理的价值。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延伸,网络应用的推广,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更加要求学生在网络的信息活动中,养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开展“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等网上讨论,让学生通过网络关注网络犯罪等。

6.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对具有初步信息技术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通过一些综合性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信息技术,并通过互联网和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制作如个人网页,班级主页以及设计学校班级电子版报等活动,经过这些练习,既结合本学科学习,又进一步掌握信息检索、分类、评估、有效利用等综合处理能力。

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信息素养的内容之一。《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应改变计算机课程中以教师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采用基于项目和网络的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以及自主性学习。 目前信息技术学科较先进的教学模式是基于项目和网络的这一新型的学习模式,它的显著特点是:能较好解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学习竞争与协作的结合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围绕着一个项目和基于项目任务完成的,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在学习时,要拥有自己的问题或学习目标,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合适的,具有吸引力的、相关性、可参考性的项目,并将教学内容置于一个大项目中,引导学生借助于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课程中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的认知活动,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诸如信息获取、检索、筛选、加工、表达、交流等信息素养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基础教育的各个学科中并加以整合,可以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既是新世纪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信息化战略、参与国际市场上人才竞争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提高适应信息社会国家建设人才的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本文是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1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模式兴趣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