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创意便当制作教学策略

2015-05-30陈锦娥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食材教学活动

【摘 要】儿童创意便当制作作为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形式之一,拥有其他手工制作活动的共性,也有其“可食用”的个性。幼儿正处于智力开发和动手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同样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在幼儿阶段开展儿童创意便当制作活动有其特有的价值。本文将针对创意便当制作的意义及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便当制作;食材;教学活动

“便当”一词源于我国南宋时期的俗语,意思是“便利的东西、方便、顺利”。在传入日本后,曾以“便道”、“辨道”、“辨当”等字表记。便当来源于日语“弁当”(音:bentou)。更多已经简化翻译成bento了,在大陆习惯称为“盒饭”,即盒装餐食。在台湾一般统统称为便当,通常用于午餐、外卖、工作餐等场合。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便当再也不仅仅是一种饱腹的食物,在制作工艺、食材选择和器具选择上更加考究,便当的花样层出不穷。在创意便当的制作过程中,制作者赋予便当造型的同时,倾注了爱心便当的思想,也是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情感表达的结晶。

一、儿童创意便当制作的意义

首先,儿童创意便当制作的特点是通过双手对食材进行直观操作,每一次的操作都是对事物的感知,有助于幼儿直观行动思维的发展。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了获得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如优越感,成就感等。幼儿往往会拓宽思维空间,以呈现更完美的作品。

其次,有研究发现,幼儿挑食厌食的原因之一在于食物单调、烹调不可口。年轻的家庭缺乏经验,很少变换菜色或者造型和口感不佳,久而久之导致幼儿挑食厌食的陋习出现。儿童创意便当以其鲜艳明快的色彩搭配,生动可爱的食物造型,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幼儿的视觉感官的体验。再加上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便当,增加的食物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做,在做中玩,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逐渐改掉偏食厌食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再者,幼儿的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由此得知幼儿美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在儿童创意便当的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更能培养孩子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儿童创意便当制作的教学策略

1.关于食材的选择

在食材的调配中,要采用膳食结构“4+1”方案指每日膳食必须有粮、豆类、蔬菜、水果类,奶及奶制品类,肉、鱼、蛋类四类保护性食物作为支柱,适当添加油、盐、糖。四类食物按3岁~6岁幼儿每天摄入量计算:粮、豆摄入量为 250g(粮与豆之比为10∶1),蔬菜、水果摄入量为230 g(蔬菜水果之比为8∶1),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为200g,肉、鱼、蛋摄入量为130g。因此要注意膳食的合理摄入,均衡营养。出于美学的考虑,可以选择易于塑形的食材,如米饭,面条,鸡蛋,青菜,胡萝卜,海苔等。

2.关于烹饪方法

中式烹饪方法种类繁多,各地烹饪方法有467 种。常用的中式烹饪方法主要有煮、溜、焖、烧、氽、蒸、炸、酥、烩、扒、炖、爆、炒、砂锅等14种。考虑到幼儿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幼儿的身体发展水平,在儿童创意便当制作的过程中尽量选择简单的烹饪方式。或者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幼儿,采用不同难度的烹饪方式。如小班幼儿尽量使用已经烹任好的食材,注意食材的温度和量;中班的幼儿可以教授简单的水煮或蒸的方法;对于大班幼儿,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煎炸的方法。但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安全操作的指导。

3.关于便当造型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讲究“色香味俱全”,所以在儿童创意便当制作中,便当的造型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在进行操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简笔画的创作方法,通过简单的几何形构图,做出想要的图案。另外对于饭团这类可塑性较强的食材,教师可提供模具以便幼儿操作。在操作手法上有剪、切、捏、拧、雕、洒、浇等供幼儿选择应用。

在造型中,色彩的搭配同样重要。食物的色彩天然划分为:红,绿,白,黄,黑五种。每种实物都有其不同的功效。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色彩的搭配不只是视觉上的享受,更能够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教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不同颜色进行搭配。注意在食物颜色的搭配中尽量采用食物固有的颜色。如果遇到需要染色的情况,可使用胡萝卜汁,紫甘蓝汁,青菜汁等果蔬汁,做到健康环保。

另外,儿童创意便当制作的活动开展方式可以与家园教育相结合。邀请家长入园与幼儿一同动手制作便当,建立家长与幼儿互动平台,营造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教师能够从亲子互动中,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赵敏.便当的发展及经营策略[J].商业研究

[2]刘爱军.孩子挑食的起因及解决方法[J].科技信息

[3]史清林.幼儿膳食供给量的研究[J].临床与实践,2009,13卷

作者简介:

陈锦娥(1994~),女,汉族,籍贯:福建长乐,学历:大学本科,工作单位:泉州师范学院,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食材教学活动
巧用食材铺“地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梦中的房子——创意食材拼盘
稻草人——食材创意拼盘
有ID的放心食材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的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