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5-30李军霞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意境音乐教师

李军霞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唱歌教学中,激发创新思维,给学生开阔想象的空间,充分体现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并且不断激励学生体验成功快乐。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国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主要是为了传播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和陶冶情操,而小学音乐教育又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所以说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去培养作曲家,而是应该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启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一、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一名音乐教师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作为小学音乐的教育者,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及创新能力,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理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 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尤为重要。而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有人说,成功的秘诀是兴趣,我认为此话千真万确。因为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因此,学习兴趣甚至比学习条件还重要,它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动力,排除各种困难,以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例如:我在音乐课的节奏训练中,打破传统的“DA、DA、DA”的读节奏形式,让学生用不同的象声词读节奏,还用拍手、跺脚××|×× ×|× —|和象声词结合的方法,运用肢体语言,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结合中,更好的掌握节奏练习。为了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课堂上,我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给相关的音乐知识内容辅了图片介绍,或放映音乐典故,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欣赏《我爱你,中国》时,就可以搜集一些能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画面,像“人间仙境”九寨沟、“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世界第八大奇迹”秦陵兵马俑、“宝岛明珠”台湾等;当选取的精彩画面与歌曲同步播放时,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情景交融,身临其境,使学生的感受与音乐意义达到统一。又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欣赏曲目——《狮王进行曲》时,当音乐响起,学生能通过厚重的低音旋律感受到狮子的音乐形象,但狮子究竟在做什么呢?学生们还不理解,所以,复听时,将狮子正在酣睡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在欣赏这段音乐时能想到狮子正在睡觉,仿佛耳边还在响着鼾声。而另一段音乐出现时,出示狮子正在行进的图片,学生仿佛联想到狮子正在行走,四处观望,在寻找猎物,同时让学生边体会边做动作,将抽象的知识变具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音乐形象,感受音乐内涵。再给合我校编撰的校本教材《文渊撷萃》讲述一些美丽传说,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作者要抒发的爱国情怀。多媒体课件,校本教材图片,音乐视觉和听觉的相互交织,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听课的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多种情感体验。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教师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教师像朋友。例如:我在教唱一年级歌曲《对不起、没关系》时,抓住独生子不吃亏、爱告状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和同学在一起发生不愉快的事后怎么办,学会歌曲后,让学生自愿结合为大家表演,达到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所以说,艺术的魅力是独特而无穷的,它既让人看到“形”,体验到“情”,更让人享受到“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众多音乐作品都是古今中外音乐家的艺术美的结晶,以优美的旋律、多样的风格,表现了自然美、人物美、意境美,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求异思维能力。

三、在唱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唱《共产儿童团歌》一课时,让学生先是有节奏的读歌词,进而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最后让学生扛着红樱枪边唱边表演,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身段、表情、眼神等将歌曲的意境、情感表现出来。学生在这堂课中反复演唱多次,在反复体验中,学生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等诸多表现手段去体验、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感。在请学生谈体会时,他们能适当地把握音乐形象,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更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不仅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领悟力和创造力。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四、不断激励学生,体验成功快乐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激励评价的教学手段,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日形成。教师在教学生时,对学生的表现应做到多表扬少批评,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是一句不经意的表扬,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使学生觉得“我能行”。例如:在教唱第二册《数蛤蟆》这首歌曲时,我启发学生,让每名学生都展开想象,并编写一段歌词,学生有编《数兔子》、有编《数小猫》,并大声唱起来。在教学中,我还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制“土乐器”,比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只碗碟或者几块竹板、一个竹筒,都能用来演奏打击乐。乐器不仅能弹奏出优美的旋律,也走进师生的心底,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我对学生创造的能力及时表扬和肯定,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人的活泼,欢快的气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音乐教学在学校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庄元.《音乐传播与传媒技术》

[2] 齐易,张文川.《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3] 孙继南.《中外名曲欣赏》.山东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意境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音乐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