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眼
2015-05-30
奢华盛会 心灵乐土李真雕塑受邀亮相法国戛纳电影节
继2013年“李真巴黎旺多姆广场大型雕塑个展”亮相法国后,今年李真作品再度受邀至法国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亦是作品与电影节共同展出的华人艺术家第一人,同时也是戛纳国际电影节历史上首位邀请展出的艺术家。
四件大中型作品《天阙轻舟》、《飞行乐土》、《雪峰仙踪》与《根气》分别于LA PLAGE海滩会场及知名顶级戛纳大华酒店(H?tel Majestic Barrière)里展出。酒店是二十世纪蔚蓝海岸黄金时期的白色建筑,正对面即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大楼”(Palais des festivals)。
邀请单位法国ADRProd,亦是戛纳国际电影节指定活动主办方,其总裁Antoine Dray表示:“李真2013年于巴黎旺多姆广场的大型雕塑展,在奢华地段开启了一片心灵乐土的可能性,引起欧洲热烈回响。艺术家洞悉一切仍保持纯真,很符合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精神与坚持,我们非常荣幸能邀请李真来展出,相信能引起众多艺术爱好者的共鸣。”
探讨传统与创新艺术之美震旦博物馆携手周春芽再续“桃花”情缘
震旦博物馆与观想艺术合作推出“桃花 绘-周春芽铜雕艺术”展览,以桃花铜雕以及“桃花”、“绿狗”等系列版画作品,聚焦艺术家作品中“绘”与“塑”的特质,探讨艺术家创作历程中的传统与创新。
在周春芽的创作里,“形体表现”与“书写情趣”两个面的辩证关系,在本次展出的桃花铜雕作品中创造出了新的平衡。周春芽透过铜雕绘画将平面与立体两个命题合而为一,其桃树在捏塑中,动态的笔触被凝结成静止的瞬间,而后在铜胎上赋彩,“绘”与“塑”一体融合,表现出形体感、量感、质感并赋予塑像以勃发的生命力。栩栩如生、神气十足的桃花铜雕,像一个纪念物,代表着艺术家意念表现的自由。
周春芽认为,艺术家具个性的创作语言是艺术最核心的部分,且来自于创作者本身的生活。他将传统的题材加以创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覆盖“文字”延续抽象美学香格纳画廊荣耀呈现申凡个展
2015年5月10日,申凡个展《标点-第一回》亮相上海香格纳画廊,该展呈现了申凡近两年创作的综合材料绘画及装置作品,新作《标点》系列包括几件木板综合材料作品和装置。申凡以“被涂掉后的文字”为创作单位,延续着他对抽象艺术的探索。留下的标点所产生的节奏感被一种冷静的陈述所约束,抗议着文字的权威性与误导性,而那些“横杠”则呈现出像是摩斯电码一般的理性。申凡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挑战了观众的欣赏习惯,让原本作为审阅主体的文字被覆盖,摈弃了一切误会或理解的可能性,还原一个更为开放的命题。
对于上述制作方式,有评论指出:“覆盖是个古老的手段,当艺术家的蔑视达到无视的程度,政治雄心导致孤立的血沸,很容易采取这个全面而彻底的批判的套套。但艺术家难免于心不忍的美德,既给我们留下进口的标点符号的孤岛,又画出其实走不通的黑色航线。”
“梵高:鸢尾花与玫瑰”个展绽放美国大都会
2015年5月12日,“梵高:鸢尾花与玫瑰”(Van Gogh: Irises and Roses)个展项目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绚烂绽放。来自荷兰艺术大师文森特·梵高笔下四件以花卉为题的经典杰作首次齐相聚,展至8月16日,将春之气息弥漫于整个大都会,芳香四溢。
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方呈现的作品介绍中,对四幅梵高画作的格局与色调进行了对比诠释,在展现艺术家梵高生命最后阶段作品中“平静而坚持不懈的热情”的同时也流露出其艺术创作偏向柔和用色的变化。该系列四件梵高画作分别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馆藏的《鸢尾花》、来自华盛顿国家艺廊馆藏的《玫瑰》,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两幅同名作品《鸢尾花》和《玫瑰》。
如影随形的自我再造玉衡艺术中心“复象的幽灵”群展
2015年5月17日,玉衡特邀著名策展人鲁明军担任策展并推出新展“复象的幽灵”。此展集结17位当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录像等多种媒介形式的作品,基于形式的、现实的、人文等艺术史线索,以一种交叉、缠绕和重叠的关系,探索一种可能的艺术机制:复象。
鲁明军表示群展作品看似较杂,但里面包括着各种因素、艺术史、艺术现状、画廊机构等等思考,“你或许没有办法去看到一个明确的逻辑,但可以看到里面各种不同的线索。我们在布展时,也有意打破艺术家之间的关联,形成一种交织的关系......”老电影《小城之春》都以费穆作品的身份进入群展,成为一种灵感启发和气氛象征。
开幕当日还举办了以“重复、反复、回复……以及复象——多视角的观察和思考”为主题的学术工作坊活动,邀请多位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和挖掘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与内涵。此次展览将持续到6月14日。
宁静优雅 营造神秘气质李在孝《朴石》展览亮相M艺术空间
著名韩国艺术家李在孝个展《朴石》于2015年5月16日在位于上海M50艺术区的M艺术空间开幕,展览由空间装置、雕塑、摄影三部分组成,持续至6月15日。
李在孝的作品受地景艺术的影响,根植于富有肥沃土壤的大地艺术、环境艺术、生态艺术、装置艺术和极简主义中。此次艺术家选用普通石块和树枝作为主要媒介,通过悬挂、堆叠、排列的手法,赋予这些原生态的自然物质一种神秘的气质。形而上的思考和艺术家娴熟的技巧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既宁静优雅,又包裹着艺术家对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反复”和“执着”是李在孝创作的特点之一,又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比起作品所要表达的概念,制作过程本身就自然渗入了作品之中。
感受疏离之美张雪瑞作品探讨生命内在真实
2015年5月9日,《疏离之物 - 张雪瑞个展》在Mao Space衡山坊展出。受启于中国民间剪纸方法的“灵光”,张雪瑞以剪纸方法不断改变物之形态,即用剪刀剪去现成品衣物上的图案或花纹,将被剪下的图案或花纹进行移位、重新编排或拼贴或缝制,生成了另一种新的艺术样式。这种在空间上对原衣物图案的“破坏”和“移位”,就是对物的“疏离”过程,从而产生两个不同且相联的作品。与此同时,她的作品在生产方式上暗示了工业化的机械复制生产与个性化的手工劳动之间的争斗与共存。
其装置作品《切肤》诠释了一种破坏与重建的关系;绘画《破绽》阐释了一种哲理:美成于思毁于随。 作品《疏离之物》反射出在当下的快消社会中,人对待衣物的随意性,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疏离感。
于朴素中彰显生机年逾六旬用画笔绘出丰饶生活
由策展人贾廷峰担当策划的“抱朴趣真—邵妈妈原生艺术展”于2015年5月23日在北京798艺术区太和艺术空间举行。
邵炳凤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在陪外孙玩乐时,发现了自己在绘画方面的天赋,她的画大多根据照片进行创作,因此绘画方法相对固定,拥有专属于自己的语言方式。从观者看来,她的画充满着生机,也许是因为她在解读和转换图像的过程中有一种生涩感,所以能找到造型本身的个性。尽管这些花花草草看起来雷同,但并没有给人那种熟练的油滑感,邵妈妈也很在意这种朴素。
在画家李津看来:“这也是很多经过系统美术训练的艺术家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说艺术可以有相对固定的图式,但是绝不能让感觉系统和心灵上的麻木把艺术创作变成机械重复。”
“三角”的矛盾与对立新锐艺术家郭梦垚个展于八大画廊开幕
2015年5月16日,新锐艺术家郭梦垚个展“三角”的矛盾与对立”上海站开幕式在八大画廊举办,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郭梦垚介绍说:“当三角形以一个倒立的方式被呈现,它用细小的尖端支撑庞大的顶端,则展示出了紧张、侵略以及冲突。这种特征在哲学范畴的意识形态里成为了一个自相矛盾自我反驳的悖论图形。因此可以说三角形是自我矛盾的完美代表,所以我更多地关注三角形而不是其他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倒三角控",郭梦垚对于几何形体的最初热爱源于大二下乡时对自然界中的几何形体的探寻,比如当地最有特色的碉楼和窗户,从那时起她便尝试提炼自然生活中的图形语言。早先作品大多来源于美院建筑过程当中留下的正负形以及门窗地砖结构,其后便逐渐完成了使用多种图形到使用单一图形的转变。为更好呈现作品的视觉魅力,八大画廊的多面展墙采用了从白色到深粉色的不同色度,助力观众以最佳状态欣赏这些色彩绚丽的抽象作品。
用艺术开启未来各方汇聚“上海对话”高峰论坛会
2015年4月28日,由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和上海朵云轩(集团)合力打造“上海对话 - 艺术开启未来”的高峰对话平台在位于上海陆家嘴CBD的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
大会汇聚文化艺术界和相关行业的意见领袖与专家,共同探讨国际艺术市场发展方向、中国艺术品的国际化和艺术金融模式等艺术市场核心问题,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牵头,联合相关机构,启动中国艺术品指数的研发工作,并发布《2015TEFAF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中文版。论坛中,上海自贸区国际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环中就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中国优势发表主题演讲;TEFAF欧洲艺术基金会中国区代表徐晓玲则在台上深度解读《TEFAF2015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上海对话”则将学术与市场相结合,旨在寻找一个学术化的艺术市场发展之路,力求共同打造一个专业、务实的国际化艺术市场交流平台。
为配合此次大型活动,在会议厅外还展示了画家蒋云仲耗时近15年创作的大型历史宫廷油画《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