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小品文

2015-05-30杨玉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杨玉华

【摘 要】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篇优美的写景文言小品文,通过“读”的方式来赏美景、品情味,事半功倍。具体步骤有四:①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尽量读出韵味、情趣;②再读读懂文意、读通布局;③读透赏美景、品情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④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关键词】四步读文法;赏美景;品情味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多篇优美的写景文言小品文,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四步读文法”,学习这些文言小品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具体步骤有四:①初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尽量读出韵味、情趣;②再读读懂文意、读通布局;③读透赏美景、品情味;(这也是教学的重点)④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如何操作实施这四步读文法呢?下面,我就以我国古代大文豪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来说一说。

为了读好,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写作背景的助读资料,课前交流。用简洁的导语导入本课,白板出示四步读文法,(也就是教学目标)就进入第一步,学生齐读初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尽量读出韵味、情趣。先播放朗读课件,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在读准的基础上就要读懂,进入第二步再读,读懂文意、读通布局。先找出重点字、词,翻译课文(分组抽签按句翻译课文),感知文意;接着按表达方式给本文划分层次(叙事、描写景、抒情三层);然后,弄清叙事、写景、抒情是什么关系。(本文先叙事,然后写赏到的美景,最后自然而然地抒情。全文又都是集中写人的,是围绕文中“闲人”二字来写的。本文情景交融,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为下一步做好铺垫)

可是学习文言文只理解字词的意思,读懂文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就课文内容读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也就是第三步读透:赏美景、品情味。围绕“景、情”二字,让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你想知道什么?你读出了什么?(①找出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赏析这个写景名句:比喻、联想、动静结合,“积水空明”、“藻荇交横”点染出月色清澈透明,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美好境界。②抓住闲人这个词品情味: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复杂微妙的情感以及作者积极乐观、坦荡豁达的情怀。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个“闲人”呢?自嘲是清闲的人,月夜处处都有,只有情趣高雅的人在这种悲恋的心境时才能欣赏他。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北边“闲人”的自慰罢了。)

学无止境,常言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一篇文章按十分计算的话,朗读给人的美感达到七分,请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把这月光之美,把苏轼那复杂微妙的情感,把苏轼那积极乐观、坦荡豁达的情怀读出来。也就是第四步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让学生自由读后指名朗读。

最后是结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读的方式欣赏到了月色的美好,更领略到了苏轼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的坚守如皎皎的明月。面对生活的坎坷,请读一读苏轼吧。愿我们的心灵永远乘车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课程标准

[2]八年级语文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