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之我见

2015-05-30吕海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情境数学

吕海

【摘 要】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高效。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环节中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关键词】数学;情境;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创设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课堂情境,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在与数学有关的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归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爱上数学、学好数学。

这里,就如何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谈几点看法:

一、在课堂导入中创设教学情境

一堂数学课,头开的好不好,是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导入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谁买的便宜”一课时,结合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买卖”的过程,我让每个小组都用“钱”去买不同“超市”的同一商品,当然两家“超市”的标价是不同的,到底哪家的便宜,学生要在“买的”过程中计算出商品的单价才能比较,而在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又讨论了算法。这样通过精心构思,巧妙而有效的导入,能使学生聚焦课堂,并能引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所以设计出好的导入方式,能为课堂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实,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巧设游戏导入、媒体导入、实践操作导入、特别是现代丰富的多媒体技术导入等等。在课堂教学知识引入时,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入”的巨大作用,激发求知欲,唤起学生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之中。

二、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情感系统和认知系统两方面的信息传递,在教法上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定的学习意志、不断增强的学习自信心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既是学习的动力又是学习的结果,不仅对学生当下的学习产生作用,甚至还会影响其今后人生。因此,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体现情境创设应贯穿于常态课堂教学中,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素材与整个课堂教学的自然结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爱学习,爱数学,并培养了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和知识去解决和完善,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激发学习动机。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在新知的导入中讲了一个“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只给了猪八戒1个,给了唐僧8个,沙僧5个,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说自己1个不够吃,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叫猪八戒分,要求每人一样多,可猪八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我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下桃子呢?”此时课堂静下来,大家都感到新奇而陷入深思。然后及时出示课题并说明:“等大家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能帮猪八戒很快算出了。”这样就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学习的动机。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运算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经营活动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夺红旗”、“摘苹果”、“送信”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使学生产生竞争,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也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利用游戏开场,创设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们可以用手中的计算器去验证。”游戏开始了,学生们争权夺利,有的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但我却对答如流。这样,学生在好奇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当然,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很多,例如:我们常常运用的“先学后教”这一方式,通过创设学生“自学”的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去主动探索新知,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数学问题要自己解决,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创新学习方式,形成符合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以至“终身学习”都大有益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老师都讲不清楚,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下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效果非常明显。

三、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从而获得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技能。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要求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教学完相应的知识以后,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运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先观察红领巾等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由角构成的实物,让学生通过感知实物,初步获得角的感性认识。教师再引导学生摸一摸、画一画,观察、发现、探索角的特征。最后,让学生说说周围那些事物的角。这样学生就加深了认识,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总之,对小学生而言,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需要,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情感的关键,是小学生数学生活化的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为小学生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