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5-05-30张亚娟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验操作科学课能力培养

张亚娟

摘  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科学基本实验基本操作,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注重学生参与,浓厚创新氛围,加强通过知识的切入、知识层面的拓宽及活动的主动参与等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科学课   实验操作   能力培养

在新课标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科学课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科学实验,重视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却一直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十分薄弱的环节,这除了经济原因,部分学校实验条件落后,不能保证实验开出率外,另一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观念、教学方法等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小学科学教师跳进了“题海”,只顾忙着做各种习题集,而忽视了实验对增强学生能力的重要作用,认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是浪费时间,要么以“黑板实验”、“口述实验”代之,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要么就草草地一做了之。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将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变成了枯燥无味的“满堂灌”、“填鸭式”的说教课,达不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的培养目标。长此以往,不但消弱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达不到培养目标,而且会逐渐使部分学生对学习科学失去兴趣而放弃不学,部分学生被“题海”变成做题的工具。

另外,科学教材中部分实验设计不尽合理,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致使部分小学老师不愿意做演示实验,有的勉强做了,效果也不理想。

针对上述科学试验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小学科学课实验中,要注重基本实验的基本操作

科学基本实验是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如在三年级的一次实验活动中,要求学生利用电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试做一台磁悬浮列车模型。当时学生只了解到磁铁的一些性质,而对电磁铁的特点闻所未闻,多数学生拿着制作材料发呆,只有少数的学生问:“电磁铁可不就是磁铁么?”“难道说有电就会产生磁性吗?”“反正只需要磁性,干吗不就用电磁铁呢?”……这时我抓住学生疑点,很快做了一个电磁铁简易装置进行演示。当学生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完演示后,紧锁的眉头舒展了。由此学生得知电磁铁的主要特点,即“接通电源后产生磁性,切断电源磁性消失”。这时,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便顺利地完成了“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还有不少学生回家后兴致未了,按教师的方法去演示,从中发现了电磁铁的极性及磁力大小等与磁铁不同。第二天一大早到校就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教师和同学,并还大胆设想:列车上如果装载的物体增加,过重后,列车可能悬浮不起来,这时可以增大磁力,而当重物下卸后,就可以减少磁力。这样随时调控可以节省很多能源。这样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教学,不仅促进了科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获取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二、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进而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科学实验需要手、脑、眼、耳并用,实验现象常有颜色、物态变化以及声、光、电、热多种现象相伴产生,因此,实验时必须引导学生要有目的的全面、仔细地观察,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结论。在四年级科学活动中有《看茎往什么方向长》的活动内容。在活动过程中,师生通过近二十来天的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小苗生长同太阳有关。此时我考虑到五年级科学中有《叶的光合作用》一课,因而不失时机的渗透“与太阳有关”——植物有“向光性”——“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和水蒸气”等知识。这样将知识层面的拓宽不仅仅只是为了完成本次活动的任务,而是给学生继续研究植物的其它特征提供了重要的条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操作,要注重学生参与,创造浓厚创新氛围

小学科学实验的内容“具有多因素、多系列、多层次、多梯形等特点。”活动的参与面之广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指导儿童自行探索知识和应用知识,……像科学家那样探索大自然的秘密。而对学生点滴进步要做到“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把更多的学生吸引过来参与各项活动,进一步浓厚学生的创新氛围。

在教学六年级科学中有关环境、土壤、岩石等内容时,为加大学生的参与面,我把课堂教学和实验活动课的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室外教学。并成立“空气质量”考查组,“土壤”调查小队,岩石取样组等活动小组。这些小组通过调查、实践获得的知识,不仅为科学课堂教学提供了素材,而且扩大了学生的活动范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活动之后每个小组都拿出了自己的作品,如“简易空气尘埃监测仪”、“土壤取样器”等。这些仪器虽谈不上有多大价值,但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的积极性之高,一股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正在形成。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与实验活动中,教师不能只仅仅采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不能仅用一般的思想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要加强通过知识的切入、知识层面的拓宽及活动的主动参与等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学生兴趣。因为一个好奇心强,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浓厚兴趣的人很容易发展创新精神。所以,小学科学课的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河北教育》2012.5

[2]《中国当代教育文集》2010.10

[3]《湖北教育   科学课》2014.6

猜你喜欢

实验操作科学课能力培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实现高中化学创新教学
解放幼儿的眼睛、解放幼儿的手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