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和分析
2015-05-30秦丽
秦丽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某医科大学2011级1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问卷调查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自愿填报护理专业的比例为3.75%,受家人意见影响的比例为11.25%,85%的学生入学时是通过调剂学习护理专业的;实习前有78.1%的学生表示不愿选择护理职业,实习后有90.4%的学生选择了护理工作,但是有部分学生考虑改行。笔者通过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的调查和分析,得出结论: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中等偏低,职业兴趣、就业压力、家人意见、实习满意度、工作环境等对职业认同感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护士?临床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卫生保健体系中的护理人员,其所承担的责任也受到重视。职业态度是护士培养的重要部分,优秀的护士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就是护士对本职业积极的看法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国外对于护理职业态度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国内在护理专业思想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有关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对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为做好相关研究与决策,我们调查了实习10个月之后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同现状,比较实习前后的差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明确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情况;了解影响本科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参考的资料。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调查表由作者在原有护士职业态度度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拟定初稿后,综合校内长期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的教师的意见修改而成。对某医科大学2011级1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表围绕入学动机、职业认知等方面提出问题,对临床实习10个月以后的护理本科生下发问卷,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临床实习10个月的护理本科生80人。
2.研究工具
调查表由作者在原有护士职业态度度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向临床实习10个月后的护理本科生下发问卷,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为封闭式,从一般情况、入学方式、实习前后就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47个问题。
3.调查方法
选择某医科大学2011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入学动机情况
3.护理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对改行的态度
实习10个月之后有22.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从实习前的7.5%升高到67.5%,不清楚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只占了10%。会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中,有70.37%的学生表示会改行,有18.52%的学生不清楚会不会改行,只有11.11%的学生表示不会改行。
4.影响因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情况
(1)职业兴趣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情况。
三、讨论与分析
1.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
(1)刚入校时护理本科生入学动机盲目。护理本科生在刚进入学校时,“填报护理专业出自自己的意愿”一项占3.75%,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听从家人意见及调剂,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是自愿填报。上述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并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势必影响护生的专业思想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2)实习前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较低。实习之前有7.5%的学生表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有60%的学生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有32.5%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度本该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调查结果却相反,这说明,可能是因为专业学习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本科生对职业认同度有所降低,具体的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分析。
(3)实习10个月后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有所提高。此时“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为67.5%,“不想从事护理专业”“不清楚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分别为22.5%和10%。但是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中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度还是较低,有70.37%的学生表示以后有机会将考虑改行,有11.11%的学生会坚持护理工作,有18.5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会改行。结果表明将自己定位在护理工作上,愿意将护理工作作为职业的护理本科生的比例还是较低。从表2、表3可以看出,“想从事护理工作”“不想从事护理工作”两项,在实习前与实习10个月后两个时间点上,护理本科生前后各自的人数变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清楚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两个时间点各自的人数变化均没有显著的差异统计学意义。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实习前不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在10个月的实习后有所增多。
2.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1)兴趣是影响职业认同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当人们选择了与自身兴趣一致的职业后,就比较容易对这些职业产生长时间的依恋。因此,我们应积注重护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2)社会环境因素。
①就业压力的因素。本次调查显示,有47.5%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比较小,有48.75%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非常小。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对该专业的了解,自身定位不准确。加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其他专业的角色差距、临床教师的负性角色榜样等,这些都使护生的角色期望不一致,职业态度不积极。学生对于满足自己需要的职业认同感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态度。
②传统文化方面的因素。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因为我国的护理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的服务性工作;认为护理工作从属于医疗,护理教育应保持中专教育,没有必要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用人单位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本科护生与专科、中专护生等同使用,这些都使其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因此职业态度更趋消极。
(3)态度调查表明,护生认为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职业的态度是非常积极、比较积极的分别占6.25%、41.25﹪。教师可以产生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可能使教师的影响作用复杂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四、方法及启示
1.重视培养职业兴趣
青年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兴趣形成的阶段,职业兴趣会随着经验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为,人们的职业兴趣是由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组成的,如果认为自己擅长某种职业,或预测从事该职业将带来积极的效应将会形成对该职业的兴趣并坚持下来。因此,护理教育者可通过鼓励并支持学生,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准确的职业信息,尤其是职业发展信息,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专业信心,从而提高职业兴趣。比如现在护理的另一个发展分支——专科护士,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技能,能弥补一般护理服务中的不足,能够丰富我国护理教育理论,促进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
2.努力满足护生的需要
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护生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满足护生爱与归属的需要。此外,教育管理者应给予护理专业足够的重视,积极关注护生;用人单位应尽快完善合理的用人制度,使护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教师应帮助护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与自身的关系。
3.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教师具备积极的职业态度是护生的榜样。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流露出的消极思想,误导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因此,教育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加强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建立护理专业的正确认知,发挥正向角色榜样作用。
五、小结
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偏低。培养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对于护士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使用,以及我国护理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