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化走向
2015-05-30张朋军
摘要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艺术的国际化发展,现代的新媒介挑战以及西方强势文化的渗入,中国的艺术设计也在不断改变。在中国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轻浮的时尚之风,使得艺术设計工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追求一种“新、奇、怪”,盲目借用西方的盛行形式,将中国的民族文化抛之脑后。因此,针对这组情况,本文主要论述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文化风格和民族化走向,同时指出艺术设计工作者进行设计工作时,要努力提高自己民族文化的内涵,才能使中国的设计获得具有标识性和拥有独特文化因子的艺术感。
关键词:艺术设计 民族文化 标识性
当代社会,艺术已呈现出相当鲜明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由于现代新媒介的挑战以及西方强势文化的渗入,中国的艺术设计随着这股潮流也在不断改变。在一些艺术设计工作中,存在一些追求“新、奇、怪”的风气,盲目借用西方的盛行形式,将中国的民族文化抛之脑后。对此,笔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而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结合将会使中国的设计获得具有标识性和拥有独特文化因子的艺术感。
一 中国艺术设计的现状
当今社会上,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将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因此,艺术设计在交流上通过图形和语言变得更加便捷,更容易获取到,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艺术设计的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但是由于随着对外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世界文化中尤其西方文化将中国设计师的观念和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得艺术设计的方向也有所改变。对于一部分盲目地推崇西方的文化的人,淡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漠视了本土的文化发展,在形式上对西方的一些文化进行挪用,甚至抄袭,使得在我们的艺术设计中失去了本应该存在的传统民族文化的内涵和风格。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上受到了阻碍。艺术设计的国际化并不等同于美国化,也不等同于欧洲化。
对于艺术的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将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作为基准,一直处于一个发展状态。每一种国际化的艺术设计,都不能够真正脱离出本土的民族文化风格。艺术设计的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挖掘民族文化最为精华的部分,在艺术设计国际化的背景之下,将本土的民族文化运用其中。在国际化的角度上看待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真正地融入到设计中,这样才能够在国际上得到推崇。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是一个灵魂的角色,继承与发扬才能够使拥有民族性的作品被真正的广泛认可,真正的国际化。
随着艺术设计的国际化而形成的统一性,这样形成一种单一的艺术语言,使得设计师的能力不能够充分的发挥,进一步削减了视觉的传达效果,阻碍了艺术设计的发展。中国的艺术设计起步较晚,现代设计的教育体制也不是非常的成熟,因此在艺术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对于西方文化的引用比较多。所以,西方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思维对中国的艺术设计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忽视了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得大多数的青年艺术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丢失了民族文化的底蕴,缺乏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盲目地借鉴西方设计文化,只是注重表面的形式,缺少了真正的民族内涵。
二 中国艺术设计的民族化走向
1 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结合
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先人们对美好岁月向往和憧憬的一种精神沉淀,也是在民族发展中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说传统的文化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同样也是一笔丰厚的财产。传统民族文化不仅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怀旧情怀,一个传统的历史记忆,一种表现自身历史性的东西,也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可以充分地展示自我、民族甚至国家的文化形象。传统文化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文学上:哲学思想、艺术精神、古典文学、民间艺术、汉字;工艺上:木刻、雕塑、园林、建筑、文艺上:戏曲、音乐、诗词、典故、传说;医学上:针灸、中药、武术,等等。这些都是现代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的文化元素。民族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社会阶层性。中国的各个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最为主要的部分。它们的个性比较鲜明,存在着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亲切感是由于人和人、人和物以及人和世界的直接接触。朴实但又不失感动,在每一个创作的艺术设计作品中都添加了设计工作者对生命和社会的理解。表现出了每一代人的生活观念以及情感,所以说传统的民族艺术是最具有原创力的。
艺术设计就是为人类服务的,不仅要有民族性也要具有世界性,有特色的民族性的作品才能够在国际相互交流中得到认可。民族的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体现出了传统艺术的魅力,传统艺术受到广泛的喜爱。同样的设计作品拥有民族性是具有世界性的前提,这就是中国的京剧、书法等在国际艺术领域中闪耀的原因。所以,艺术设计向民族性、向民族文化取经,是中国设计艺术赢得独立审美特征、彰显独有文化因子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与艺术设计的有效结合,将是艺术获得全新发展的一个契机。
2 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化学作用
对于中国如何将艺术设计作品推向世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作品,要深刻地把握住民族文化的风格,将中国民族文化内涵和现代艺术风格结合在一起。民族文化是指民族的成员之间应该具有民族的价值观以及思想意识。因为民族文化综合了思想情感、审美情趣、中教信仰以及道德观念等多种因素。设计和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不仅仅反映着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播形式。在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艺术设计中应该用民族文化的补充,使得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技术设计得到真正的发展。
我们以民间彩色剪纸艺术为例,这种艺术设计不仅将绘刻、染色融入美术品,更是具有装饰意味具有审美性的设计品。它追求一种具有传统民族装饰风格的造型美,在构图上也讲究均衡与对称的稳定感,另外在形式上,它又能通过点线面之间的对比,加上色彩之间的相互映衬,达到一种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美学效果。可以说,彩色剪纸艺术是一种富有意象,甚至意境的艺术,它将自然、社会做规律化的形象描刻,有时还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之鲜亮的色彩搭配,使这种艺术以强烈的民族性给予现代艺术以很好的启迪和示范。例如,将剪纸艺术的手法运用于服装设计,再如,将剪纸意象方式在工艺品设计上的运用等设计艺术是一种空间性的设计活动,其涉及内容是融合各种元素于一体,包括字体的设计、插图的运用、摄影的采用等。它将图画和文字等符号以各种目的方式结合起来,用以达到传递信息、实现意义的目的,这种以视觉为传导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能给予观众较之想象艺术更直观更具有冲击力的即视感和心理满足感。而现代设计艺术与传统民族艺术的有效结合,同时性使二者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一则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拥有独特的标识性,二者也使传统的民族艺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技术下获得新生。
当下,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二者结合发生化学反应而成就的一些经典范例。例如,韩美林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设计的标志即是向传统文化取經——凤纹,这一标志不仅是我们民族最具图腾文化的意象,而且在视感上也吸收了中国绘画的一些特点,如在线式设计上粗中有细,刚柔并济,于飘逸中见妩媚婉曲之美。但是从整体视感而言,又显得器宇轩昂,不过几笔便将凤纹之姿刻画得极富魅力。这一图标其中的寓意正是借神鸟之意以传达了该公司的服务理念和服务品质——如凤凰一般让乘客获得安全舒适的飞行体验。
再如,中国银行的LOGO,这是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的经典之作,从整体来看,简洁而流畅,富有时代感,但其标志的内容却是中国的古钱币和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的“和”字,它巧妙地将象征天圆地方之意的古钱意象与寓象中国传统主流思维的“和”的内蕴完美地统一于这一标志之内,即使圆形方孔钱币作为钱的象征标识出该企业的性质,又以“和”的传统寓意传达出中国人面对钱财的人生观。二者结合得非常完美,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典范之作,对于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人而言,一眼即可知道这一标志的内涵。可以说,这一标志是在融合中西方理念的基础上,又对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而成,将民族精神的内核与国际化的语言合理而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可谓经典之典范。
由此,我们可知,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资源是取之不竭的,而且也是最切合中国人心理的一种文化承续。当然,在当代文化的语境下,民族文化的运用还是要与当代性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符合当代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作品。
当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点,就是民族的文化不应该是闭塞的,而应该是开放的,我们还要适度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来参与我们的艺术设计,从而使得中国的民族艺术得到很好的发展。艺术是丰富多彩的,各色各异的民族文化是由于存在不同的艺术个性。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这样设计作品才能够有深度。对于艺术的设计并不反对借鉴有益于设计的作品,但是这也只能够限制在学习的阶段,长期借鉴会造成依赖性,阻碍自身的创作能力。因此“借”存在着一种适度,在初学的阶段,借是一种人类重要的自学能力,可以在过程中掌握规律。同时“借”要适当,并不是硬生生地将原先的作品加以修改成为创作。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借鉴,在借鉴的过程中,加以想象再创作。而对于设计的作品应该在表现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对这个时代的特殊人文主义的民族性有更好的表达。在全球走向一体化之前,设计的语言一般都出自于民族的内部,民族的风格特征都非常明显,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设计都是具有木架结构的宫殿式的风格,君王居住在内。对于其他的民族,如希腊的神殿、哥特式的教堂等,都是使用石质的材料。所以说,民族风格的形成,都是由民族实践的理性精神所决定的。
三 结语
处于现代化、数字化的新兴时代,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乃至国际竞争力的设计者。这对于中国当代的艺术教育也是一个考验,应在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努力构建具有民族特设的教育体系。在这样的条件下才更有可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性作品。应正确对待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将中国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以及传统文化素养的积累,创作出具有中国艺术设计民族文化风格和特征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郑声:《平面设计与民间美术的共性探论》,《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2] 周来:《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设计理念》,《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3] 聂鑫:《艺术设计形式语言在设计中的应用》,《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第12期。
[4] 申林:《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取向探讨》,《美与时代》(下半月),2007年第10期。
[5] 刘彦勇、曹原:《传统与现代在艺术设计中的碰撞融合》,《美术大观》,2009年第4期。
[6] 吕刚、秦峰:《浅谈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风格》,《今日科苑》,2009年第22期。
[7] 张昊、王建:《浅谈新时期艺术设计理论》,《文学与艺术》,2006年第5期。
[8] 彭燕:《浅析当前中西方艺术风格对比》,《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9] 郑声:《平面设计与民间艺术的共性探论》,《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3期。
(张朋军,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