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分析

2015-05-30阮婷

作家·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贝多芬

摘要 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一生最突出的成就所在。其中最为经典的小提琴奏鸣曲有《春天》《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第九小提琴奏鸣曲》等。文章通过对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深入研究,旨在探索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分析贝多芬对音乐语言的运用手法,以及在音乐创作风格方面的独特视角。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贝多芬音乐作品,更好地诠释贝多芬作品。本文主要从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创作手法、音乐风格特征以及演奏体会四个方面,对该部作品进行深度剖析,使这部内涵丰富的音乐经典,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领悟到作者更多的音乐精神。

关键词:贝多芬 《第七小提琴奏鸣曲》 创作手法音乐特征

贝多芬由于在音乐艺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音乐范畴。不仅仅是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其独特的音乐思想和艺术造诣也成为众多艺术家和学者毕生研究和探索的對象。贝多芬一生在小提琴奏鸣曲创作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一生共创作了十首小提琴奏鸣曲,每首都堪称经典。而且由于创作时期与创作背景的不同,每首小提琴奏鸣曲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可以说每首小提琴奏鸣曲都独具特性、内涵丰富,是贝多芬不同创作时期、不同精神思想的重要代表。在贝多芬众多的小提琴作品中,对《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在精神危机时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是能够代表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精神和思想变化的作品。通过对这首小提琴作品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作者的思想境界,也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在创作技巧与音乐风格方面的创作特色。

一 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在1800年的维也纳,贝多芬在一次公开音乐会上,演奏了《第一交响曲》等作品。同一年里,贝多芬的情感生活失败,使他受到严重打击,这位音乐家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当中。加上这一期间贝多芬的耳疾越来越严重。这种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折磨,使贝多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精神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完成了对《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和辉煌的巨著。《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不仅能够表现出贝多芬面对疾病与精神打击时的顽强意志,也表现出了贝多芬在音乐创作方面的卓越才华,同时也为贝多芬的音乐事业增添了绚烂的一笔。《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将贝多芬的小提琴音乐创作推向了顶峰。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当中,我们能够体味到贝多芬的苦闷心情,也能够体会到贝多芬内心的挣扎。可以说,《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最真实的呈现。

二 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手法分析

1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融合

从《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内容来看,虽然这首奏鸣曲符合古典主义乐派的音乐风格,但并不是完全遵循古典主义乐派风格特点而创作的。《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在音乐表现上,与传统形式略有不同,在曲式类型搭配方面,完全是根据音乐发展来进行的。例如,在这首奏鸣曲的第二章当中,作者非常明显地运用了幻想曲式来作为展开部。另外,为了更加鲜明地突出《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使乐曲的内在感情更加丰富,在曲子的开头部分也有效地融合了速度术语。这种创作方式,不仅是作曲家内心孤独与苦闷的直接反映,同时也使乐曲的音乐情感更加丰富起来。

2 戏剧性的对比色彩

贝多芬的《第七小提琴奏鸣曲》,还带有明显的戏剧性对比色彩。例如,在该首乐曲的第二乐章当中,在整个乐曲当中,我们能够在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之前发现明显存在的对比因素。在整个音乐风格方面,不仅音乐性格而且在音乐的调性及音调方面也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对比性。音乐材料是乐曲承前启后的重要因素,能够让作品给人以前后呼应的感觉。这部乐曲的主题材料,分别在开头、再现部及尾部出现。整个主题前后呼应,扩展且连续,充分体现出作品的和谐统一和戏剧性的对立。这也是作者内心矛盾思想的突出表现。

3 丰富的和声语言

贝多芬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创作上,虽然运用了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作为和声基础,但是为了突出情感效果,又融入了变化和弦这种创作手法。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下属、重属、和重属导七的转位和弦,还能够遇到附属和那不勒斯六和弦,这些音乐元素的存在,都是对贝多芬音乐思想和精神境界的充分诠释,体现出了贝多芬细腻、深邃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4 创新的和声手法

在《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当中,贝多芬运用了离调和转调的手法来体现和声的发展,这种创作手法也使乐曲的紧张感得到了增加。贝多芬利用织体位置的丰富变化和和弦音的参与,使乐曲的音响效果得到了更加丰富的呈现。另外,贝多芬在进行《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时,还利用了色彩明暗有度的和声材料,强弱变化的弹奏力度以及高低互补的旋律线条,使小提琴乐曲的音乐表现力更加强大。同时也使作品的戏剧性色彩得到体现。

5 力度

贝多芬的《第七小提琴奏鸣曲》,其力度变化符合古典主义音乐创作当中对比性较强的风格特征。《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每一乐章都采用钢琴开头,然后根据旋律发展变化来调整力度。从整部乐曲来看,其力度变化范围扩展到了ff与pp,这种变化能够更加丰富乐曲的表现力。在这首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谐谑曲中,贝多芬利用sf来体现对重音的表达,这种表达方式,可以促使音乐在不同节拍位置上进行不同变化和处理,能够给音乐演奏带来更多的二度创作空间,使音乐欣赏者感受到演奏过程中不同寻常的意外。贝多芬是根据整个乐句的强弱来控制力度变化的,但需要与f的演奏效果区分开来。只要能够控制好力度,便可牢牢掌握乐曲的音乐情绪,也可以使乐曲的层次和线条更加清晰,使乐句发展和变化受到更好的控制。

三 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1 音乐情感

《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正是贝多芬从疾病和情感困扰中慢慢走出来的关键时期。因此,其小提琴作品中能够充分体现这一阶段的内心情感。从整个乐曲的创造风格来看。乐曲里面有忧郁、有回忆、有忧伤也有怒吼,同时也不乏对生活的憧憬。这种多重思维并存的音乐风格,使作品的音乐效果更加路宕起伏,更加引人沉思。贝多芬大部分音乐作品看起来较容易进行演奏,但当你真正认识作品以后,才发现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色彩,都需要在充分体会作者创作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演绎得当。因此,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也被公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音乐作品。

2 音乐语言布局

贝多芬的《第七小提琴奏鸣曲》,除了主、下属、属三大基本功能和弦外,还对大小调体系的其他和弦进行了充分利用。整个乐曲虽然延续了享德乐与巴赫的和声创作手法,但在不协和音与半音方面又进行了创新,而且还对半音与等音转调等创作技法进行了有效运用。从而有效提升了《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调性范围,使乐曲的调性布局在曲式结构和思想表达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这种音乐语言布局的突出性,在第二及第四乐章当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尤其是第四乐章,充分体现了贝多芬在曲式、调性方面的奇妙之处,也体现了作者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独到见解。

3 音乐技巧的运用

《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原则表现在:呈示部表现为,对比主题最初分别在不同调性上进行陈述;展开部表现为,主题的发展变化和分裂以及和声的转移;再现部表现为,主调上对比主题的统一再现。贝多芬的这首小提琴奏鸣曲由四个乐意组成,然而不同乐章都有着对比呼应的表情、速度及调性特点。每个樂章当主题出现时,我们都会发现存在不同的音乐情绪和表现形式。但是每个乐章又都能够产生前后呼应的效果。这些创作技巧的灵活运用都使《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更具音乐魅力,也充分说明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才华。从《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本质来看,其创作的主线就是通过斗争来达到胜利,是一种对英雄气节的歌颂。总之,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乐思较为开阔、联想也较丰富,且逻辑严谨,既严肃又诙谐。创作技巧精益求精,是不可多得的音乐佳作。

四 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演奏体会

《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整部乐曲当中,大多数乐句的旋律都音阶式进行的,是比较容易去掌控的,主要表现为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行进。演奏时,只要能够保证旋律平均、力度精确,同时能够多利用跳弓,便可以很好地呈现出作品。演奏时,还可以采用转移弓接触点的方法,来将弓段控制在是间偏根的位置,以表现出短促而轻快的短音,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在演奏速度较快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对于时值我们可以不将其全部奏出,可进行适当的缩短。但需要注意的是,缩短并不代表音的延续性缩短了,而是指减少了半弓与弦的接触时间。因此,不会影响到整体演奏效果。此外,切分节奏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乐曲的旋律性,演奏时应该对弓的速度及力度进行合理控制。

在演奏古典主义奏鸣曲时,大都采用均匀、平和的揉弦特点。揉弦可以使音乐作品的抒情性和表现力更加突出。但是在演奏《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时,应该对揉弦进行严格的控制。由于这部乐曲的情绪变化较大,融合了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音乐的风格特性,因此,必须控制好揉弦的强度,使其能够与乐曲的力度及速度相互配合。如果是旋律较为舒缓的乐段,可适当减少揉弦的幅度及次数,可以尽量利用腕力,来减少揉弦频率,达到突出乐曲情感的目的。对旋律逐渐增强的乐段,可以适当增强揉弦的幅度,以提升乐曲的表现力。总之,合理地应用揉弦,不仅能够符合乐曲的情绪变化,也可丰富乐曲的内涵。

五 结语

在1800年以后,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风格更加独立,这与其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贝多芬在创作风格方面,已经逐步摆脱了海顿、莫扎特的影响,开始显现其特有的创作风格。在这一时期贝多芬完成了许多音乐作品的创作。其中包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交响曲》等。通过对《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无论是音乐风格还是内在思想都具有非常突出的个性风采。可以说,《第七小提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在该时期创作力非凡的表现,也是其音乐地位得以巩固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 施璇:《贝多芬〈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的特点及演奏技法》,《艺术教育》,2012年第7期。

[2] 郭聪:《从〈第七小提琴奏鸣曲〉看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风格》,《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年第24期。

[3] 韩春:《浅析早期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特点》,《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4期。

[4] 周明:《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形象与艺术风格》,《齐鲁艺苑》,2006年第6期。

(阮婷,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贝多芬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贝多芬只有一个
大笨狗酷比多
——贝多芬和钢琴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贝多芬第二十八首钢琴奏鸣曲OP101》演奏版本的比较
贝多芬《升C小调奏鸣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