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15-05-30朱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5年6期
关键词:诗篇传统节日弘扬

朱丹

【摘 要】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重视创造传统文化氛围、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文化熏陶、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化的输入,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得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对人们产生了消极而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也衍生了很多弊端,这些西方舶来思想使得现代青少年对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越来越陌生,孔孟等传统文化都丢掉了。学生们热衷于过洋节,却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近乎无知。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正面临危机!当全社会出现较普遍的道德滑坡、诚信危机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没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会随着物质越来越富有而精神却越来越贫乏。

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要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重视创造传统文化氛围

在学校内多张贴一些古代文化名人的画像、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古代文人名士的名言警句,创办一些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专栏、黑板报等。在课堂上注意多引用一些古诗文来增强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在范读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烘托气氛。

二、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

让学生在每天晨读时间诵读国学经典,每学期各班级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经典诵读积极性。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语感,积累语言材料,又可以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文化熏陶。让学生学会儒家的积极入世、诚信仁慈、坚守道义,道家的虚怀若谷、以柔克刚、清净自然,佛家的慈悲为怀、珍爱生命、淡泊名利。

三、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文化熏陶

传统节日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好时机,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元宵节引导学生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等诗篇;在清明节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韩翃的《寒食》、王禹偁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学习屈原的生平和诗作,文秀的《端午》、殷尧藩的《端午》等诗篇;七夕节布置学生背诵《古诗十九首之迢迢牵牛星》、杨璞的《七夕》、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等诗篇;中秋节组织学生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刘禹锡的《八月十五玩月》等诗篇;重阳节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等诗篇;冬至节学习《九九歌》、杜甫的《小至》、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等诗篇。在节日中融入中华经典诵读的内容,会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建设美好明天的激情。在传统节日来临时,让学生去调查研究民间的节日习俗,在体验节日气氛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典雅的民俗文化,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四、充分发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屈原、陆游、辛弃疾、文天祥等人的作品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杜甫、范仲淹、苏轼、白居易等人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忧国忧民的意识;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周敦颐等人的作品中表现的淡泊名利的志趣;司马迁、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等人的作品中展现的穷且益坚的意志。这些都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产生正面的影响。

五、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学习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的很多活动的主题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七年级下册中的《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八年级上册中的《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莲文化的魅力》,八年级下册中的《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九年级上册中的《雨的诉说》、《微笑着面对生活》、《好读书,读好书》、《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九年级下册中的《脚踏一方土》、《走进小说天地》、《乘着音乐的翅膀》、《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这些活动都可以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践平台,如果切实搞好这些活动,一定能让学生受到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只要语文教师能够在平常教学中落实这些措施,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逐渐成为知书达理、志趣高洁的谦谦君子,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华夏大地上永远灿烂辉煌!

参考文献:

[1]赵洪恩.中国传统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李夏婷.民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1

[4]王蒙.学好中国语文是弘扬中华文化的前提[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08

猜你喜欢

诗篇传统节日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中华诗篇
静待绽放
雪峰山诗篇
律诗篇法体式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