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一带一路”助推“中国梦”

2015-05-30段新建刘锋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张骞西域本题

段新建 刘锋

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两者合在一起简称为“一带一路”。 2014年8月,习近平出访蒙古国时,表示欢迎周边国家“搭便车”。“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典例例题]

例1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张骞……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了张骞所获得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西汉与西方的联系,A、B两项错误;汉宣帝时,即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项无法体现。材料中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所以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正确答案是D项。

答案 D

点拨 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这一重要知识点。这一事件在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增进中原与西域各族的友谊、加强中西方交往和文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需要熟练掌握。

例2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并未涉及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排除A项;B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矛盾;中国古代丝织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中没有显示丝织技术优劣比较的信息,排出C项;“波斯锦”“胡锦”“番锦”等通过丝绸之路,输入中国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故D项正确。

答案 D

点拨 本题以中国古代手工业为切口,间接考查中西方的交流,即丝绸之路这一重要知识点。作为基本内容,必须加强记忆。

例3 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废止明初以来“海禁”说法明显错误,排除A项;从材料中“因势利导”“易私贩为公贩”等信息说明政府对“海禁”政策有所放松,故本题选择B项;而C项说法明显错误;D中信息没有提及。

答案 B

点拨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明清时期对外政策。郑和下西洋后,明代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但在某一个特定时期也会出现松动,做题时不可只根据课本,也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题虽然与“一带一路”没有直接联系,但高考间接或者反其道涉及考查热点正是采用这种形式,需要注意。

1. 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 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联系新中国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发展的措施及其必要性。

3.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限制了中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的进步,联系当今的对外开放政策,加深对“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和适应全球化趋势的认识。

4. 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和南海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充分表达了中国加强同东南亚等国家友好交往和合作发展的愿望,与海洋利用和南海问题可以很好地结合起来。

5. 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的调整。“一带一路”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加强国际友好关系的出彩之笔,与中国的不结盟而结伴和建立和谐世界的倡议是一致的。

6. 当今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走新型的大国和平崛起之路。

7.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的“中国梦”,“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练习]

1. 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安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2. 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3.2003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指出,新疆与中原地区的密切联系由来已久。请你判断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我国中央政权的管辖最早开始于( )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的物产传入内地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通

4.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元朝时,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大都,明代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

(1)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在2014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古代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商人们通过这条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21世纪的光明之路。

——摘自新华网

(2)请回答: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4 DBCC

5. (1)特点:海陆并举、由陆路为主逐渐转为海路为主;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交流;中西贸易互通有无,品种多样。

影响:促进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推动了中西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

(2)重要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现实意义: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沿线国家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猜你喜欢

张骞西域本题
张骞探西域
张骞探西域
《八月西域行印记》
西游新记7
班超出使西域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西域散章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摆放套娃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