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B群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15-05-30李丽莉周虹刘建华丁启能
李丽莉 周虹 刘建华 丁启能
【摘要】目的:查明中毒原因,明确实验室诊断。方法:采集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结果:从患者肛拭粪便中检出2株B群沙门氏菌,剩余食物检出1株B群沙门氏菌。结论:此次中毒是B群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关键词】B群沙门氏菌;食物中毒;饮食卫生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92-02
2015年6月20日上午10:30,我中心接到某卫生院报告:某村有一户村民于6月17日自办丧宴,在6月17日参与就餐的村民中有多名群众先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接到报告后中心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展开调查,并采集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为B群沙门氏菌所致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1.1 中毒发生经过
2015年6月17日,某村村民在家自办丧宴,6月17日22:00时,首发病人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当日未就诊,19日8:00时患者上述症状无缓解,腹泻稀水样便10余次到村卫生室就诊,之后陆续有17日下午共同就餐的村民51人出现相似症状,截至6月22日共同就餐118人中有51人出现胃肠道症状,其中男性22人,女性29人,男女性别比约为0.76:1,年龄2.5~73岁。
1.2 可疑食物调查
6月17日中晚餐所吃食物为:油炸猪排骨、炒鸡肉、炸酥肉、猪皮、煮白菜、五香肉、猪肉凉片、油炸鱼、羊肉汤锅、鹌鹑蛋、炸黄豆、米饭。食品原材料来源:鹌鹑蛋、炸黄豆在镇农贸市场购买,猪肉、鸡肉、鱼、羊肉为自家宰杀,白菜、米饭为自家种植。
1.3 卫生现状:厨房加工场所杂乱无章,餐具炊具污浊,生熟食品随意摆放,参加帮厨人员较多,卫生意识淡薄,个人卫生极差。
2 现场处置情况
2.1 积极救治患者:51例中毒人员,其中20例病情较重,分别转送镇中心卫生院及禄丰县人民医院观察治疗,其余人员就地对症处理。经及时救治,所有中毒人员全部治愈。
2.2 中毒现场处理:采集剩余食物及患者的呕吐物、腹泻物等样品及时送实验室作病因检查。封存剩余食品并及时销毁处理,避免可疑食物继续蔓延扩散。对现场的饮用水源、餐具、加工场所、就餐地点、厕所、畜圈、外环境以及所有中毒人员的家庭环境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同时对当地群众作了饮水饮食卫生知识及食品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
3 病原学检查
3.1样品来源:剩余食物6份(鹌鹑蛋、五香肉、油炸猪排骨、油炸鱼、炒鸡肉、油炸黄豆、猪皮各1份);水样3份(蓄水缸两个各1份,集中供水池1份);患者标本25份,其中静脉血10份、粪便肛拭子15份、呕吐物1份。
3.2 检验方法
3.2.1粪便/肛拭子:直接划线接种于SS平板、HE平板、庆大霉素平板、TCBS平板,同时用SC增菌液、GN增菌液、碱性蛋白胨水进行增菌培养后再转SS平板和HE平板、庆大霉素平板、TCBS平板等分离鉴定[1]。
3.2.2血液标本:抽取静脉血5ml直接接种于100ml葡萄糖肉汤或硫酸镁肉汤中370C 培养5—7天转种血平板进行菌株分离鉴定。
3.2.3剩余食物:分别称取鹌鹑蛋、五香肉、油炸猪排骨、油炸鱼、猪皮、油炸黄豆各25克放入225mlBPW中370C24小时增菌培养后,又分别取1ml培养物接种于10mlTTB或10mlSC中370C24小时增菌培养,再分别取培养物接种于S.S平板、HE平板、沙门氏菌显色平板进行致病菌株分离鉴定。
4检验结果
4.1培养结果:15份粪便/肛拭子标本,检出群沙门氏菌2株;血液标本7天培养无细菌生长;6份剩余食物,鹌鹑蛋中检出沙门氏菌1株。
4.2生化鉴定:在SS平板上生长大量2mm大小、无色、半透明、中心有黑点的菌落;在HE平板上生长1—2mm大小、蓝绿色、半透明中心有黑点的菌落;在沙门氏菌显色平板上生长2mm大小、红色、圆形、凸起的菌落。革兰氏染色呈G-短小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挑取可疑菌落接种于TSI培养基中36℃±1℃24h培养,底层产酸产气,斜面变红,产H2S,不分解乳糖。
4.3 PCR鉴定:取可疑菌落纯化培养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沙门氏菌DNA检测,结果为阳性(CT值17.08)。
4.4血清学实验:分别取3株可疑沙门氏菌的菌落进行沙门菌玻片凝集,结果菌均为: A-F:(3+),O4:(3+),O9:(?),O1:(-),O5:(?),H多价1:(-),H多价2:(-), H多价3:(-),H多价4:(-)。
4.5菌株鉴定结论:沙门氏菌属(B)。
5讨论
沙门菌是造成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的因素,占文献报道总数的70%-80%[2]。根据WS/T13-1996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结合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可确定本次事件是由于食用了被B群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此次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气温较高,食物保存不当较易发生食物中毒,加之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差,群众的卫生意识差,食物加工不当导致此次食物中毒。今后要加强农村卫生及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农村群众食品安全观念,监管部门加强自办宴席的饮食卫生管理,有必要取缔一些存在饮食安全隐患的食物,确保食用者安全卫生,同时加强辖区内食物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及时处置此类事件。
参考文献:
[1]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学检验[M].南昌:新华出版社,1998:301-
[2]陈炳卿.营養与食品卫生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