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位城市绿化管理专家副市长的解读
2015-05-30蔡德道
蔡德道
摘要:余森文、吴翼和林西是我国风景园林行业知名的管理专家,分别任职过3个城市的副市长。他们在许多方面相同、相似,又有所不同。通过介绍他们的城市园林绿化基本理念和工作业绩,比较概括出林西在风景园林方面的理念是“园中见物,物应成景,景中有境”。
关键词:园林绿化;园林管理;余森文;吴翼;林西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6-0073-04
收稿日期:2015-10-08
修回日期:2015-10-22
1 解题
“北吴南林”四字,一般人不理解,笔者在2009年初见时也很茫然。它是早已流传于中国风景园林界的佳话,指南北方的两位备受尊敬的分管城市园林绿化的副市长。即:以长江为界,“北吴”指安徽合肥的吴翼,“南林”指广东广州的林西。“北吴南林”另加余森文,可谓我国三位优秀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专家“副市长”,值得人们怀念。
余森文(1904-1992)建国后任杭州市工务局局长,后任园林管理局局长,1962年起任杭州市副市长,1978年起任中国建筑学会园林绿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
吴翼(1925-2013)原合肥市副市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园林学会理事长。
林西(1916-1993)原中共广州市委书记,曾任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中国建筑学会园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广东园林学会创始人之一并曾任理事长。
他们均为中共党员,同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选定为于2010年在苏州举行的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第47届世界大会的推介人物。这是根据2009年12月15日在中国科协会员日上,时任国务院委员刘延东同志的讲话精神,将著名专家及领导人的事迹及其贡献在大会上宣传,向国际传播中国园林文化。
这三位专家在许多方面相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余森文祖籍广东梅县,1925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但未在广东工作。吴翼生于江苏,求学于南京,在上海工作数年,1955年后一直在合肥工作。林西生于安徽黟县,青年丧父后失学,在安庆做布店学徒,1936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抗战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后去延安,北征南战,建国后长期在广东工作,未回过老家。
2 余森文。杭州市副市长
余森文是我国著名风景园林学家,1934-1935年任中国交通部国际电信总局驻英国伦敦专员,并就读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生),曾利用两年出国期间的假期环绕地球一周,到过19个国家的部分城市及名胜古迹,拍摄了大量风光照片。1936年任同济大学教务长及附属中学校长。抗战爆发后,开始长期(不公开)参加革命活动,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建国后,余森文于1949-1956年任浙江省杭州市工务局局长,1956-1959年任杭州市园林管理局局长,1962年任杭州市副市长,1978年因年龄卸任,改任浙江省建设委员会顾问。1978年12月任中国建筑学会园林绿化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后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顾问,长期担任浙江省与杭州市城市建设及园林绿化领导工作,成绩显著,在学术上有开拓性研究成果。他创建全国园林系统第一座面积为3千亩的杭州植物园,首次提出“公园外貌,科学内容、生产、游览与科研三位一体”。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杭州花圃是开放式的育苗基地。而在整顿西湖风景区时,疏浚西湖使水深增加1.258m,改善西湖水质,增加萧山与市区的绿化。
他认为“历史在前进,科学文化日新月异,园林与建筑也应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应该突破古代园林情趣的范围,代之以万紫千红、具有蓬勃兴旺、豪迈乐观的气概,提倡博采中西园林艺术之长,融西方造园艺术于东方园林主体之中”“城市绿化功能,在于有效平衡生态与改善人居生存环境质量,是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
他提出园林建筑6个原则是:1)园林建筑艺术要求高于建筑功能;2)空间处理要收敛含蓄、疏透开朗;3)适应所处地域的季节气候(江南更应适应夏、冬季节要求);4)山池花木有机配置,主次分明,相互衬托;5)保持各自个性特点,力求自然协调;6)重视深邃意境、尺度与对比。
在继承传统方面,他认为:1)继承并发扬园林命名、题词、楹联、匾额等文化传统;2)花木配置手法要使植物造景与建筑艺术有时代气息;3)理论上不断完成中国园林学理论,指导发展与开拓。
此外,余森文还认为植物配置要向大自然学习,向书画家学习,其原则是:1)根据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2)植物结构要求,既多样,又统一;3)主次分明,疏密有致;4)植物空间主体轮廓要有韵律;5)植物配置要与建筑和谐,协调有致;6)四季常青,季节有变,花开不断。
林西与余森文相识,余年长12岁,尊为前辈。1978年12月他俩同任中国建筑学会园林绿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杭州与广州园林局常有交流,如白云山山庄旅舍的“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就是1964年从杭州引入。
余森文能讲客家话、广州话,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林西常说如见到余老,要代其问好,并汇报在杭州见到的城市建设与园林绿化的情况。
1976年秋,笔者到上海和浙江江山、金华、杭州、常州等地公干,因是“文化革命”后期,没有见到余老。当时杭州城市破旧,西湖四周破烂,乱搭乱建,湖水较脏,原来规划的东河及钱塘江水进西湖,因“文化革命”无人过问。
第二次去杭州是应浙江省科协论证中东河治理规划的邀请。会议在杭州植物园召开,因此亲历余森文早年的作品。
西湖整治后来开放了,先沿湖埋下水管截污,不再向西湖排放污水,并启动了钱塘江引水工程。“文化革命”期间,西湖边不少空地被占用,回收困难,后经新华社《动态来信》向中央反映,才得以解决。
第三次去杭州是应浙江省建委及文化厅评选浙江省图书馆设计方案的邀请。
第四次去杭州是去浙江大学参加学术会议及参加建设部设计单位登记标准的编写,还去了绍兴。
第五次去是参加中国建筑师学会成立大会,当时住在花港观鱼,参观了杭州花圃、刘庄及中国美术学院。
多次去杭州的经历令笔者获益匪浅,也更尊敬余森文。
3 吴翼。合肥市副市长
笔者把吴翼与林西作对比,以加深对林西的理解。笔者去过合肥,主要是考察“徽州民居”和因安徽省会从安庆迁到合肥及中国科技大学建校的情况。上世纪70年代中期,笔者凡出差路经合肥,必设法停留看看,以下是笔者从有关资料摘录的吴翼生平资料:
1925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园艺系。1948-1955年在上海铁路管理局工作,1955年4月调到合肥,此地当时是百废待兴的旧城,绿色城市建设开始。吴翼曾任绿化施工养护处工程师,合肥市园林处总工程师兼规划设计室主任,1980年2月当选为合肥市副市长。
他一生主导和见证了合肥建设在新中国城市园林绿化巨大变化的格局中的成长。其理念是:
城市绿化“以面为主,点线穿插,以小为主,遍布全市,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构成绿色网络,多开辟便于市民日常游憩的开敞的小游园、小绿地及园路,把城市绿化作为一个园林整体。
吴翼曾主持并具体指导参与“合肥环城公园规划设计”,由古护城河与环城林带发展而成,是融生态、审美及游憩于一体的开敞式公园,1986年被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1992年,合肥市成为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吴翼被授予“全国绿化金质奖”。
吴翼曾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常为《当代城市园林》与《环境绿化》撰稿,结合实践,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科学地概括园林绿化功能,倡导并开展城市一体化生态大园林建设。
吴翼是合肥市园林绿化奠基人,2004年合肥成为“万亩绿化”,获城乡综合治理奖:“中国人居模范奖”。2009年全市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0.21%,人均绿地面积12.15m?,在全国园林城市中名列第二。负责主持整理吴翼事迹的合肥市人大常委主任黄同文主任批示“吴翼副市长是合肥的光荣,但宣传他的事迹绝不是件容易的事”。
据笔者所知,林西未去过合肥,亦未与吴翼见面,而自合肥在建国后成为安徽省会,其园林绿化在全国名列前茅。林西很想去合肥见吴翼,但开放改革后他成了“大忙人”,一般不便外出,后又因病长期住院无法成行,于是他请莫伯治院士设法找机会去合肥看看。莫老不负所托,1998年去合肥回来后写了“合肥市总体规划的启示”,收入《莫伯治文集》第271页(可惜这时林西已去世5年)。文中称“合肥是三个全国首批园林城市之一,绿化建设与城建、交通、水利……风景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大地园林景观……以老城区为核心,以环城公园为主体景观……文物古迹,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新内容……护城河水域从清嘉定八年至今,将达200年仍未遭淤塞,并得到整治保存,升华为亮丽的园林景观,陶冶人们的智慧情操……营建优美的自笔者内在整合空间……抱旧城于怀,又融新城于其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为市民营造方便工作的环境,又配合优美的空间,满足工作与休闲的要求”。莫老的文字,有助于对合肥城市环境的了解。
4 林西·广州市副市长
国际风景园林联合会(IFLA)第47届世界大会组委会致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函(景园组办[2010]2号)称:
“林西是我国著名的园林学家……是广州市城市园林建设方面的卓越领导者,他倡导成立园林绿化管理机构和学术组织,推动城市绿化带可持续发展,鼓励建筑师设计创作,成就岭南建筑和园林相融合的传世之作,重视培养园林技术人才,为有识之士提供展示才华空间,关心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科学规划城市园林绿化未来,具有重要影响及显著成就”。
以上文字已对林西作为副市长作出全面评价,笔者补充了将他作为学者的解读。
林和平从苏州回来后,千方百计找寻父亲生平著作,从遗物、档案、报刊中共找到13篇,其中一半以上涉及城市风景园林(其余为城市建设、政务等),分别加注释及文字整理,已制成电子文件。
林西自称文化程度是“初中”,更未受过专业教育,对岭南园林,他未做具体设计,也不会绘图、设计。他究竟是什么角色?难以明确。如以音乐界的交响乐团为例,有吹、拉、弹、唱者,发出不同声音,但更重要的是指挥与艺术总监,虽不发出任何声音,但对声音效果都有重要作用。林西在学术上的作用,类似于此。
林西好学专业技术,对园林与建筑的基本知识,他都懂。更重要的是:他已积累了较高的哲学素养。世上任何学科到高深处,无不涉及哲学,早年参加革命后,可从“顶层”下望,林西应是从“后果”认清“前因”而不是“按部就班,从头学起”。
2013年起笔者试用通常的方法介绍林西的学术思想,以下是第一稿
(一)关键词
天、时、地、利、人和、遍绿、有机分散、推陈出新、用古今中外之长。
(二)理念
1)天:指气候。广州地处亚热带,四季如春,既要适应气候特点,又要充分利用气候优势。
2)时:指当今的时代气息,应在创作与设计中体现,可见(显性)传统受时代局限,不宜简单再现(文物除外)。如广州北园酒家于1956年建成后获好评,但林西认为:虽是完美,但仅再现传统,缺乏时代气息,应重在创新,为此出现白云山上的双溪(1963年)、山庄旅舍(1964年)。“时”还应包括季节变化,春夏秋冬,树花各有不同,广州冬季仍花开遍地,因而被称“花城”。 3)地:指地域、本土。广州地处岭南,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别具一格,必须重视本土文化特征。最能体现者应是本土建筑师、园艺家,而非外人。
4)利:物为人用,利用物质变成精神,不能以物欺人,金碧辉煌,玻璃幕墙等用之过滥,会使人压抑而缺乏隶属感。
5)人:以平民百姓为主体,并作为城市、建筑、园林的中心,而不应以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为先。公益为主,盈利为次。人才是建筑、盖房及造园之本,必须形成多方面、高水平、勇于进取的广大工作队伍。
“人”也指人与人、与自然、与物的关系,应和谐共处,而不是排斥,三方面都应控制,若过度发展会生害。人与人的见解、情趣、专长、观点等会有不同,本属正常,应协调统一,携手向前。
6)遍绿:城市绿化覆盖率及人均绿地面积是标准,还要均匀分布。绿遍全城,贴近日常生活,让百姓在家见绿,出行有荫。房间、房屋、社区之间以绿地自然分隔,赏心悦目,保障健康,对抗污染。
7)推陈出新:对传统不应抱旧固守,不应固步自封。从传统获启迪,但不复制,不仅要出古人、他人之新,也要出自己之新。
8)博采众长:曾有人轻视传统为封建主义、西方为资本主义,避之不及。建国之初、学习前苏联成为各专业的一致取向,目光短浅。林西平时爱看书学习,在外事活动中与海外及港澳人士接触多,见多识广,目光远大,故能跟上世界进步潮流。
9)有机分散:城市与建筑要发展,简单扩大(即“摊大饼”)会与自然隔离。建筑要成组,以庭院分隔,插入绿化,扩大而不致脱离自然。大城市已经饱和,不能再“见缝插针(楼)”。以绿化包围旧城,外建新区。新区应成组团,生活工作与服务设施配备齐全,组团之间亦应以绿地配合。
以上初稿写成于2013年夏,只是笔者个人的粗浅见解,文字过多,未入林西的思想深处,应继续努力,大加修改,但限于知识与能力,一时未能改进。上述文字,涉及城市规划与建筑,应将风景园林部分独立。
2013年秋,通过林和平女士,结识林广思博士。他认为,林西在风景园林建设事业方面的贡献,尚缺乏全面的概括和分析。他年轻有为,可以为笔者作内行的帮助。然而,2014年初他被公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作访问学者一年,笔者因无他的帮助,而暂时搁笔。
2015年初,林广思按时回国,因他工作忙,至2015年3月,笔者才有机会与他见面,获知他已经撰写完成并在《中国园林》2014年第12期发表了《林西之于广州风景园林发展的贡献与分析》。该文参考林和平、林民主和谢宇新撰写的《林西生平纪事》,说到林西认为园林应该是“园中有景,景中有物,物中有境”。笔者从中受启发,将自拟初稿推翻重写,改为:
绿遍全城,应对尘世,既集中又分散,关注休闲,更贴近日常工作与生活,居家窗前有花树,出行有绿荫,更新林木,花开四季,将缝插绿,大小并举,成林成景,园中见物,物应成景,景中有境。
物、景、境三者关系密切,造园应先立意,然后选取“手段”(如传统造园之山池树石),加以组合、搭配、剪裁及管理,才能成景,要精心制作,注意构图,景有感性与理性两方面的意义,先是引起视觉的美感,从而升华为精神上的感受,是为理性上的意境。
广州盆景艺术研究会于1962年1月出版的《广州盆景》,共收入作品85件,美不胜收,其说明更为得体,除作者姓名及植物品种外,更以文学语言命名,令人神往。现试列举其中少数作品的作者姓名、植物品种、题名如下:
孔泰初、雀梅、春复春。
莫珉府、相思、醉意阑珊。
周星甫、相思、风华正茂。
黄锦、酸味、晚风前。
这批佳作曾陈列于流花西苑,邀请文学、美术、园艺等各界人士前往参观,见物生情,有感而定,活动是在林西的关心下进行,反映他对园林的意境的关注。
搁笔之前,笔者再次说明自己对风景园林是外行,才疏学浅,现已年老体弱,有心亦无力。本文仅作抛砖引玉,望有识之士,能完成林西在风景园林方面的理念的综合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