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信访投诉处理难的成因及其对策

2015-05-30崔寒风

文化产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信访环保对策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大调整时期,这既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环保信访工作呈现出来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如何解决环境信访问题调查处理难,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保;信访;原因;对策;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格局大调整时期,这既给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大量社会矛盾和问题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据统计,全国环保信访总量每年都在10万件(人)次以上高位运行,反映的问题几乎涵盖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废污染、电磁辐射、生态破坏等各个方面,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和实施深化改革开放的难点。

一、环保信访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法律法规对职能界定不明。不同的法律法规对同样一个问题的处置,对不同的部门职责界定往往相互扯皮甚至矛盾,结果导致部门之间出现“所谓好事争着干”,需承担责任的事则相互推诿扯皮。上访者疲于奔命,从而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这不仅群众反映强烈,加大处置成本,甚至影响政府形象。

(二)存在信“訪”不信“法”的误区。笔者在总结分析上访者的“诉求”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上访的群众,甚至无事不上访的群众表示“宁信访”而“不信法”,主要原因是:一是农民法律素质有限。虽然我国开展了长期的普法教育,我国农民的整体法律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法律较多,群众的素质差异,致使广大农民对法律的认识不同。二是受“人治”历史影响。权大于法的“人治”思想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三是少数干部有“畏访”心理。有些干部特别是基层环保干部,对群众越级上访,有畏惧心理。因而,处理信访时,原则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花钱“买”平安,用钱堵住上访者的嘴,来达到“息访”目的。四是某些司法不公现象动摇了农民对法律的信心。五是“用法成本”高。目前,打官司需要支付诉讼费、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费用,对部分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上访一般花费较少,有时“访”到某位领导人一句“批示”,就解决了问题。

(三)接访和处理方式方法亟待改进。个别地方和环保部门对信访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出现重接人、轻教育,重诉求、轻引导,重接访、轻管理等问题。往往一接了之,解决信访问题措施不力,落实政策不到位,工作方法不灵活,导致群众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同时,环保信访工作长效机制还不够完善,有效妥善处置一些突发性的集体访、异常访及群体性事件的能力还需提高。

二、有效解决环境信访问题难的对策与建议

(一)正确认识,在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要把信访工作摆上议程。二要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三要大力推行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要认真坚持党政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坚持经常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意愿,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四要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要建立科学的信访工作考评办法,把信访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因工作不力或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积极应对,在创新方法方式上下功夫。一要由被动接受上访转变为主动寻求下访。信访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解决群众信访问题的关键就是基层。针对这一问题,加强信访工作必须实现关口前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二要由盲目相信干部转变为首先相信群众。把群众来信来访作为关系民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正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三要由堵塞群众上访转变为疏通上访渠道。要建立一条便捷、有序、规范的信访“绿色通道”,保障信访网络自上而下流畅贯通;特别是实名举报的,查实后及时将结果作出反馈,使信访工作公开透明,确保信访人的知情权。四要由就信访抓信访转变为全方位抓解决。

(三)实事求是,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关键在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消除矛盾。一要全面掌握信访积案和信访老户的情况,要弄清他们的真正诉求,逐人建立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心中有数,应对有策。二要认真落实重点信访问题联保制度。对纳入台帐管理的信访积案、信访老户,要逐人实行领导包案,限期解决问题,对问题解决不到位、人员不能息诉罢访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三要强化督查。层层成立联合督查组,定期调度,加强指导,协调解决案件办理过程中的问题,对工作不落实,走过场,致使信访人持续上访的,要严格责任追究。

(四)加大排查力度,在源头控制上下功夫。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是信访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有效的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贯穿信访工作的一条主线,是信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着力健全排查网络,扩大排查覆盖面,切实把苗头性问题掌握全、掌握准,把信访隐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面大的矛盾纠纷要进行集中梳理,逐案登记建档、逐案分析症结、逐案提出化解方案、逐案落实处理责任,确保问题在限期内得到妥善解决。要善于通过个案问题的解决,举一反三,深化规律性认识,不断提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五)畅通信访渠道,在规范信访秩序上下功夫。一要强化首信首访办理力度,提高信访事项处理的效率、质量和透明度;二要继续坚持完善“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领导接访、带案下访等行之有效的做法,畅通领导干部与群众沟通对话的渠道。不断加强群众来访接待工作,优化接访环境,密切干群关系,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三是积极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要实行网上办理信访业务,进一步规范和推行“网上信访”。积极做好国家投诉受理办公室试运行的衔接工作,提高信访内网系统的使用效率,确保网上投诉事项有人管、有人办。

参考文献:

[1]时侠联,如何妥善处理环境信访问题之我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J],2008年第3期,22—24;

[2]周家骥,浅论涉法信访的原因及对策,《信访工作》[J],2011年第6期,29—31;

[3]李洪明、林建峰,我国信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中国法制导刊》[J],2008年第3期,43—45;

作者简介:崔寒风(1981年12月—— ),男,助理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现涡阳县环保局长期从环境监察和污染控制工作,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篇。

猜你喜欢

信访环保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浅谈高速公路营运企业如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新时期我国信访制度的完善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收集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