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类节目的播与说

2015-05-30杨杰曲艺

文化产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多样化新闻节目

杨杰 曲艺

摘 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看电视已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消遣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播”与“说”已成为新闻类节目的两种不同语言样态,它促使了语言样态的多样化在逐渐发生改革,不同的新闻类节目要选择不同的播报形式。本文将力图通过探索极具代表性的栏目来透视这类节目的语言样态的多样化。

关键词:新闻节目;语言形态;多样化;播新闻;说新闻;

中图分类号:G22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新闻类节目的概念

新闻类节目是各电台、电视台的主体节目,新闻播音工作是广播电视宣传中的重要一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新闻的“播”与“说”

(一)新闻的“播”

“播”新闻是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根据记者写、编辑编、领导审阅后的新闻稿件进行播报。新闻稿件的要求是表达新闻事件准确、行文简洁精练,注重音韵、朗朗上口。对播音员、主持人的创作要求是字正腔圆、呼吸无声、节奏明快、语势稳健、播报流畅。由于新闻稿加播音的要求,形成了新闻播音语音规范,样态有限,语体结构严谨,对语境依赖不强的表现形式,具有权威、严肃、庄重、悦耳、流畅的审美感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各省市台的《新闻联播》等。

(二)新闻的“说”

当今社会新闻节目的播报形式是否只有这样一种样式?千台一调的声音是否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说”没有稿件依据(或有提纲),表现为语言口语化、样态不受限制、语体结构较为松散,保持了在人际交流中的传播优势,新闻的时效性、评论性较强。典型的栏目有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朝闻天下》、《新闻周刊》,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等。由栏目主持人把新闻一件件“说”给大家听,让观众倍感亲切、自然,并能够引发观众就相关话题的思考。

三﹑“播”与“说”对创作主体的要求

(一)“播”新闻对创作主体的要求

我们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新闻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播报这样的稿件时,应该是如张颂教授概括的“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语势稳健、讲求分寸、节奏明快、语流晓畅”。“语尾不坠、语势稳健”是适应新闻传播的“新鲜感”和“权威感”所必须的,而“节奏明快、语流晓畅”既反映了消息语体所固有的特征,又是受众对新闻播音形式听觉上的审美取向。

"播"新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将新闻文字稿件转换为准确、鲜明、富有感染力、传神、具有艺术性的有声语言,主导这个转换过程的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它蕴含着播音員、主持人的思想品格、文化素养、业务技能、知识储备、气质魅力等综合因素。

(二)“说”新闻对创作主题的要求

“说”新闻这种方式与"播"新闻的最大区别在于,创作主体只能依据新闻事件本身而非成形的新闻稿件进行播报,如果是直播新闻节目,则大部分"说"的内容要靠即兴发挥,创作主体的创作空间越大越广,其驾驭难度就越大。"说"新闻的目的是为了缩短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通过创作主体将新闻播报方式口语化处理,采用简炼紧凑、富于个性化的消息式语体风格,使受众听来轻松、亲切、自然,对新闻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更加便利,从而优化消息的有效传播。

“说”的成功使得一些新闻类节目将改革方向同时指向了播音员、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上,大有但凡什么节目都可一"说"了之的架势,令播音员、主持人一时无所适从。这里又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不同的新闻类节目对播报方式的选择。

四﹑新闻节目的“说”与“播”应当共存

“说”新闻与“播”新闻是新闻类节目播讲方式的不同分支,各有所长,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具有局限性。我认为,新闻类节目的播讲方式应该最终实现“说”、“播”结合,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息采取不同的播讲方式,对于时政综合类信息应该坚持“播”的形式,以确保新闻的权威性、信任性;另外对于专题类、生活类信息不妨积极采用“说”新闻的方式,满足观众对播讲方式多样化的要求,让“播”与“说”在各自的范畴之内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片面强调某一方的作用或者夸大其功效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五、“播”与“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播”与“说”的现状:三个难度

长期以来,由于播的传统和播的运作机制,我们在“说”新闻的过程中第一个难度就是要把播的思维创作模式转换成“说”的难度。长期以来形成的“播”的思维和创作模式而养成思维惯性,使主持人在由“播”向“说”的转换中有一定的难度和局限。

第二是新闻节目“说”与“播”风格统一的难度。据观察,现在内地电视台几档在“说”的新闻节目,无论是《上海的早晨》还是山东卫视的《晚间新闻》都存在着风格不统一的矛盾,一条新闻提示是用“说”的播报方式进行,但之后的图像依然是以一泻千里的“播”的形式配音。

第三是新闻语言表达多样化的难度。同样一句话,词语序列是固定的,但由于“怎么说”的差异,给人的印象和认识可能会大相径庭。主持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文化背景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他们表达语言的方式和风格也不同,尤其是口语表达更是如此。但是这种表达的多样化应该是与表达的效果相统一。

(二)“播”与“说”的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新闻类节目发展、改革过程中,栏目本身随时要对新闻播报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随着栏目种类增多,节目内容细化,作为新闻类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则应该具备高水准的业务素质,既能"播"好新闻,也能"说"好新闻,适应节目对播音创作提出的各项要求。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这也是新闻播音员、主持人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们的电视新闻在几十年的历史中,“播”的形式占了主导地位,多年来业内人士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业务上进行的探索和实践,使“播”新闻的语言表达形式日臻完善,播音人才辈出。而相对于“播”新闻来讲的“说”新闻的这种语言表达形式,在内地则刚刚起步,需要有更多的从业人员以积极的态度去不倦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颂:《语言传播文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张颂:《语言传播文论》续集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张颂主编:《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4]曾庆香:《新闻叙事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5]黄旦:《新闻传播学》修订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多样化新闻节目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