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5-05-30李耀庚

文化产业 2015年6期
关键词:师德高校教师问题

李耀庚

摘 要:随着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师德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更有甚者做出了种种师德失范的行为,具体表现在:1.岗位意识淡化;2.育人意识缺乏;3.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失。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二是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提高师德考核比重;三是注重教师师德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提高教师师德建设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一、引言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具体而言,它包括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及道德习惯等六个方面。2013年5月28日教育部、宣传部及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就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部署,将建立师德考核档案。由此可见,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对全面完成党的教育事业,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随着国内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师德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更有甚者做出了各种师德失范的行为。由此可见,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新时期高校管理和教师自身建设的关键。

二、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教师作为社会人,教师的权利、义务及应当承受的道德责任较过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新的价值观、不平等的竞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及功利主义充斥着教师的底线,从而使高校教师师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岗位意识淡化。因受现行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教师对自身特殊岗位的责任意识缺失,片面追求自身职业发展,对学生的教育不够尽责尽力。部分高校教师甚至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忙于各种兼职活动,从而导致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甚至连课堂教学也仅仅限于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陈旧。更有甚者,利用自身掌握的升学或考试权利作为與学生进行交易的筹码,从中谋取个人利益。长此以往,这不仅影响了高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更使高校教师的师德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

(二)育人意识缺乏。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其中“传道”是教师工作中的首要任务。所谓“传道”,即是向学生传授道义、道行,通俗地讲,就是向学生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正如前述的那样,部分高校教师受世俗文化的影响,把教师只当作普通岗位来应对,工作范围仅限于课堂教学。而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尤其是思想方面,漠不关心。他们认为这些方面的教育应该由班主任或辅导员来做,与他们毫不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对有困难的学生不理不睬,对学生违纪行为更是熟视无睹,不批评、不教育,听之任之,缺乏起码的指导。

(三)认同感和归属感缺失。高校教师工作本是充满了创造性、灵活性和个体魅力的智力劳动,是教师生命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受高等教育过分追求个人利益和功利主义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管理目标正与教师个人发展产生较大的背离。在现行管理体系中,以量化考核,尤其是量化科研考核为主要手段的奖惩性评估成为教师头上的紧箍咒。单一的科研、教学等量化指标直接与教师晋升、聘任、加薪挂钩,人文关怀缺失,使许多教师为考核而工作。为了各项任务的完成而疲于奔命,始终处于一种应付和焦虑状态,缺乏学术自由,缺乏起码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长此以往,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热情和使命感被消磨殆尽,职业倦怠感相伴而生,工作热爱程度降低,对学校的认同感缺失,使教学与科研沦为机械地操持来完成。

三、师德建设的对策

针对高校教师师德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一)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是提高和培养高校教师师德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包括对新进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培训、将教师师德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将师德建设与学校师资队伍培养计划相结合等。通过上述手段,对高校教师进行教师道德品质、教师职业素养和思想观念等的教育。具体而言,就是加强高校教师,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的学习,促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另一方面,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将对教师的师德教育与教书育人的实际相结合,使教师产生敬业、爱业的职业精神,同时,督促其恪守学术道德,以崇高的个人品德和渊博的专业技能去感染学生,使教师将教书育人、以德育人落到实处。

(二)注重教师师德典型的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优秀教师的学习,为广大教师创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通过总结和学习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和经验,从而挖掘其中的好思想、好经验、好作风和好做法,运用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等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先进促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意识,促进教师道德素养的养成,从而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四、小结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提高教师师德建设应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努力营造高校教书育人的环境,不断解决教师师德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加强教师师德的建设,促进高校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永东,张恒亮.浅谈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8).

[2]黄淑华,戴莹.浅析高校教师师德建设[J].德育教育.

[3]陈珊珊.浅谈高校师德建设[J].现代教育.

[4]孟贵祥,赵建坤.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刍议[J].邢台学院学报.2013(1).

[5]王广波.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研究—以提高高校文化软实力为视角[J].教育理论研究.

[6]廖启云,穆文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机制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4(2).

[7]于春华,应中正,武玉红.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J].德育.2013(10).

猜你喜欢

师德高校教师问题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