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叔湘翻译研究综述

2015-05-30翟红梅董双双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吕叔湘弗洛译作

翟红梅 董双双

吕叔湘是中国语言学家、语法家、词典编撰家,但鲜为人知,他翻译和编纂过多部英文作品。较之语言学著作,评论界对其文学翻译作品关注不够。而吕叔湘翻译思想及方法对于今后中国翻译领域无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吕译《伊坦·弗洛美》堪称典范。鉴于此,笔者查阅研究前人吕叔湘翻译研究,特别是《伊坦·弗洛美》翻译研究。先前吕叔湘翻译研究文献综述如下:吕叔湘翻译实践整体研究(4篇);《吕叔湘译文三种》研究(3篇);吕叔湘汉译《伊坦·弗洛美》研究(6篇)。

一、相比语言学和语法著作,吕译作算不上丰富,因此,学者们往往集中精力去研究吕语言学和语法方面硕果,很少有人注意他译文

叶圣陶是第一个评价吕翻译的人,说“吕译有文章之美。”此外,根据笔者搜集。宗福常(1994)认为由于英汉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差异,英译汉要在词、句等层面视点转换。郁启标(1999)觉得吕译化繁为简,给人柳暗花明之感,并举出吕精妙译例,鉴赏吕翻译特色。丰君健(2010)从微观方面对吕译本语言特色分析归纳,通过对吕翻译思想、语言观点以及译文特点描述性归纳,说明吕成功地将他的语言观运用在翻译中,说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和个体性。刘志刚(2013)从书面语翻译口语化、口语翻译方言化等方面,分析吕译文翻译策略。

二、论文“用地道汉语进行的再创作——读《英汉对照吕叔湘译文三种》”

文中对吕叔湘三篇经典译作:《伊坦·弗洛美》、《五个独幕剧》、《和父亲一起过日子》进行个例分析,从词的精确翻译、増与删的翻译策略、翻译特色、语言风格等微观方面分析了吕叔湘译文语言风格的朴实地道。卢影以吕叔湘译文三种为语料,论述汉语区别于英语的节律特点。韩淑红和李敏(2006)共同发表论文“从吕叔湘译文三种译例分析看英汉主语异同”,再一次通过对《吕叔湘译文三种》译例语料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平面,进一步分析了英汉差异造成的,翻译中会经常出现的问题:

1.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义有别

2.译文与原文主语相同,语用变化

3.译文与原文主语不等。并对三种情形分别进行译文与原文的比较研究,考察英汉两种语言转换时,主语的确定在语义和语用平面上对原文的影响和改变。

三、吕最先把《伊》引入中国,在20世纪40 年代早期吕译《伊》,1947年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后(1992)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于2002年再版

从CNKI收录情况看,学术界也曾对吕译《伊》作出评价。笔者所查6篇论文:宏观研究(3篇),微观研究(3篇)。

1.王宗炎最早对吕译《伊》评价,在《翻译通报》“评吕译《伊坦·弗洛美》”中评价吕译作。他说,“吕译文有它独特而一贯的风格:清晰、简洁、细致、研炼。译笔像天际行云一般舒卷自如,曲达原著的意境和丰神,而又自然流畅,只有一个语言学家的眼,同时又有诗人的心的人,才能有这样卓越成就。把它和原文对照来仔细研究,是可以悟出许多翻译工作的诀窍和法门。”这篇评价在1985年被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收录进王宗炎《语言问题探索》并出版。吴泳论文中对译本进行文本细读并做个案分析,解读吕在其译作中如何体现译者主体性,分析其译作中个人习语特色,并探求其作品是否受限于多元系统中标准和规范等问题,同时对同一作品不同时代的其它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在多元系统中不同译本区别。吴雨铮,从改写三个操纵因素,分析改写理论对吕译《伊》影响。

2.张锦兰以图瑞的翻译准则为依据,从语言、文化、风格等层面进行英汉对比,分析吕译《伊》翻译策略。赵继荣以刘亦庆对翻译审美再现和模仿手段的相关论述为理论基础,对吕译《伊》分析,就英汉文学翻译中模仿手段进行论述。乔磊解读吕在译作中如何实现译者主体性,并分析其译作对话句子结构、文章风格,展示吕译独特魅力和传神意境。

我认为先前对吕翻译研究,大部分是吕汉译《伊坦·弗洛美》研究(6篇),重要性可见一斑。宏观(3篇)分别从语篇层面分析译文的忠实性,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鉴赏译文,从改写理论的三个操纵因素分析改写理论对吕叔湘《伊坦·弗洛美》翻译的影响。微观(3篇)大多从语言学层面、音韵、节律、方言、习语、翻译策略等角度去研究。但以前对吕译《伊》研究,罕见宏观、微观相结合,现有微观研究,不够全面系统,上文提到的几个微观层面,往往支离破碎地散落在几篇论文。更没人考虑到,从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看吕当时翻译“自身需要”与“外部需要”,“双语能力”与“翻译文学作品能力”以及吕如何适应当时中国新文化和抗日战争的翻译生态环境,鉴于此,笔者今后论文尝试从翻译生态学视角出发,从“需要”,“能力”和“译者多维度选择”三个方面,对吕《伊》译本进行梳理分析,旨在挖掘译者是如何运用中国本土语言与文化资源对原作进行适应性翻译,同时又确保异域文化的输入以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利于揭示吕译本在翻译中价值,以及异域文化中积极因素输入对丰富、完善中国语言文化与文学体系积极意义。同时,丰富学者对吕译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大庆.吕叔湘先生年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Hubei:Hubei Education Press,2004.

[4]卢影.从《英汉对照吕叔湘译文三种》看英译汉中汉语律特点的体现[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5]吴雨铮.改写理论视角下吕叔湘《伊坦·弗洛美》的汉译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吕叔湘弗洛译作
例析初中文言文中常见虚词的用法
吕叔湘向弟子请教
教育是农业——吕叔湘先生说的比喻
what用法大搜索
班纳吉、迪弗洛和克雷默: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追思吕叔湘先生
弗洛普西的小兔子的故事
求真能贱,龙虫并雕
——吕叔湘中学的成长图景
宠物狗弗洛比
SOME汉译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