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垦必须重新认识橡胶
2015-05-30邢民
邢民
提出海南农垦必须重新认识橡胶的主要依据,一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资源配置服从市场调节,经济互补和往来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依存关系的集中体现,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利用封锁手段禁止天然橡胶进入中国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反对帝国主义封锁的战略意义已经消失。二是中国天然橡胶市场1994年开放以来,20年间尽管2011年初天然橡胶价格曾经每吨暴涨至42 360元,但由于20年间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和世界经济危机,天然橡胶的平均售价每吨只有13 442元,期间海南农垦橡胶平均亩产65.5 kg,实际收入只有880元。这是至今为止,没有一家台湾来琼从事农业开发公司选择种植橡胶的主要原因。同海南农垦热带高效农业比,2014年橡胶亩产55 kg,亩产值792元,只及中建农场红肉蜜柚产值的8%,只及芒果和荔枝产值的9%,离农业现代化绩效高优的核心要求十分遥远。海南农垦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尽快改变目前农业传统低效的困局,如果不重新认识橡胶,在产业结构上进行革命性的调整,腾出大片土地发展热带高效农业,农业现代化或许是一句空话,海南农垦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日子还会长期延续下去。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农场今后的创新发展战略选择,摆在第一位的任务是重新认识橡胶,否则将举步艰辛。
建国初期,海南农垦为橡胶而创建,后来农垦三代人为发展祖国橡胶事业付出了常人难以接受的巨大牺牲。建国初期发展橡胶是执行党中央的战略任务,尽管海南农垦目前总体上仍然处在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境遇,况且失业率超过16%,但百万农垦人仍然普遍认为,过去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很值得很荣光,因为已经出色完成了建设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任务。至2014年底,已经累计为国家生产橡胶620.6万t,通过示范带动“三农”已经把海南岛建设成拥有55万hm2的全国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在历史上,橡胶几乎成为海南农垦的代名词,橡胶基地的建成,国家和社会曾经给海南农垦很多的荣耀。农垦几代人也曾经因为把毕生奉献给祖国橡胶事业感到无尚荣光。
建国初期,发展橡胶是由国家发展战略决定的,橡胶已经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封锁的利器。从实施国家发展战略看问题,海南农垦的历史贡献特别巨大,值得骄傲和自豪。但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历史阶段,尽管天然胶依然是战略物资,它在市场分配上已经无条件地服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市场己经成为决定因素,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利用“贫胶”对中国进行封锁的情况已经改变。例如:全球10家著名轮胎厂均进军中国,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和消费国,如果有人用封锁手段禁止天然橡胶进入中国,造成的破坏就是全球性的,会引发全球飞机停飞、汽车停驶的严重后果,显然是行不通的。从海南农垦建立现代企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看问题,天然橡胶市场开放20年来,橡胶的低产出率,既不符合企业追求的效益目标宗旨,又成为推进海南农垦农业现代化的绊脚石。坦诚地说,天然橡胶市场放开以后,正是橡胶的低产出率导致海南农垦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市场开放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前,国家曾经长期用高于国际价格保护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例如:市场放开前国家规定橡胶价格每吨为6 080元,当时可以换取42.8 t大米;市场放开后的20年间,表面上看橡胶价格为原来国家牌价的2.2倍,但橡胶的可比价值已经大大下降,目前1 t橡胶只能换取2.6 t大米,意味着橡胶的市场可比价值已经下降了94%,是热带农业中产出率最低的产业,离热带高效农业越来越远,如果让天然橡胶产业继续占据海南农垦主体地位,海南农垦的后续发展就没有任何指望。
2008年国务院批准海南农垦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其中有一条是要求经济融入市场。目前海南农垦橡胶占农业种养面积的60%,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传统低效的产出现状就无法改变。众所周知,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绩效高优,如果海南农垦继续保存现在的橡胶种植规模,海南农垦的农业现代化就会遥遥无期,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的状况就会继续延伸下去,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严重后果。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海南农垦已经到了重新认识橡胶的新的历史阶段,这个问题不解决,再好的体制和机制也是枉然。过去从战略地位看橡胶,规模摆在第一位,这是不可非议的;如今从经济融入市场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看橡胶,它的低产出率是现代农业所无法接受的。既然如此,海南农垦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就必须重新认识橡胶,下决心进行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南田、三道、南滨3个农场为例,它们的崛起都是大面积减少橡胶,及时转产绩效高优的热带农业。南田从1992年开始淘汰橡胶种植芒果,取得了10倍以上的产出效益,摘掉了全国农垦系统特困农场的帽子,而且成为全国农垦系统改革发展的样板,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笔者算过这样一笔帐:假如南田农场继续保存7万多亩橡胶,目前橡胶的产量充其量只有2 500 t,产值3 600万元,而近3 333 hm2芒果产值近3亿元,对比效果非常明显;三道农场同南田的状况一样,经受不了台风灾害,而且曾经在人们议论中或许是海南农垦第一个面临解体的农场,同样通过淘汰橡胶转产绩效高优热带农业,不但避免了农场解体,2014年劳动者人均报酬达到58 716元,排行全局农场第二位;南滨农场是海南农垦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最大的农场,先是淘汰了拖累农场几十年的几万亩油棕,同时把橡胶面积砍掉了一半,在全省率先发展反季节瓜菜、大面积种植芒果,2014年劳动者人均报酬达到51 716元,排行全局农场第四,成为海南农垦乃至全省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上述事实证明,海南农垦只有重新认识橡胶,大胆调整农业结构,才能推进农业现代化,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发展滞后相对贫困和失业率超过16%的被动局面。由于历史积淀深厚和观念上的某些障碍,或许调整结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作为初步方案笔者建议,海南农垦橡胶充其量就是保持中西部170万 hm2以内的规模,以便腾出上百万亩土地发展热带高效农业,这也是对二次创业中涌现出有希望成为农业现代化主导产业的新业态的直接支持。笔者去年曾经通过海南农垦报提议:要求国家采取类似生产粮食补贴的政策给橡胶产业进行补贴,今年全国“两会”代表也提出同样议案,但由于橡胶在中国的战略地位已经改变,恐怕国家的补贴也难扭转橡胶低产出率的颓势。海南农垦二次创业,涌现出一批很有希望成为农业现代化主体产业的新业态,亩产值均在万元以上,如果橡胶不赶快退出,即使这些新业态再好,也无法形成规模竞争力,主导海南农垦农业现代化进程。海南橡胶集团也应该审时度势调整产业结构和经营策略,避免对本土橡胶产业的过度依赖。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减少橡胶种植面积之前,一定要搞好规划和充分论证,选择好替代橡胶的绩效高优的新业态,避免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导致新的内耗重新陷入困境。许多专家形成这样的一个共识:海南岛现有橡胶55万hm2,尽管不可避免地遭受低产出率困扰,目前每生产一吨橡胶要亏损近万元,但就产业选择现状看,还没有一样产业能替代橡胶使种植规模达到54.53万 hm2,即使用多种业态取而代之,也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从宏观结构上科学把握逐步推进。由此看来,橡胶规模的调整或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笔者把一生奉献给祖国橡胶事业,在年事进入八旬的今天,对橡胶产业提出异议,似乎是一种叛逆行为。但纵观近几年农垦体制改革,觉得农垦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产出率很低的橡胶占居主导地位。如果思想上不重新认识橡胶,海南农垦的发展就没有希望。正由于这样,才大胆为农垦发声:必须重新认识橡胶。要下决心在橡胶规模上做出大胆的调整,否则再好的体制和机制也难有作为。举个例子:南海农场现有橡胶2 000多hm2,每公顷产25 kg,产值360元,如果要硬性让南海农场继续保存2 000多hm2橡胶,南海农场的农业现代化就将成一句空话。橡胶在历史上曾经给海南农垦创造过太多的辉煌,这是三代农垦人最深切的体会,而且在各个时期沾了不少的荣光。如今,橡胶的低产出率已经成为海南农垦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屏障,迫使百万农垦人必须用创新和发展的目光重新认识橡胶。南田、三道、南滨3个农场的成功实践,似乎这个认识来得越快越好。重新认识橡胶关系到农垦发展改革的未来,过去三代人矢志信守发展橡胶战略,用卓绝的艰苦奋斗,得到的回报却是长期承受发展滞后、相对贫困和高失业率的煎熬。时至今日,应该说海南农垦重新认识橡胶,加快结构调整的时机已经成熟,作为企业如果再迟疑和不下决心,海南农垦发展改革的大计就无法实施。过去的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可以说是身不由己造成的,责任不在海南农垦;如今国家进一步实施开放战略,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农垦改革问题,作为率先进行体制改革的海南农垦,应该充分发挥农垦是国家队和为中国农业说话的优势,在橡胶产业地位的认识上求得统一,大胆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把海南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绩效高优热带作物生产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