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养老”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30林乐芬陈轶明

求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化养老老同志养老

林乐芬 陈轶明

“文化养老”是一种既能体现传统文化又能体现当代文明的养老方式。大量增加的离退休人员来自各行各业,经历不同,秉性各异。更加突出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离开岗位之后,逐渐陷入一种“贫困化”状态。这种“贫困”不是指经济上的贫困,主要表现为精神生活的“匮乏”。为此,大港油田公司自实施离退休职工属地化管理以来,在做好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化养老”这一新领域,走出了一条具有石油矿区特色的离退休服务新路子,实现了离退休人员从“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的跨越。

一、“文化养老”体现社会文明和人文关怀

当前,社会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问题已经不是个人问题,现代社会要求我们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解决好养老问题。离退休老同志经过了求学奋斗的青年阶段,度过了为事业打拼的中年阶段,如今到了晚年,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大多衣食无忧,温饱已经不是问题,但是他们的生活半径变小了,社交圈子变窄了,活动距离变短了,开始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他们除了要料理好日常起居外,大多数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养老之乐。有人奉行玩牌养老,与牌友日夜鏖战“四方城”;有人在宅边阳台摆弄花鸟鱼虫,满足于栽种奇花异草、养活小鸟游鱼;有人让琴棋书画、摄影集邮、唱歌跳舞伴随自己;还有些老同志专于家务,寄托于对儿女的牵挂和对“隔代爱”的期盼。虽然他们在各自所选择的养老方式中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却仍然会产生许多心理或情感上的问题,甚至承受着郁闷孤独和空虚寂寞的痛苦,这就需要组织的介入,对他们给予更多帮助、关心与关爱。

传统的离退休管理部门和老年服务机构,大多只限于满足老年人群的生存需要,停留在一般性的对“两个待遇”的落实上,而疏于更高层次的“精神层面”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爱,存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力弱化与日益增长的老年文化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离退休老同志不再满足于那种“自娱自乐、随欲而安”的日子。他们要求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追求更高雅的生活情趣,渴望过上更丰富、更充实、更有质量的晚年生活。这种晚年生活必须融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必须把锻炼身体与美化心灵相融合,在这样的需求驱动下,“文化养老”应运而生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这为“文化养老”提供了广阔的生长空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为“文化养老”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文化养老”要求社会关爱老年人,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和偏见,老年人也要主动融入社会。从目前情况来看,“低精神收入”问题远远超过了低经济收入的问题,精神生活的贫乏已经影响到老同志的身心健康。所以,“文化养老”彰显的是老龄群体的精神需求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呼唤,体现的是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二、探索“文化养老”新机制

“文化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老年福利、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卫生、老年体育和老年产业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树立“文化养老”新理念,大力推进“待遇养老”向“文化养老”的转变,积极探索“文化养老”新机制。

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者是“文化养老”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文化养老”一方面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乐于学习、甘于奉献、工作仔细的同志充实到服务退休人员的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离退休管理工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措施,要及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创新“文化养老”的途径和办法,并在实践中予以丰富完善,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确保“文化养老”持续健康发展。

要围绕“文化养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特别是通过学习《老年心理学》《老年营养学》等专业知识,掌握书法绘画、集邮收藏、歌咏摄影、花卉栽培等专业技能,便于与老干部进行交流,增强情感,帮助他们培养“文化养老”的兴趣,陶冶情操,实现服务“零距离”,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升华精神生活内容。

要牢固树立“文化养老”新理念,自觉转变服务观念,不断深化服务内涵。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各类兴趣小组活动、“踏青活动”、文娱竞赛活动,增强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拓宽“文化养老”的渠道与载体。老同志退下来后都有一个转变观念尽快适应新的生活节奏的过程,其间,一方面要指导他们着眼于维系身体健康,及早地进行经济上和各方面的“储蓄”,自觉进行自我养老投资;另一方面要鼓励他们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为“文化养老”提供支撑。

要让“文化养老”成为老年人喜闻乐见、心悦欲从的幸事。“文化养老”需要老年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步培养自信、自立和自强的精神。有些老同志刚退下来时,身心各方面都很不适应,生活单调,成天闷在家里,出门怕被别人笑话,甚至有一种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没什么技能也不爱活动,做什么都不行。这时要对老同志多鞭策多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可以在一起吹拉弹唱;暂时没有特长的,可以打牌、下棋、聊天。互相切磋就能生学问、长见识,凑在一起就是一部大百科,关键的是要敢于走出家门。

三、将“文化养老”落实到“两项待遇”之中

赋予政治待遇新内涵。发挥离退休职工党支部作用,围绕“文化养老”不断探索党支部建设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要以离退休党支部为主体,动员和组织老同志成为“文化养老”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各党支部要认真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大力灌输“文化养老”内涵;要做好老同志书报刊物的征订和阅读工作,及时补充精神食粮;要大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畅通老同志表达诉求的渠道,建立沟通、交流机制。

为生活待遇“锦上添花”。要用足用好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从生活上关心、照顾好老同志。对确有特殊困难的老同志,按照“特事特办”、“比照地办”、“创造条件办”的工作理念,“宜宽则宽、宜优则优”,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老干部保持精神愉悦。在确保老干部生活待遇的前提下,不断“锦上添花”。积极探索孤寡、“空巢”老人的应急保障机制,组建“关爱小分队”,实施“看望陪聊”和“生日祝福”制度,解除孤寡、“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对长期卧病在床、家庭出现困境的老同志定期进行“一对一”的电话慰问,并派出工作人员进行探望,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抚慰,在享受中感受“文化养老”的感染力、精神抚慰的亲和力和渗透力。

四、搭建好“文化养老”平台

按照“学有阵地”的要求,大力加强阵地建设,为“文化养老”搭建好平台,使老同志们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把工作经验运用于社会实践中,积极为社会“拾遗补缺”,既修养身心又贡献余热。

搭建“关心发展,建言献策”平台。围绕社会热点、企业重点、发展难点,设置老同志建议(意见)箱,让老同志们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为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

搭建“传统节日,弘扬文化”平台。在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中,组织开展适宜离退休人员身体状况,又被大家喜闻乐见,并能够突出“文化养老”特色的文体活动,让老同志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搭建“培养爱好,展示风采”平台。结合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成立各类文体活动组织,开设工艺制作、音乐戏曲、舞蹈体育、书画摄影等艺术会展,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

搭建“人文关怀,健康长寿”平台。针对离退休人员出现的空巢、敏感、孤独等特点,从心理层面更关注他们的健康。联合相关部门定期举办心理辅导讲座、饮食养生讲座、医疗卫生讲座等,让他们达到身心健康与和谐。

作者单位:大港油田公司第一矿区管理处

责任编辑:王克明

猜你喜欢

文化养老老同志养老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文化养老”初探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文化养老”视域下养老路径的发展探析
养老之要在于“安”
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表达敬意
新形势下“文化养老”的实践与探索
对离退休老同志安度晚年生活的思考
浅说老同志的圆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