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的“病理分析”及对策

2015-05-30毛萍

求知 2015年6期
关键词:遗留问题村干部村级

毛萍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其前提是在基层,其核心是服务,其基础是群众,其动力是建设,作为接触群众最为紧密、掌握情况最为清晰、摸底排查最为真实、发现问题最为及时的基层党组织,必须利用好手中的权力,真正用权于民,用心为民,用情感民,这样才能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改革创新聚民智、凝民力、强民心。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纵深发展期,改革越是深入,就越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和导向作用,做到上传下达,沟通协调,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彰显服务能力,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权利,解决群众问题,成为群众身边的沟通者、贴心人和领路人。应该说,从中央层面到地方的田间地头,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无疑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中之重,也是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力支撑,更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坚强壁垒。因此,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势在必行。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病理分析”

病因之一:体质不强。在基层党组织中,党组织书记、村干部、党员、后备干部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加快基层建设的重要保障。但在部分基层党组织中,存在着党组织书记不给力、村干部不发力、党员没助力的问题,导致工作陷入僵局。第一,“领头雁”失去方向感。“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部分村支部书记在思想上缺乏活力,在工作上缺乏魄力,在管理服务上缺乏统揽能力,导致发展无目标,群众无方向。一是观念僵化。在走访的群众中,有667%的人认为,村党支部书记思想观念落后,对村里事务缺乏新的思路和见解。二是各自为政。村党支部书记与其他村干部团结协作性差,沟通交流不及时,导致村里事务无人管、无人问,降低了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三是“新壶旧酒”。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和棘手事件时,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情况。在参加座谈的党员中,有779%的人认为,村支部书记在解决复杂事件和突发情况上,管理组织不得力,导致村里的矛盾没有得到缓和。第二,“万金油”没有药效。村干部作为村级事务的“万金油”,本应是倾听民意、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但在调研中,群众反映最多的却是村干部“不愿干”和“干不好”的问题。“过去我们只要有什么事,村干部都第一时间给我们出主意,解决问题,但是现在是有问题没人愿意管。”一位群众在座谈中向我们反映。有的村干部是通过党组织做思想工作才“上岗”任职,有的村干部本身具备一定能力,但心思却放在借村级平台发展自己的生产经营上,因而对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积极性不高,对政策的宣传落实不到位,对村社事务“群众不问则不答”,对公共财政的使用不解释说明或有意模棱两可。有的村干部由于能力欠缺,心有余而力不足,理解政策有偏差,执行决定不到位、组织活动单一,工作机制不规范。第三,“小喇叭”软弱无声。根据党章的有关规定,基层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作为党在基层的“小喇叭”,有义务维护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但是近些年来,基层党员的自我认同感越来越低,甚至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小喇叭”的声音在基层几乎消失。党员作用的缺失,影响了群众工作的开展。在调研中,有645%的群众认为党员已经边缘化。674%的党员认为,党员在村级事务中的作用不大,因而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病因之二:营养不良。自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在公益事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由于各级财政投入不足和村级自筹资金困难,导致部分村的发展较为缓慢。比如,一些边远村的村级公路无法修建,饮水困难问题一拖再拖,产业结构调整难,农产品商品化难,成为部分村“后进”的“催化剂”。第一,敢问路在何方。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但修路除了需要人力、物力,还要靠财力的支撑。村级党组织在公路修建工作中往往会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没指标也没钱花”。部分基层政府每年的修路指标有限,基层党委政府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往往更愿意将有限的指标投入到基础相对较好、更容易出成绩和出形象的村,而相对偏远、工作基础差一点的村,拿到修路指标的难度较大,形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马太效应”。二是“有指标钱不够用”。有的村好不容易拿到了修路指标,但却无法筹集到每公里10多万元的缺口资金,在修建过程中阻力重重,工程进展缓慢。第二,产品无法转化之痛。农业产品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是群众致富的来源。但现实中大部分落后农村面临着农业产品无法有效转化为商品的问题。一是“有思路无技术”。农民生产技能的缺失,导致引进的农产品种植荒废,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有产品无销路”。一些村由于信息闭塞,不了解市场行情,也没有销售渠道,导致信息进不来,农产品最后只能烂在田间地头。三是“有商品无产业”。农村家庭式自主生产和自主经营,难以形成产业链条,无法进行公司化经营,严重制约了产业化道路。在调查中,有867%的群众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产业结构布局欠缺。有83%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最需要提高的是“发展经济、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

病因之三:旧疾顽固。农村遗留问题产生原因复杂,长期被搁置或者被掩盖,解决起来困难重重。随着信息传播交流的公开与便捷,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遗留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一,遗留问题缘何生。一是由于涉农政策的变化,产生了诸如土地承包、税费尾欠、计划生育等很多遗留问题。二是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财务不公开等,积累、隐藏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三是个别事情由于群众意见不统一,村干部疏于及时处理或被有意搁置,形成遗留问题。四是农村家族势力介入村级事务。特别是在多村合并之后,不同家族之间容易发生利益冲突,往往干扰村务、拖延决策,久而久之形成遗留问题。由于基层事务常常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使得遗留问题容易激化矛盾,引发群众上访。第二,遗留问题缘何留。一是“村上有心无力”。村级党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有限,而遗留问题涉及诸多因素,即使村级党组织希望解决,但单凭自身的能力仍难以妥善解决。二是“镇上有力无心”。因为考核、达标以及验收等各方面的多种要求,镇街党委更多是倾向于重视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综合实力较强的基层党组织,没有意愿去主动关心软弱涣散的党组织。三是有些遗留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没有新的政策或没有省级以上政府的统筹布置,是无法解决的。有854%的受访者表示,之所以有的群众对村上的工作不满意,在村级事务活动中“故意找茬”,是因为镇村对遗留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解决不力,群众的诉求得不到有效响应。

病因之四:“空气”污染。由于当前在基层农村缺乏对群众宣传、教育和引导的有效途径,造成农村群众了解信息碎片化或不对称,加之意识相对落后,思维相对简单,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和不法分子钻空子,将群众推到党委和政府的对立面。第一,宗教组织“拉帮结派”。近年来,宗教组织在农村逐年增多,它们大都通过集体祈祷活动,一起交流、学习,加强教徒间的相互帮助、相互谈心,给群众提供了宣泄的渠道。部分基层群众“不信组织信鬼神”,放弃了对党组织的信任,转而投向宗教组织,祈求通过神灵的庇佑化解痛苦和解决矛盾。第二,皮包公司“瞒天过海”。时常有所谓的“科技公司”,以免费看病、免费赠送、科技宣传等为幌子,骗取群众信任,进而达到推销劣质产品骗取钱财的目的。一些不法分子则采取电话、信件、传销等隐蔽形式,开展诈骗活动,部分群众上当受骗后找不到发泄的途径,就将矛头对准村社或乡镇政府,激化了干群矛盾,容易对政府和社会产生排斥心理。第三,意见领袖“流言蜚语”。农村中的长辈、外出返乡人员、消息灵通人士容易得到群众信任,在农村有话语权。这些“意见领袖”有自己的“粉丝团”。一旦“意见领袖”们主张的要求没有得到落实,便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反向宣传”,一些“粉丝”也会跟着散播负面情绪和负面信息。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用药处方”

“药方一”:实施“基层人才成长工程”。第一,科学选拔基层干部。一是上派。对于村情复杂、矛盾尖锐、开展工作不力的村级党组织,由基层党委下派政治过硬、能力较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担任第一书记。二是下选。对于思维老化、发展观念落后、无法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村级党组织,以公选或直选的方式,把有思想、有能力、有威望的优秀人才吸纳到村党组织中。三是外聘。从有知识、有技术、有激情的返乡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或年轻农民工中,选聘村(社区)工作者,充实村级人才队伍。第二,开展人才回归“定向帮扶”。一是镇街定期联系,各基层党委、政府挂牌成立“村级后备人才管理办公室”,重点联系20名左右40岁以下的外出务工优秀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和致富能手等,定期以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短信、邮寄学习资料等形式,与后备人才交流思想、通报工作情况。二是党校统一培训,充分利用党校资源,每年由市级、区级组织部从村级后备人才中选出100人左右,参加村级后备人才培训班,重点从如何当好基层干部、提升服务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以及加强与群众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第三,激励基层人才务实干事。加大从优秀村支部书记、主任中考选公务员的比例,探索从村支部书记、主任中公开选拔副镇长的工作模式,将信念坚定、工作勤奋、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村干部选拔到公务员队伍中。建立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活补贴和贫困救助制度,让基层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从而使基层村干部在思想上有想头、工作上有干头、发展上有奔头。

“药方二”: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员活动。由所在地副处级实职领导干部,每人固定联系3名农村无职党员。建议领导干部利用周末、节假日经常到党员家中走访联系党员,消除顾虑,增进感情,建立亲情,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改变过去那种领导干部下基层深入程度不够、了解不够仔细、“来去一阵风”的现象。真正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掌握当地的实际情况,收集可能引发矛盾的潜在问题。通过对党员的关怀和帮助,激发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引导基层党员积极帮助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

“药方三”:占领农村院坝舆论阵地。第一,组建基层党员宣传队。在各基层组织身体健康的无职党员中建立政策宣传花鼓队,每季度组织1-2次巡演,以故事、小品、相声、歌舞等形式向基层群众宣传上级政策、民生实事,使广大基层群众理解、支持党委和政府的工作。第二,开展“书记进农家”活动。各基层党委书记每月带队到院坝和农户家中,开展“你讲我谈大家说”活动,宣讲政策、倾听呼声,收集基层意见,解答群众困惑。以此拉近干群距离,改善干群关系,保障民生实事落到实处。第三,成立干部志愿服务团。由上级组织部门牵头,以大学生村官、机关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各单位后备干部、副调研员以上干部为主体,组建志愿服务团,到农村院坝一线开展“送爱心、帮贫困”活动,一方面传播互帮互助、团结和谐、平实为民理念,另一方面促进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接地气。

“药方四”:建立“基层党组织整顿”扶持基金。由上级组织部门牵头,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配合,发动个人、集体、企业共同参与,建立“基层党组织整顿”扶持基金。重点帮助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化娱乐设备,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每年由各基层部门申报后进村需要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由组织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村党组织、党员代表进行评审,选取10个最迫切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村(社区),用帮扶基金帮助其实施道路建设、改水改厕等涉及民生的项目。

“药方五”:开展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由上级部门、基层相关部门联合成立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组,深入村(社区)开展专项整治,切实解决顽固遗留问题,做到连根拔起,彻底消除,对产生遗留问题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予以严肃查处。各基层部门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如实上报突出存在的遗留问题,主管部门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并登记备案。对于故意漏报、瞒报、虚报的,应追究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合川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遗留问题村干部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探索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公公正正解决闽浙赣省委历史遗留问题影响深远
供电企业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信访遗留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