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德育活起来
2015-05-30徐健
【摘 要】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系统始终坚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近年来,赣榆教育通过构建多方合力的德育机制,建设各具特色的德育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使全区校园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德育机制;德育阵地;德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1-0038-03
【作者简介】徐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江苏连云港,222100)局长。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直十分注重“德”的教育,早在《大学》中,就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育人之道,将德育纳入到人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新中国成立后,德育为首一直被坚持下来,到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连云港市赣榆区作为革命老区,一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作为实验区整体参与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相关德育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近年来,全区教育系统自觉肩负起区域内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责任,切实加强对校园德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推进的思路和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构建多方合力的德育机制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与其说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如说德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局作为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承担着统筹规划、部署指导、协调推进、督查评估等职能,我们着力为校园德育工作构建了多方合力的“三全”德育机制。
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区教育局成立由一把手局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将局机关各职能科室负责人全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范围,结合科室职能明确各自在德育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工作落实、督查、评价、考核等制度,每年召开一次德育工作现场推进会,做到有学习交流,有总结部署,有考核评价,有表彰奖励。各级各类学校也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在全区教育系统内形成了全员参与教育、全员参与实践、全员参与评价的工作机制。
全面施教的培养机制。牢固确立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观念,将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让德育在生活中进行,生活在德育中提升。在结构上,不追求体系完整、逻辑严明,但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全面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任务落实中,除主力军——教育工作者以外,注重加强集体、团队建设,发挥同伴的带动、影响作用;注重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发挥环境的陶冶、濡染作用;注重发挥校信通、媒体公告、告家长书、“三结合”教育网络等的作用,调动家长、社会力量,形成有效配合。
全程贯通的管理机制。以较为完备的制度、职责明确的分工和规范的流程打通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这一“中枢”到诸多“末梢神经”——施教者之间的通道,上下贯通使德育要求落地,有效避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弊病。针对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细化德育目标,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途径和方式,建立涵盖区域所有学段、学段之间有效衔接的青少年德育体系,前后贯通使德育工作持久,保证德育工作伴随青少年成长的整个过程,不间断,不缺失。
二、建设各具特色的德育阵地
德育阵地是德育实施的场所,依托地方资源、基于学生生活建设好德育阵地是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保证。实践中,我们着力建设好涵盖不同层级、功能各有侧重、地方特色鲜明的七大德育阵地。
课堂。包括德育学科课堂和其他学科课堂。德育学科课堂因其目标明确、体系完整、结构清晰而成为德育工作最基本的阵地。近年来,全区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断提高德育课堂的吸引力,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全区拥有德育学科特级教师2人,副高级以上教师150余人,先后承办全省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名师论坛暨省教育学会中政专委会年会等高规格教学研讨活动,学科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注重德育与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利用本学科丰富的教育资源,随时融入德育因素,凸显学科的育人功能。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深入贯彻落实,课堂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
德育基地。充分挖掘地方德育资源,将辖区内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刘少奇故居、红领巾水库、小沙东海战纪念馆等作为全区青少年德育基地,免费对中小学生开放,定期组织开展德育活动。盘活教育闲置资产,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高标准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每年组织约3万名学生接受为期一周的轮训活动,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场所。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物质环境氛围,营造了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柘汪中学的仁爱教育、黄海路小学的儒雅文化教育、柘汪小学的翰墨书香校园等都成为各自的特色文化名片;黑林中学的少奇文化广场、黑林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班庄小学的红色大道等,也都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德育基地。
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学校现有师资、场地、教室和设施,大力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开展普及性课外活动,将之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使校园德育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目前,全区共有乡村学校少年宫20余所,其中省级乡村学校少年宫4所、市级15所。沙河二小、柘汪二小、区实验小学等学校乡村少年宫曾经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会提供高标准参观现场,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城头小学、海头小学等学校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每年接待市内外参观近百批次。
学生成长指导中心。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按照专业标准,在校园内选择合适场所,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建设,配备专门师资,及时为相关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测试、辅导及疏导等服务。目前,全区中小学均建有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其中达市三星级标准3个、二星级标准8个、一星级标准10个。教师中有二级心理咨询师26人,三级心理咨询师59人。
班(团)队。把班级和团队组织作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基本单元,广泛开展完美教室建设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标牌等,积极打造健康向上的个性化班级文化。落实少先队活动进课程要求,强化团队活动的辅导与指导,充分利用画廊、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等,发挥团队组织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中的作用。不断加强班主任和团队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专业培训,评选表彰“学生最喜爱的班主任”以及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近年来先后培养出市级以上模范班主任12人,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78人,骨干班主任107人。宋庄小学少先大队被评为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班庄小学“符竹庭中队”、海头小学“李四光中队”被评为省“英雄中队”。
学生社团。在开展好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的同时,大力推进学生社团建设,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受到教育。全区中小学现有各类学生社团600余个,参与学生4万余人。与本地报社联合,着力打造“《苍梧晚报》小记者团”品牌,先后开展了小记者聚焦现代农场、生态村以及走进军营警营、煤城之行、走进临港产业区、红色之旅、秦山岛采风等活动,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大力支持。定期组织爱教影片进校园活动,发挥优秀影视作品的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剧团创作、排演校园心理剧,先后有十余个剧目在省中小学校园心理剧优秀剧目评选中获奖。在今年中央文明委举办的“童心向党”歌咏活动中,区实验小学编排的合唱、独唱、舞蹈节目作为全市唯一获展播的节目在中央文明网网站和央视科教频道展播。区实验中学的海燕文学社团、罗阳中学的英语俱乐部、赣榆高中的编程爱好者社团、海头高中的海洋文化综合实践社团等规格高、效果好。柘汪二小“火眼金睛”小记者团被评为市“十佳学生社团”,柘汪小学的少年书法家协会、罗阳小学的刻纸社团、沙河二小的诗文诵读社团、城头小学的篆刻社被评为市优秀学生社团。
现代互联网络。近年来教育现代化建设极大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全区平均不到10名学生就拥有一台电脑,各类学校均建有校园网,实现“校校通”并正推进“班班通”,这为网络育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有学校均安装了绿色上网软件,配备网络管理员,建立了网络管理制度,强化了网络安全管理,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大部分学校设立了学生电子阅览室,部分学校利用校园网建设了学生网上学习、互动平台,密切了师生的联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海量资源,先后开展了网络读书、网上签名寄语祝福祖国、清明节网上祭英灵、网上学习先进事迹并投票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能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他们坚强的意志,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德育工作只有同各类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实践中,我们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探索,逐步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三类德育活动。
例行常规德育活动。包括全区统一的每天的班级晨会、每周全校的国旗下讲话以及校级、班级的班团(队)活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每学期末的假前教育、每学年初的开学军训(限于高中、中职及部分初中、小学)、常规教育月等活动。常规活动都有较为固定的程序和要求,内容紧扣学生生活实际,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查、有评比,保证了教育效果,其中升旗仪式、军训汇报表演等已经成为校园内展示学生风采的一道靓丽风景。除此以外,校报校刊、校园广播、校园网等依托各自阵地定期更新内容,学校志愿服务队根据需要组织开展活动。
节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通过绘画、书法、故事会、经典诵读以及情境模拟、文体比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优秀文化传承活动,让学生从民族文化之根中汲取营养。在建党、建国等各类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组织宣誓、签名活动,举办报告会、演讲比赛、板报展评等,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在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自制贺卡,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利用国家宪法日、环境保护日、安全教育日等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使学生了解并自觉遵守社会各类公序良俗。此外,各学校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建设各自的校园精神文化。
典礼仪式类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八礼四仪”教育为契机,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四种教育仪式,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为学生快速完成生活转折或过渡提供帮助,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积极向上的内驱力。规范入队、入团等仪式,让学生接受一次精神洗礼,感悟信仰的神圣,逐步在内心深处构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顺畅的德育机制、稳固的德育阵地、丰富的德育活动,切实保障了校园德育的成效。我区的山村教师柏纪荣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教师,入选中国好人榜;仲伟川、张文涛、柏纪荣等老师以及黑林小学爱心家庭团队先后被授予连云港市“港城叶欣仁”荣誉称号;在全区十大道德模范评选中,教师占据6席。他们和全区1.2万名教育工作者一起,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近年来,全区有14名学生先后被评为省、市美德少年,32人次在省、市青少年文明礼仪大赛中获奖,其中海头高级中学代表连云港市参加2014年全省青少年文明礼仪大赛,成为唯一一所参赛的农村中学,并勇夺全省第四名。我区校园德育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