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硕士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

2015-05-30陈敬玉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艺术设计

陈敬玉

依托学科积累和地方性产业优势,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对艺术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产学研用相结合,以设计项目训练为载体,提出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链条式培养模式。

前 言

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强的应用型硕士。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教育部作出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培养形式。2009年以来,专业硕士发展迅速,招生比例和招生专业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学术型研究生和学位型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的总体格局。艺术硕士注重的是学生在艺术设计和设计管理领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于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型探索是符合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前景,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对艺术硕士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研究是目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推动全日制艺术设计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具有学科优势特色的艺术硕士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创作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符合行业发展对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需求,对于完善课程设置、更新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艺工结合的培养模式研究有深远的意义。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服装人才为目标,建立了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创意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内教学与国际合作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学院注重培养具有较强艺术素养、综合艺术创新创造设计能力和设计研究分析能力,具有市场意识和眼光、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应用性服装设计人才,强调“艺工结合”。依托学校现有的教学基础和学科优势,以及长期以来和本地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根据行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设计项目训练为载体,提出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链条式培养模式,从招生环节开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流和引导,并进一步通过与科研结合的教学培养艺术硕士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其在校期间就能协同导师和同学进行一定的专业性的社会服务,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带动和促进就业。重新设置培养目标和考核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

改革内容

(1)产学研用的培养思路革新。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思路进行革新,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形势,在各地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背景下,在将产业、教学、科研结合的基础上,强调学以致用的培养思路,更符合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设置初衷的培养目标。在提升艺术硕士职业能力的指导思想下,在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从产业的实用性出发,突出学以致用、研以致用的导向。艺术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综合型的学科领域,需要的是具备全面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艺术设计作为现代产品设计的一个门类,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可以有效流通的商品展开的。对于艺术硕士这种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教育而言,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其毕业生的市场适应程度、设计实践能力和对于设计周边事物的综合协调能力是用人单位对其的首要需求。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较高综合设计能力和设计管理、协调能力,是艺术硕士区别于本科毕业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专业特色。

在具体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以企业合作项目为依托,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型和实用型设计课程,在《艺术设计方法研究》、《艺术原理》等传统设计学理论知识平台培养的基础上,增加诸如《产品设计与创新研究》、《服装设计流程的研究与实践》等实用型设计课程,授课教师均为具有多年市场经验和企业合作经验的资深教师。这些课程的加入,使教学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使课程内容更为实用。

(2)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革新。本课题在综合考虑本校及浙江地区的设计产业优势和艺术硕士人才需求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应从“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这五个方面对艺术硕士领域的专业学位型研究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即从招式时开始根据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报考艺术硕士的学生进行择优录取,在校教育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通过科研平台对优秀研究生进行群体聚合并给与锻炼机会,向企业推荐优秀学生就业,最终达成优秀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针对我校新设置的艺术硕士这一专业学位类别,依托本校艺术设计专业和行业内建立的各种密切的校企合作模式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研发方式,以及教师的企业设计经验和横向研究基础,强调招生时的择优、教学时的培优、科研时的聚优、就业时的推优和优秀人才社会服务的“五位一体”的链条式综合培养模式设置,使其培养模式更具系统性、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3)协同创新的教学实践革新。在艺术硕士培养期间强调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和科研、服务社会的过程中,鼓励和组织学生形成研究和设计工作团队。建立导师负责制下的设计研究工作团队,借助导师的科研平台,一方面完成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锻炼学生协同工作能力。着力培养和促进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团队的自主创新科研探索和产业服务尝试。

学校对艺术硕士导师招生资格的考核中,将是否具有有效的科研项目作为重要参考条件之一,鼓励导师依托科研项目培养艺术硕士。学生依托相关的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小组,根据研究内容展开导师监督下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提升了协同工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改革的成果

建立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艺术硕士学科领域)的培养模式,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导向,依托本校艺术设计专业优势,强调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的“五位一体”的链条式综合培养模式设置,使研究生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人才需要。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提升,我校艺术硕士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都获得了锻炼,在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可以很好地和企业工作实现对接。

结语

通过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艺术硕士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解决艺术硕士这一新型研究生培养领域的特性性教育模式和培养模式,以期和传统的学术型硕士培养有所区分。依托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科的本科教育优势和科研优势,“五位一体”培养模式下招生、教学、科研、就业和社会服务如何进行各自进行有效的改革,同时又避免各自为政,最终能链接为一个有机的培养模式整体是本项目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艺术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星.云.海》
《花月夜》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