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太行

2015-05-30王树洲

山东画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契合点太行山峡谷

王树洲

我从拿起相机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了。在这40年的摄影历程里,从记录、报道摄影到拍摄太行山人物、风情,再到后来的太行风光拍摄,我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太行山。

朋友们经常问我,你不厌其烦地进山拍照到底为什么?不累吗?我点点头,报以淡然地一笑。

我喜欢山,对山的仰赖与尊崇由来已久。

我的故乡是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村镇。每天早上一起床,站在当院仰望北方,就会看到似乎紧贴着我们的那晨曦中的红红崖壁,看到远方那朦朦胧胧的山路,像一条弯弯曲曲的丝带向大山深处延伸。父辈们告诉我,那是“北大路”,书名“白陉”(太行八陉之第三陉),昔日为晋、豫之隘口,是方圆百里乡亲们进山的唯一古道。

我是沐浴着太行山风,吸吮着太行乳汁长大的,几十年与太行山相依相随。小小年纪就领着弟弟、妹妹在山坡上刨食儿,跟着乡邻们在山间累死累活地劳作。永难忘却跟着母亲在山坡上采药、挖野菜,跟着父亲在山里凿石、砍柴,推着装满柴火的独轮车汗流浃背地在窄窄的山路上苦苦行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从拍摄太行山人生存状态转入对太行山水的关切。开始沉迷太行山那巨大的色块和朗然的线条,追逐太行山浓墨重彩、淡然迷蒙的神韵……

大山对我特别眷顾,除了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外,在摄影上它更是赐予了我无数恩惠,将那些在拍摄中难以见到的景物恩赐于我。

我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沿着太行峡谷的山涧古径、石壁“天梯”,不知走了多少路程。春夏秋冬,晨曦暮霭,风中,雨中,雾中,雪中,还是那些地方,还是那些场景,一走就是几十年……

我非常虔诚地、亦步亦趋地像朝圣一般地在山里行走,对山里的巨崖、苍岩、野树、瀑流,一草一木都有一种亲近与敬重,常常直面它们屏息凝神……每次走近陡峻的绝壁,刀切般的沟壑,盘旋的天梯,都会有一种发自心底的呼唤和超乎寻常的精神震颤。每次在山里拍照都会有一种忘我的冲动和激情,拍摄完成后还久久难以离去……

我也曾去过很多地方,游历过不少名山,都未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中想拍的东西,唯独太行山让我魂牵梦萦。我特别崇尚太行山博大、雄厚的壮貌和充盈着生命张力的精神;特别喜欢太行山那伟岸绝伦的崖壁和神秘莫测的峡谷以及山水之间如诗如画般的意韵;特别喜欢在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中寻找瞬息万变的自然形态;特别喜欢表现太行山最原始的那些安详宁静的景致;特别强调从自然景观中寻找人的踪迹……我试图最大限度地运用太行山自身形状、体积、色彩、质感去表达太行山的精神内涵。

我喜欢在夏天或者冬天去太行山拍摄,大都选择在雨中、雾中、雪中等特殊天气。太行山的苍凉、凝重在这些特殊天气下才能得以展现。雨雾中的太行神秘、幽静,是一幅烟云笼罩水墨般的画面,似云非云,似雾似雾,浓淡虚实,扑朔迷离;云海的出现使太行更加奇异,山涧升腾的云雾会突然集聚成滔滔云海,气势磅礴地覆盖脚下的群山,在峡谷中无声无息地翻滚飘动;大雪中的太行苍茫、端庄,皑皑白雪,铺天盖地,峡谷气势如虹,峭壁顶风傲雪,白雪遮掩下的“赤壁”似铮铮铁骨。在这万簌静寂的世界里,整个心灵都被净化了。

在多年的太行拍摄中,我逐渐养成一种“静观”习性,经常站在悬崖面前凝视良久,经常独自一人在崖边小路上寻寻觅觅,经常到一些荒蛮、野逸的地方将相机置于一旁,坐在山石上默默沉思,用一种真诚心态与自然对话,感受大自然的博大与深沉,体会一种人与自然的互化和灵动,以“静观”的方式去寻求自然中景物与自己内心深处的契合点,自然生命与自身生命的契合点,去寻找一种自我心灵的慰籍与太行神髓的融合……

在当今弥漫春天的摄影园地,各种风格、流派的影像如同姹紫嫣红的百卉,显露着各自的风姿。我守望着太行山,独守着故土这块“风水宝地”。我深信,特别的山石,特别的风物,特别的养分能滋养出特别的“山水”。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至“耳顺”之年。我很庆幸,在我年轻的时候找到了一处苍茫、厚重的精神栖息地。虽然岁月的长风卷走了青春的容颜,但照片里清晰记述着几十年的风尘……

我坐在电脑旁静静地、用鼠标一张一张地翻看着那些把手旧作,突然间心底又生出一个念头。能否换一种理念,换一种思维,尝试一种新的拍摄方法,或许会把太行山拍得更好。我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思考……

猜你喜欢

契合点太行山峡谷
《太行山写生》
峡谷里的悄悄话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峡谷阴谋
马岭河峡谷
找准契合点,打通教学考——基于学生讨论的2016年全国文综Ⅰ卷第24题教学反思
太行山(外二首)
太行山上忆当年
在比较研究中寻找契合点——评《塑造论哲学研究——从美国哲学的视角看》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产业价值内涵的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