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宁梅林戏优秀剧本《贬官记》文学成就及其传承保护

2015-05-30雷克缪静郭金格陈安丽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泰宁梅林云龙

雷克 缪静 郭金格 陈安丽

泰宁梅林戏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方珍贵地方戏种之一。它的优秀剧目《贬官记》文学成就颇高,突出了邪不胜正、廉政等主题思想,具有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多样、语言独具地方特色且幽默诙谐、戏曲结构精巧自然、故事情节营造奇特的艺术特色。从剧本的思想内容来看,它将廉政、不计个人得失、正义的高贵品质通过幽默诙谐的故事情节植入人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剧本的艺术特色来看,其具有研究泰宁方言、曲牌等作用。因此,通过将《贬官记》编入教学课本,打造符合当代审美口味的励志、青春、诙谐等版本的《贬官记》,以及开发属于《贬官记》的市场与经济产业链等策略,可以更好地促进《贬官记》剧本的保护传承。

泰宁梅林戏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原文化与闽越古文化结合的艺术标本,其传承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泰宁县政府不断地加大了资金投入,支持梅林戏“搭舞台、建平台、育人才、留人才”,而梅林戏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也不断挖掘和创作出各种特色剧目,为梅林戏的保护与传承尽心尽力。

在我们看来,对泰宁梅林戏剧本的研究也是一条良好的保护传承途径,其创新点在于通过对剧本的研究,使其蕴含的文化内容得以呈现,文学艺术特色得以展示,并且使其在当今社会得到借鉴。因此,本论文以泰宁梅林戏的优秀剧本《贬官记》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现实意义等多方面内容,进而提出传承保护的相关策略。

《贬官记》作为一部优秀的新编历史剧,曾于1992年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获优秀剧目奖,并受文化部邀请赴京出演。曾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等一系列荣誉,并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2009年获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自1992年以来,《贬官记》在海内外已公演过500多场,现场观众超过30万人,获得了不少赞赏与认可。[1](P15-16)而我们认为,《贬官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剧本本身较强的文学成就有重要的关系,而这点正是目前学界没有重视之处,因此本文有必要对此做一些研究。

主题内容

《贬官记》共八幕剧,分别讲了以下剧情:

第一场:子虚府四品知府边一笑因娶了青楼女子张岫玉为妻,被新任巡按崔云龙贬为乌有县七品县令,刚到任便遇到命案,为此没去迎接崔云龙。

第二场:新任巡按崔云龙路过乌有县,知府金大贤率周驿臣、胡守备、赖通判夹道迎接,唯独边一笑没到。于是崔云龙决定偃旗息鼓,暗访边一笑的官声。

第三场:为调查“花花”命案,边一笑乔装成算命先生到茶馆暗访,刚巧碰上假扮郎中来视察他官声的崔云龙,两人一唱一和,逼得茶店主茶博士说出案情真相。

第四场:边一笑惜才,将乔装打扮的崔云龙带回去,欲收为学生,好好栽培。正逢边一笑的夫人张岫玉气他一心办案而不顾身体疲惫,忙笑脸相劝。崔云龙见张岫玉颇有才情,对其夫妻二人的好感不断加深。

第五场:知府金大贤的外甥刘强见茶博士被抓,成替死鬼,夜里偷偷来会常三林之妻艾春兰。边一笑等人跟踪刘强,撞见二人幽会,不小心被发现并受伤。

第六场:边一笑因在查案过程中受伤,不得不让崔云龙代己审案。由于该案与金知府有牵连,为了试探边一笑是否真的是清官,他故意在公堂上提出要释放重犯,以保边一笑官职,气得边一笑将他押进大牢。

第七场:边一笑为教训崔云龙,要他吃难吃的回心饭。而张岫玉也来探望他,教他为官之道。至此崔云龙被边一笑夫妻的正义所折服,对之前的贬官之举深感愧疚。

第八场:边一笑不畏强权,冒着再次被贬的危险判刘强罪行,周驿臣、胡守备、赖通判等人前来找他,希望他能看在知府金大贤的面子上放过刘强。在被拒绝后,众人反而诬陷边一笑为采花贼,并威胁崔云龙做假证。崔云龙道出真实身份,命边一笑代为审清了命案,二人误会解除。

《贬官记》通过以上八幕剧,传递了善良、正义、廉洁奉公等正能量,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艺术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多样

该剧中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立体,其典型代表是边一笑、崔云龙、张岫玉三人。

边一笑,乌有县县令,一个极具戏剧化的角色,性格鲜明立体。

在官场上,他是一位不畏强权、刚正不阿、怜才爱才之人。不接巡按去查案,初看有对巡按的不满,怪他贬官,意气用事,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其重民情轻官威、不畏强权,将老百姓的事真正地摆在了第一位,宁可得罪权贵,也要为民请命。并且他足智多谋,扮作算命先生微服查案,并在调查清楚后捉拿店家,看似打草惊蛇,十分糊涂,实际上是深谋远虑,为引蛇出洞,该剧本的后续剧情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他冷眼看待官场升升贬贬、沉沉浮浮,一笑便解了千般愁绪。再者,他是个惜才爱才之人。茶馆里的一唱一和,让他发现了崔云龙的才能,毫不知情的他不但将其带回府中好生招待,欲将其纳入门下,还将案情交给他代为审理,由此可见边一笑对于人才的器重。

在生活中,他是一位怜香惜玉、有情有义之人。他原任职四品知府,却因娶了青楼女子张岫玉为妻,背上了“花蝴蝶”的污名,被贬为乌有县七品县令,剧中亦描写到:边一笑见到艾春兰美貌,为之一怔。这似乎与官场上那个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清官形象不符,但其实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边一笑“好美色”也是人之常情。美貌对于他来说,和一切美好的事物一样,他欣赏,但不逾越一步,他好美色,但绝不贪色。对于娶了青楼女子张岫玉为妻这件事,与其说他不顾礼义廉耻,说他好美色,不如说他是一个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自由人”。娶青楼女子为妻看似荒唐,但实则有情有义。且不说张岫玉貌美如花,从剧本后面部分看来,我们可以了解到她不仅有貌,还特别有才情,并且温柔体贴、识大体,这样一位有才有貌的女子,无怪乎边一笑不顾世俗的反对,也要将其娶回来了。而人们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认定他好色,不识清官;同时,他又十分风趣幽默,脱下官袍的他,与妻子打闹玩笑,笑称贬官至七品其实是升了三品。

在一定程度上,崔云龙和边一笑的人物形象有不少相似之处。他们一个不畏强权,不肯去迎候巡按;一个不屑于迎送之礼,能免则免。一个扮作算命先生查案情,为民伸冤;一个乔装江湖术士探官声,体恤百姓。一个足智多谋,探口风;一个深谋远虑,套真相。总的来说,他们都具有清官的品质,但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崔云龙出于对百姓、对社稷、对自己所在的这个职位的负责,对边一笑进行了贬官,但仅仅只是因为边一笑娶了一位青楼女子,便抹去了其作为廉官的本质,将其贬职,由此可以看出崔云龙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太深,否则也不会做出如此错误的决定。这一点在后来他不愿意称边一笑的青楼夫人为师娘,以及不愿意翻墙探案两件事中也有所体现。他具有大部分文人所有的特性——清高,也就是所谓的骄傲与尊严,但深究其本质,仍然是受封建礼教的荼毒太深,以至于事事受到限制,事事不敢逾越分毫。其实清高并没有错,但崔云成的错就错在过于清高,过于重视世俗的礼节,导致出现了刻板与迂腐的形象。他不像边一笑那般自由,如果将边一笑称作是“自由人”,那么他就是在空中放飞的“风筝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在天空中翱翔,但实际上飞的高低是受手中的那根线决定的,他就是这样一个被封建礼教束缚的“半自由人”。

张岫玉,青楼出生,后成为边一笑的妻子,在剧本中亦是一个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她虽然出自青楼,但才情出众,识大体;她虽手无缚鸡之力,却不畏强权,与边一笑相挽同行。她的存在使得故事情节多了一份传奇色彩。

2.语言独具地方特色且幽默诙谐

泰宁方言是《贬官记》在语言表现上的一大亮点,这也是梅林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语言上的一项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元素。泰宁方言隶属于赣语,是赣语的一个次方言。西晋到隋代时期,泰宁曾两次划归江西的江州和抚州管辖200多年,与江西交流密切。宋以后,大量江西人因经商、游历、求学等缘由前来定居,形成了以闽语为原始语言形态而赣语化了的泰宁话。

泰宁方言在语音上,有赣东南城、黎川一带的“透定母读[h-],清从母读[t]”等特点,词汇上的特殊性则表现在词汇的赣语化特征、形容词及动词的特殊结构变体。这种戏剧方言与地域曲牌、腔调的结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语言生命力,也是《贬官记》在语言研究价值方面的一个贡献。

同时,该剧本语言幽默诙谐,“笑料”十足。通过研究剧本,我们可以发现,《贬官记》的语言包括台词与舞台提示。台词是人物语言,含唱词与念白。舞台提示包括布景设置、人物的上下场、道具、动作等。其中不乏很多幽默的对话、轻松的场景。比如剧本第一场在艾春兰击鼓鸣冤时,误将两个衙役当做县太爷的无厘头,谈到新县太爷爱好“声色犬马”时的诙谐,以及边一笑笑谈离任时有人哭送,被贬上任反倒有人笑迎时的轻松,无不使原本严肃的场面弥漫着愉快的气氛,剧中人物形象立刻变得立体起来。

但该剧语言诙谐而不媚俗,正如边一笑一角,虽然是丑角,但他的语言诙谐幽默中带有一丝儒雅,将一个刚正不阿、体恤百姓的廉官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贬官记》作为众多泰宁梅林戏优秀剧本之一,具有泰宁地方语言和民间小调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韵味。加之戏剧融合了当地的傩舞、跳神等,也使得整部剧给人一种轻松诙谐的感觉。

3.戏曲结构设置精巧而自然

戏剧结构又称“布局”,即情节的安排,其设置对于整个剧本来说十分重要。判断一位剧作家的剧本是否成功,结构设置的成功与否似乎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

《贬官记》作为新编历史剧,结构设置十分巧妙新颖,围绕着“贬官”这件事而层层展开。开篇便介绍了贬官的事由,引出边、崔二人的矛盾冲突,全篇围绕“升”、“贬”,即“为名”还是“为民”展开了深入探索,环环相扣,最终得出:为名者终将沉入水底,而为民者终将浮出水面的结论。

整个戏剧结构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牵强,顺利成章地凸显出人物、语言个性诙谐而亲切自然的整体风格,同时也支撑起了立体、真实的人物性格,使整个形象的塑造更具多维性。

在结构细节方面,没有多余和生硬的穿插、拼凑及过分缓急,能够充分把握矛盾与情绪的合理分寸是达到剧本结构精巧而自然的关键。从贬官到暗查巧会、探试清白、依法定案再到边、崔二人误会解除,这一条主心架构的安排也是《贬官记》全剧浪潮式剧情的必然呈现,浪潮式的铺展在层次上和节奏上做到了有理有据、思路清晰,循循渐进地在剧情发展中推向高潮且升华了中心主旨。

4.故事情节营造奇特

《贬官记》从一开始便设置了一个十分具有传奇性的故事背景,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因娶青楼女子而被贬官的“花蝴蝶”的故事,使观众产生好奇,也为整部戏的诙谐幽默打下了基调。同时“子虚府”、“乌有县”等新奇的称谓绝非偶然,而是编剧有意告诉观众这部戏是虚的,但故事情节却具有真实性,其中的人物角色不难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整部戏虚虚实实,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具有雾里看花一般的朦胧美,迅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

同时,如果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在该剧本中,编剧其实并没有特意着笔具体交代边一笑为何被贬,边一笑如何的“好美色”等等一系列的具体事件的描述,而是将所有的真相借用旁人之眼向我们展示,让我们通过旁人的言行,自己深入体会其中奥秘,引起观众的思考,使得观众与剧本产生一种心灵上的默契。

《贬官记》的艺术特色是多样的,以上所提的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多样、语言幽默诙谐、戏曲结构设置精巧自然,以及故事情节营造奇特等方面,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保护传承措施

《贬官记》作为梅林戏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较好地体现了泰宁梅林戏在戏剧语言、戏剧角色、戏剧服饰、戏剧音乐以及戏剧精神等方面的个性和特质。从真正戏剧艺术的专业领域拆解《贬官记》的文化和现实意义,挖掘其深层的传统美德、人生观、价值观及审美内涵,是保护与传承的良好途径,才能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从1979年,恢复建制,加强剧目建设,新编历史剧《贬官记》在省第18届戏剧会演中获奖,到1992年,泰宁县梅林戏剧团在泉州市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中国南方“天下第一团”调演,《贬官记》获优秀剧目奖、演出奖、演员奖,《贬官记》就始终引领着梅林戏的传承与弘扬,这也有力地说明了《贬官记》自身独具特色的艺术价值和与时俱进的文化素养。

戏曲艺术的传承首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贬官记》真正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因受到文化发展的地区性、专业性、体制性及不平衡性的相关影响而没有被广泛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这就需要我们多种多样的方式扩大其受众对象。比如可以将其植入中小学教科书中,引导中小学生了解《贬官记》针砭时弊直击社会问题的戏剧题材。将其带入高校,让大学生学会鉴赏音乐曲牌二簧、西皮等戏剧音乐的艺术特色,熟识先行、旦行、花脸等戏剧人物的身份、地位、忠奸,品味民间朴素、粗犷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更为全面深入地认知《贬官记》的价值,发挥其传统价值判断、价值审美的塑造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具有创作剧本能力和兴趣的大学生,与泰宁县梅林戏剧团合作,为《贬官记》提高其传播力度和接受范围,献谋献策。

《贬官记》作为梅林戏的优秀剧目,是徽调经浙江、江西两路传入泰宁后,与当地方言和民歌小调、道教音乐相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剧种。它具有徽剧声腔、调式上的原始形态,也融合了流传途径江西、浙江等地的民间特色,整体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因此,组建专业新编团队对《贬官记》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域特征、创作元素以及价值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才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其以现代形式重新展现并被广泛接受的出路,而不是简单模仿和复制。《贬官记》在沿袭历史并进行新时代、新形式、新文化背景下的再度创作,应注重把握中间环节诚恳和有效的实施态度,既保证《贬官记》得到真实原味的呈现,又要尊重社会需求和接收方式的革新,辅助以影视、纪录片、广告等题材的《贬官记》,亦或是励志、青春、诙谐等版本的《贬官记》,旨在更科学合理地扩大《贬官记》的知名度,发挥其潜在的文学艺术价值。

传统剧目《贬官记》如何与经济接轨,应是一个产业性与文化独创性相对独立而又统一的问题。产业性强调《贬官记》所涵养的经济价值,而文化独创性强调其艺术特质的保留和宣扬,两者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走出《贬官记》保护与传承的困境。相对于传统的舞台表演、区域特色旅游,《贬官记》的产业链条还是比较保守和简短的,而文化艺术的经济价值体现在艺术的不可复制性和独创性。《贬官记》有自身特色的剧情、方言、曲牌等,都是其经济价值开发的出发点,例如,将其剧情进行加工后在影视上得以展现,可以获得票房收益;剧中曲牌加入流行元素,获得新启发和新卖点等等,这一切都有可能增加《贬官记》在经济上的收益。

结语

作为曾获得多项殊荣的优秀剧本,《贬官记》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而极具泰宁地方特色的语言特点、精巧而自然的戏曲结构设置,以及奇特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展示了泰宁梅林戏多样的艺术特色,突出了邪不胜正、廉政等主题思想,是一部极具艺术魅力、研究价值以及现实意义的经典巨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体制、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如此优秀的剧本——《贬官记》都面临着许多的困境,更何况众多名不见经传的泰宁梅林戏剧本呢?因此,我们要注重对泰宁梅林戏剧本的传承保护,创造一条泰宁梅林戏剧本的保护传承的综合性道路,避免让它们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而本文对《贬官记》的探讨,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对泰宁梅林戏剧本的重视。笔者学识和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三明学院 文化传播学院)

作者简介:雷克,男,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在读学生;

指导老师:林阳华,男,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参考文献

[1]闻史.泰宁梅林戏的形成与发展[C]//三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金湖奇葩——泰宁梅林戏史料专辑,三明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6.

猜你喜欢

泰宁梅林云龙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三下乡”活动进泰宁 全国妇联温暖送姐妹农家
吃梅子
苏云龙作品
周云龙教授
泰宁生态旅游环保意识模糊综合评价
像妈妈一样
像爸爸一样
瞻仰泰宁龙安“红军崖”
云龙湖浮游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