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结构性思维把握本土设计

2015-05-30黄丽帆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艺术

黄丽帆

在西方设计界如掘金般的借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大流中,以及中国设计界的有识之士对于“本土设计”的强烈呼吁下,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开始有了意识上的回归。 “本土设计”势必会成为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原创力是推动本土设计走向国际设计舞台的主要动力。而当前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来源于西方设计理论体系,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构架也主要是建立在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基础之上,并以西方的艺术设计思维方式作为大框架进行延伸发展的。在这种思维体系下,虽然中国本土的文化性符号大量被借用,但是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却没有深入到精神内涵层面。如何真正的从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出发做出有内在文化沉淀的本土设计就需要我们用一种结构性的思维去把握设计艺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谓结构性思维就是指从结构的视角分析事物的一种方法,强调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客观事物,并从中寻找最优结构,以获取最佳系统效能的思维方法。真正的中国本土设计是应该以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作为大框架,参考西方艺术设计的思维方式,并将其转化为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适应中国国情的一种“构架”手法,恰当的将传统文化做一个全新的演绎。

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经历了要不要传统?要什么? 以及怎么要?这几个重要阶段。中国的艺术设计自发展之初就受到西方艺术设计理念的强烈冲击,在要不要传统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甚至出现否定传统的错误理念。在这个设计思潮中本土设计举步维艰,落入了一种尴尬境地。诸多教育者与本土设计师们发现对西方的硬性模仿,根本无法呈现给世人具有足够影响力的设计作品,一味的跟随却很难超越。总结经验,反思过往,发现传统文化的光华不容忽视,民族性的文化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因此我们就必然要考虑如何从传统文化的内涵出发,把握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准确解读传统文化元素,并使其以一种全新的姿态重新回归到设计的领域中来。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当下的中国设计界已经有了意识上的回归,而这种回归就本土设计的发展而言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善用传统文化符号,如何从本质上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世界设计舞台上大放异彩,怎样才能够获得理想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呢?这是我们当下所要探索的问题。

“真正的传统是社会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而不是静止,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本土设计语言,必须将传统重置于当代文化之中切合设计所要表达的主题,用现代人的头脑去理解,结合当下的审美角度去演绎表现。把传统文化的精神放到当下加以融合、改造、创新和应用,从而使其富有时代特色。在传统文化中探寻本土设计,并不是要舍弃西方的设计理念,我们的目标是让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舞台,所以我们可以结合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和观点去反观我们的传统文化;用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我们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丰厚文化,去发现一种根植与于我们民族的本土性,能够打造具有本土语境的设计语言,去寻找某种可以表现、识别、解读我们传统艺术中渗透我们民族的智慧、意境、精神的“中国特性”。重新架构起一套正确的设计思维模式,这不仅为找到“本土设计”寻觅了正确的方向,也为国际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了来自本土的力量。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需要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在一个完整的文化区域中才能得以整合。就如当下诸多设计师所认识到的那样:真正的设计全球化是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的多元融合,而不是趋向于单一文化的一枝独秀。我们不能将全球化跟西化混为一谈,学习西方的近现代的设计思维,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必须掌握一种对于本土文化合理诠释的现代性语言,将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跟现代艺术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其推向世界艺术设计的舞台。本土设计的根源仍然在于传统文化,只有在传统文化得以充分重视以及发展的大环境中才能做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设计。

所谓本土设计是一种带有本民族内在精神文化的设计,扎根于本土文化的沃土之中,继续创造和延续新文化的行为.历史的沉淀是新文化的根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原有的传统形态也在发生适应时代的变化,来自于本土甚至是世界的新的推动力使本土设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丰富和更新。如何让本土设计在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的洗礼中以及来自于世界范围的新观念的冲击下不至于疏离了他本应该有的传统内涵?如何守护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中一切优秀的部分,成为我们今后艺术创造中努力创新的源泉?如我们所知文化是一切艺术形式的根源,艺术以文化为导向,以文化为依托。回顾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流传了不可胜数的经典之作,宋瓷作为其中一种,铸就了华夏数千年文明史上不可跨越的高度,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宋瓷艺术以端庄典雅,质朴无华,含蓄隽永的美学特征著称于世.其典雅内敛,超然绝俗的气韵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文化的积淀所造就的,宋代瓷器釉色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受益于传统美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美学的旨趣相投。宋代美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崇尚自然之风韵,把自然朴素之美作为理想之美的典范。这种对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对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中国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宋朝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空前的提升,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分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史尧弼在《策问》中认为:“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陆游在《吕居仁集序》中也认为:“宋兴,诸儒相望,有出汉唐之上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理学禅宗的盛行形成了一个时代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这个体系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思想到行为上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民众,从生活到艺术人们都在追求传统美学中所倡导的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和善之美,和合之美,艺术形式在这样一种成熟的思想和文化的导向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特点.这样的一个文化背景为宋瓷的辉煌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创作上表现出富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趣味,成为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特色的经典之作。

如何去调整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思维结构,做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我们除了反观历史,同时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艰难的发展历程也让我们获得了诸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在西化的大流中我们必须坚守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身份,只有在群体意识中保持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在以传统为基础的思维中积极发展现代设计,才能使中国设计的价值获得世界的认可,并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出中国设计的标签。我们以往面对传统的态度让我们体会到如果我们忽视传统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将失去我们的独特性,同时也会被淹没在世界设计艺术的大流之中。而世界现代艺术的发展进程又让我们看到,现代生活需要我们不停的调整步伐跟上节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否则所谓传统只能成为一种束之高阁,仅供欣赏的文物。这也让我们体会到对于传统首先要有一种崇敬的态度,传统历经了时间的考验,具有的积极精神,对后人有永久的启示作用和借鉴价值,值得我们去敬畏和瞻仰。由敬畏到重视从而引发人们用全新的思维去解读探索传统文化,并以一种新的形态展示给世人。传统是我们生根发芽的土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我们吸收着这样无比优厚的养分,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这块土地持续为我们提供给养,如此便需要我们用新思维去灌溉,用新兴的设计力量去耕耘.从改革开放到当下我们一直在学习和寻找的就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联系起来的纽带,探索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为本土设计指明方向。当我们不尊重传统时,我们既无法感受传统的恢弘之伟,传统亦将无法为我们提供滋养,那么我们如何为我们的本土设计寻根溯源?

只有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从思想到行为习惯继承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始终清醒的认识到文化是一切艺术创造的源流,只有依附于民族文化,中国本土设计的思维框架才有望被架构起来,我们必须重建传统意识,理清思维结构,把由外而内的被动,转换成由内而外的主动。本土设计的要义便是要求我们从观念层面找到传统的精髓。“对传统的零散化吸收和将传统平面化的做法可能妨碍了传统精髓的复兴,这是当代艺术活跃但易苍白的诟病。对传统的吸收重要在于精神上集采传统的义理,在观念层面通达传统的启示。”对传统的继承不止停留在某种符号的继承,更是内在精神的继承,亦是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充分发扬传统文化,就本土设计而言文化是比传统的技法、符号、形式更为强大有力的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项目名称: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融入研究,项目号:51340032311301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星.云.海》
《花月夜》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