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口译教学的瓶颈及对策
2015-05-30邓中敏
邓中敏
摘 要:口译已成为众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但因其生源、师资、教材配套等限制,开展口译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制定合理的对策以推动独立学院口译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独立学院;口译教学;对策
近年来,多所独立院校响应了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将口译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必修课。然而,相对于普通高校,独立院校口译教学起步晚,师资弱、学生基础差等瓶颈凸显。因此,探讨独立学院如何立足现有资源,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口译人才至关重要。
一、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学定位
口译培训教师要清楚学教学对象特点,准确地定位其口译课程性质,即:目前开设的“口译课”是“英语专业必修课”还是“口译专业课”。这两者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从现阶段看,独立学院的口译教学是属于前者,它对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要求较低,符合实际情况。
二、现行口译教学模式
基于本科口译教学现状,主要有四种比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厦大模式、广外模式、微格模式、3P模式。厦大模式也被称作技能化口译教学模式,是由厦大教授林郁如等提出的,其口译公式为:成功的口译=口译技巧+理解+职业准则的运用。广外模式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仲伟合提出的口译教学模式,它将译员的知识结构划为三大板块,即:语言知识版块、百科知识版块、技能版块,它的口译公式为:KI =KL+EK+S(P+AP)。微格教学源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后逐步运用于口译教学中。微格教学的环节包括:事先的学习和研究(口译词汇与主题知识准备)、确定培训技能(口译笔记技能等)、提供口译示范、微格口译实践、反馈评价(重放录像、自我分析、讨论评价)、反思与再循环。3P 模式根据口译的具体过程将口译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译前准备阶段、现场口译阶段、译后总结阶段。
三、基于独立学院口译教学的改革建议
鉴于独立院校口译课程的教学性质与特性,建议其口译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
独立院校的口译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理论讲解为辅。口译中的困难不一定只是语言方面的问题,教师应通过理论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口译训练从而找到解决方案,如短期记忆、口译笔记、主题思想识别、目的语重组、口译应对策略、译前准备、演说技能等。在实践训练中教会学生听取主题思想,处理信息,然后利用自身能驾驭的较简单的词汇与句式来传达意旨。
(二)教学设计
独立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基础偏低,如果其人才培养计划盲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则会挫伤学生口译训练的自信心与积极性。而教学设计的培养目标太低,那么则无法与普通高校相竞争,就业会困难。因此在口译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设计教学,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课前积极准备专题词汇,自纠语法错误等,课堂上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现实场景,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加大训练强度。
(三)口译教材及语料选择
随着口译教学以及口译教学研究在高校迅速的展开,可供教师选择的口译教材与网络上的教学语料也日趋增多。笔者认为,教材与语料的选择应遵循两大原则: 第一,选择难度适中的教材与语料。第二,教材的选择要多样化,充分利用网络上时效性强的大量语料,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优化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大三每周2课时的口译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口译训练中,语法与听力是学生的两大主要障碍,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语法结构混乱,听力薄弱影响口译表现。因此,在大二一年增设口译相关的口语与听力课程,再进入口译技能训练时才可能使学生尽快适应并真正掌握口译专业化技能,达到较专业化的水准。
四、结语
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口译市场需求现状,独立学院一方面要积极从其它高等院校汲取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要主动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实用性的双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慧双.口笔译概论[M].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仲伟合.口译训练:模式、内容、方法[J].中国翻译,2001,(3):32.
[3]郭兰英.口译与口译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
[4]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