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5-30王春霓朱冬梅
王春霓 朱冬梅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本文简要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其成效。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大学英语教学 应用
【Abstract】Formative Assessment is effected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Formative Assessm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
一、引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一般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考勤为辅的这种简单直接,便于操作的“终结性评价”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以一次性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既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也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在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已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实际,引入“形成性评价”,形成全面多元的考核体系。
二、形成性评价概述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在整个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养成态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价,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反馈,并将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以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形成性评价最早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提出。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B.S.Bloom)(1971)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为了教学过程服务的,是为了改进教学,获得反馈和信息的一种系统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美国建构主义学家菲尔德(Von Glaserfield) 提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过程不应是教师向学生进行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能够运用个体学习策略和方法,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学评价不仅要评价教学的结果,更要评价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根据自身学习需要调整学习策略,取得新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Dr.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各种基本智力,每一种智力又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判断一个人聪明与否,成功与否的标准,也应该是多样的。教师应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去评价学生,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智力优势领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可见,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一种动态、全面、多元的评价方式。它的目的是发现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三、形成性评价在我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期末比试成绩占大比重,平时成绩占小比重且大多是教师凭印象给分;教学内容仅限于普通英语,综合课与视听说课的课时比例为2:1。2013年9月,我校自主开发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大学英语教学也做了相应调整,综合课与医学视听说课的课时比例调整为1:1,充分保证了医学英语的教学课时。开设周期为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共四个学期。第一学期,实验班与对照班均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进行考核,即学生的考试成绩由期末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评价内容主要为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由听力、词汇、阅读、翻译四个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作业完成两项构成,因此,评价主体为任课教师。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整体情况差距不大,大部分学生考试“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机械背诵课后练习答案以求“命中率”,教学根本没有达到培养方案的预期目的。第二个学期,在实验班引入形成性评价,方式仍以期末笔试成绩(70%)加平时成绩(30%)构成,但平时成绩不局限于考勤和作业,增加了课堂表现、口语测试和英语活动参加情况等量化体系。期末成绩显示,实验班的学生英语水平整体高于对照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发挥,课堂参与性也有所提高。第三学期,两个班均引入形成性评价,同时加入学生自评与互评环节,形成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从目前三个学期的评价结果来看,引入形成性评价后,学生的医学英语的学习策略、习惯和态度均有明显变化,学习热情得到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能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形成性评价,首先教学内容不再仅限于语言知识的教授和考核,还增加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策略、协作精神、创新性和自主性等方面的考核,学生不再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望而却步,从而提高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其次,教学评价主体不再是教师一人,增加了学生自评与互评,综合衡量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再者,教学评价方式不再局限于考试、考勤,增加了课堂测试、阶段性测试、提交录音材料、参加相关英语活动等多个项目,学生的各项智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也因此达到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ardner H.Multiple Intelligences:The Theory in Practice[M].New York:Basic,1993.
[2]郭茜,杨志强 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5).
[3]王华,富长洪 形成性评估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外语界,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