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理论在公示语翻译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30董苗苗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维转换生态翻译学

【摘要】生态翻译理论由著名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从生态视角对翻译学进行了阐述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公示语开始在越开越多的城市出现,然而公示语英译的质量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外国友人的需求。本文将对生态翻译理论在公示语英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来阐述其在公示语英译中的的指导性作用,旨在为公示语英译规范化做出些微贡献。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公示语翻译 三维转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由此催生了很多学生选择在大学学习翻译专业。公示语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不规范的公示语翻译不仅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更为他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了一系列的翻译数据分析后,本文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对公示语翻译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探讨其在公示语英译方向的指导性。

一、生态翻译理论简介

1.生态翻译发展背景。生态翻译理论最初于2001年,由著名学者胡庚申(2003)提出,并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六十年代,社会意识开始由工业化向生态化转变,人们的生态意识在逐渐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生态的重要性。二十一世纪初,对于生态翻译的研究逐渐增多。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公示语的英译均采用“借来”的翻译方法。然而,这种方法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毫无疑问,译者可以借鉴他人的翻译成果,但事实上,中国目前没有一个完整的语料库可供翻译人员借鉴,且翻译标准也并不统一。

2.生态翻译概念。生态翻译理论是对于翻译的一种生态尝试,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的翻译研究范式,是译者在翻译中所进行的适应与选择。其中心点即是关于译者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该理论不仅涉及到翻译理论,更关系到翻译教学实践中的翻译方法和翻译进程等。生态翻译的翻译策略叫做多维度适应选择,其关键就是三维转换,包括语言转换,文化转换,和沟通转换。

二、公示语英译研究现状

1.中国的公示语翻译。自1980年代以后,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在逐渐系统化。“公示语”第一次出现在一篇题为《英语的特点和汉英翻译公共标志的知识》的文章中。在此之前,相关的研究常使用“标志语”,“标识语”等。现在,公示语的翻译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过去十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公示语翻译教育教学产生兴趣。黄友义先生(2005)关于公示语翻译发表了演说。在他的演讲中提到,公示语翻译显示了我们国家的文明和文化,翻译教学时应注意他们所对应的汉语语义。2007年,戴宗显(2007),指出语言使用水平可以反映我们的文明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环境就是我们的梦想,然而许多不和谐的方面,如不当使用我们的母语和外语。也许会是这个梦想实现的障碍。

2.研究创新点。在之前的汉英公示语翻译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将翻译学习及使用者的失误原因总结为文化差异,翻译水平的限制和原材料的误解。译者应该具备对外国人信息需求的理解能力,即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但是公示语的学习更需要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指导。

三、公示语翻译教育教学中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

生态环境包含很多方面,如语言、文化、交际、作者和读者等。因此,该理论在“多维度自适应选择”方面的核心就是语言维度,文化维度,交际维度。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使用语言来相互沟通。因此,语言是交流的关键,它不仅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沟通的媒体。如果人们想要沟通顺畅,他们必须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他们还须了解对方的文化,避免造成交际麻烦。根据胡庚申教授的意见,生态翻译理论的翻译教育教学方法即是“三维转换”,语言维度需要目标语中语法的使用是绝对准确的。这方面包含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文化维度强调文化的理解和传播,包括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系统。交际维度关注翻译中的交际意图。

1.语言维转换。在通信中,人们使用语言相互理解和了解他人的文化含义。翻译学习者的职责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使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在不同的国家中有不同的文化,翻译学习者应该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这样,他们才可以成功的将源语言翻译成目标语言。根据胡庚申教授的理论,翻译学习者应该去适应与选择以判断语言维度的正确与否。

2.文化维的转换。人们住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他受到自己的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熏陶,产生自己的文化习惯。文化是与人们在他们生活中的行为爱好。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可能有着极其相反的文化信仰。所以翻译学习者在翻译实践时,文化维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3.交际维转换。根据胡教授的理论,在生态环境中,交际维度是由翻译学习者为了适应目标语言的交际习惯而做出的选择。在翻译中,从交际维度出发,翻译学习者应该理解源语言的意图。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交际习惯,汉语习惯委婉,而英语的语言习惯则更直接,这就需要翻译学习者在翻译实践时加以注意,区分不同的交际维度,加以转换。

总之,根据生态翻译理论和自然生态理论,生态学概念应用到到翻译教育教学领域是具有可行性的。它为公示语英译教学带来了新的视角。许多学者已经意识到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意义,事实上,这一理论可以在公示语的翻译教育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和发,蒋璐.公示语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2]黄友义.从翻译工作者的权利到外宣翻译[J].中国翻译.2005.

作者简介:董苗苗,女,1991年7月9日,辽宁葫芦岛人,沈阳师范大学,11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方向)。

猜你喜欢

三维转换生态翻译学
从《老炮儿》中粗俗语英译再看生态翻译三维转换
译员角色空间内的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
从生态翻译学看翟理斯《罗刹海市》英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翻译
外宣英译改写策略的生态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