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里哀喜剧的讽刺性对法国人幽默感的影响

2015-05-30查文韬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莫里哀幽默感喜剧

查文韬

摘 要:出生于法国的著名戏剧家莫里哀,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创作先驱,他创作了大量的古典喜剧。可以说是开创了古典主义喜剧的先河,他的作品对整个戏剧界尤其是喜剧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他的喜剧作品对法国人式的幽默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莫里哀喜剧作品出发,从其中极具的讽刺意味来分析其作品对法国人幽默感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莫里哀;喜剧;幽默感;影响

莫里哀,本名是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他是法国鼎鼎有名的喜剧家,同时也是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开创者。我们知道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优秀人才,但他更是古典主义喜剧的开创者,在整个欧洲戏剧史上他都占有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从小接受贵族教育,但他出人意料放弃家族权势转而从事并不被人看好的戏剧工作。因受到家人的强烈反对果敢地离开了他的家族,流浪在外长达十几年。但恰恰因为他在流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历,由此创作出了很多令人百看不厌的佳作。莫里哀式的喜剧从类型到样式都极具多样性,喜剧中往往带有闹剧的色彩,在幽默风趣之中也包含着严肃。

一、莫里哀的创作指向以及他人对他的评价

莫里哀的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是文艺复兴时期,正处于资产阶级逐渐繁盛而封建阶级已经逐渐没落了的年代。他一方面同情劳苦大众,另一方面不断地批判昏庸腐朽的贵族,以欺骗大众为生的僧侣,装腔作势的地主,滥竽充数的“才华横溢”者,还有总是欺压穷人的资产家,自私小气的铁公鸡放高利贷的人,他细致描摹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统治阶级的丑恶的嘴脸。不过那时的他尚没意识到正在壮大的工人阶级,所以他往往擅长于描写被讽刺者手下被压迫的人,来树立起他们正面积极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作品中“正义使者”往往以巧妙的方法让受嘲讽者被当场揭穿伪善的真面目,在观众的哄然大笑中受到该有的惩罚。

歌德曾经这样评价过莫里哀:他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他的喜剧接近悲剧,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而法兰西戏剧院是这样来描述他的:他的荣誉什么也不缺少,我们的光荣却缺少了他。

二、莫里哀喜剧的滑稽讽刺手法

莫里哀式喜剧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中含有的意味往往值得一探究竟,和古典主义悲剧有所不同的是,他的喜剧并不是间接委婉的批判现实,而是则是用最直观的手法简单直接演绎着身边发生的事情,他认为喜剧一定是取材于日常生活贴近提倡生活并且一定要表现出现实。他对于人情世故总是观察入微,对周遭发生的事情往往比普通人深入几分,同时因长时间的漂泊而拥有的丰富经历也为他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创作素材。

莫里哀很大一部分喜剧里面都有着极为激烈的斗争意识,这一点恰恰吻合了君主专制的独特要求,在他的作品中,用细节描写制造出人意料的笑点,以笑来抨击封建和罪恶,你明明觉得可笑,同时也觉得这是莫大的悲哀。

他最擅长的是运用细节来达到夸张和讽刺的效果,他在描绘达尔丢失的食欲时,偏偏说他一个人可以吃下六个人的食物,正是通过这样的夸张的大肆渲染的笔法,来达到搞笑的目的的同时,让读者显而易见的看出他内在的虚伪本质,让观众作为旁观的一员也忍不住去揭开他伪善的面具。

莫里哀总是擅长把握滑稽场面的刻画,比如通过一些滑稽场面的表达,在笑声中抨击了封建恶行,阿巴公对自己儿子的放债这个情节,观众在大笑的同时觉察到其中的讽刺和可笑,当然也得到了愉悦的艺术享受。

以艺术来讲述现实,以喜剧来极尽嘲讽。莫里哀的喜剧是一种含笑的讽刺,尽管他所有的演绎都是为了抨击,但是却能巧妙的让对方在没有防备之下大声嘲笑着那些依据他们的原型作为基础而创造出的精彩有层次的“搞笑”人物,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以及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绝佳的讽刺。

三、莫里哀喜剧的滑稽性对法国人的影响

法国自始至终都是热爱幽默、喜欢搞怪的民族,你或许不知道的是,我们现在在过的愚人节正是法国人开的先河,不仅是节日中,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是充满了各种幽默和快乐。法国人热爱笑,不管是放肆的嘲讽还是精致的幽默。法国人喜欢自嘲,也喜欢明明白白嘲笑别人。这并不是充满恶意的,看似充满“恶意”的玩笑,其目的不是为了让人颜面尽失,而是为了触动被“笑话”的朋友,从而使他明白些某些道理和事实。这样的民族特色似乎跟莫里哀的喜剧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法国人善于利用精致的讽刺来嘲笑或是教导别人,使用的方式夸张而且搞怪,实则是与莫里哀的喜剧讽刺文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莫里哀喜欢用较为直接的方式描绘甚至利用夸张滑稽的手法去批判昏庸腐朽的贵族,以欺骗大众为生的僧侣,装腔作势的地主,滥竽充数的“才华横溢”者,还有总是欺压穷人的资产家,自私小气的铁公鸡放高利贷的人,他细致描摹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统治阶级的丑恶的嘴脸。

法国人的幽默方式不仅是受到了莫里哀喜剧的讽刺手法的影响,更是受到了莫里哀剧作品中人物的感染,正是他笔下的那些机智灵巧的正面人物,往往以巧妙的方法让受嘲讽者被当场揭穿伪善的真面目,在观众的哄然大笑中受到该有的惩罚。法国人沿袭了莫里哀式幽默,也变得异常精明,将幽默上升到了一个高智商情商的程度。

四、结语

最后就是法国式幽默的目的,他们并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他们只是表达出自己的不满,并且希望对方能予以改正,这也正象征了莫里哀讽刺艺术的目的,希望人们追求真善美。莫里哀独特的喜剧讽刺手法给后来的法国式幽默做了很好的范本,让如今的法国式幽默成为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交流方式。

参考文献:

[1]何小丽.莫里哀喜剧中的小人物分析[D].西南大学,2014.

[2]胡彬.浅析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莫里哀的喜剧艺术特色[D].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8.

[3]王岩.论喜剧性笑的发生及其美学效果[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莫里哀幽默感喜剧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400 岁莫里哀在法国“无处不在”
幽默感拯救计划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赢得生前身后名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蓝色的爱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