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2015-05-30刘务传
刘务传
[摘 要] 新课改以来,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作为教师,应想方设法应对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所出现的问题,以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118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江西省的教育工作者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积极探索新课改和大力推进高考改革的热潮中。
近几年来,江西省大力实施教育资源整合,撤并乡镇一些中学,整合教师和硬件资源到市,在提升区县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但新课改以来,生物实验教学方面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体现着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一些共性。
一、新课改后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现状
1.实验室设备仍是旧教材配套遗留,新教材中新加 的实验无法进行,现存的设备仪器使用力度也有待提高。
2.具有一定生物专业素养的专职实验教师配备很少,兼职教师又受其专业和工作限制,使得实验教学效果一般。
3.教师和学生对于实验的理解和重视不够,认为实验课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和验证。
4.陈旧的“讲授—演示—验证”实验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新课改思想要求。
5.教师、学生实验课前准备不足,应该由实验呈现的知识因为准备不足常常转为教师讲述实验。
6.实验课的考核评价制度单一,没有专门的实验评价方案。
7.部分学校对实验教学管理不重视。
8.由于得不到重视,生物课时分配明显不足。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1.立足教材、学情,精心设计实验教学 。
在实验教学中,对于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如何渗透、实验选材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步为什么这样做、实验结果和结论分析、实验误差的可能性分析、实验评价体系等方面,教师应进行精心的设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合作探究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挖掘出实验操作之外的知识。例如,在“有机物鉴定”实验中,双缩脲试剂在浓度、用量和AB液顺序上有严格要求,但在实际实验中偶现学生先加GuSO4溶液再加NaOH溶液也出现紫色反应的现象。面对这样的“事故”,需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提前预估实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教学预计,把“事故”转换为“机遇”,作为一个探究性问题继续进行实验,验证发生紫色反应的条件是不是一定保持碱性环境。
2.突破局限,创造条件更好地进行教材的指定实验 。
新教材共要求进行19个生物实验,绝大多数实验都能不受实验材料和仪器限制而进行,但有些实验却较难进行。如观察胞质环流和叶绿体实验选用黑藻和水绵进行实验,这两种材料在西北地区很难培养,但可以用鲜嫩的菠菜叶代替;吉安地区稀见白化、并指等遗传病,调查色盲又担心影响学生自尊心,对此可以单双眼皮等性状做调查。教师
对于难以进行的实验不能放弃,转为直接讲述,应发挥个人能力去开发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3.建立生物实验评价系统 。
除了对生物实验学生的综合评价外,还要注重对生物实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除了进行实验报告册或考试成绩的量化评价,还要有质性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描述和记录评价。例如,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首先教师要制作表格让学生对实验的每一步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内评价,如取材3~5mm是否达到了标准,解离时间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等等。评价项目应该设置相关的分值使之形成量化。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需要每一位学生全程记录,在实验结束后完成实验报告册和纸笔测试题,教师对学生绘制的分裂图像进行评判修正,实现对每一本实验报告册的结果和过程评价。同时,学生还应有对本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反思及改进方案记录,并将这样的自我评价装入“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保存。
4.尝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模式 。
教师必须要对实验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从分组策略、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以方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既是能力的要求,也是人格发展的必须,在合作中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的奇妙和魅力。允许提出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跑”出课堂,联系生活,这是产生探究的根源。教师建立一套成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并认真落实,真正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除此之外,我们殷切盼望教育及学校主管部门能加大对生物学科和生物实验的重视;教师能引导学生去关注、重视实验,因为生物学科和生物实验的价值远远不只局限于高考取得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一个人理性思维、动手能力、人格发展的开拓。
(特约编辑 安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