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学案”导学策略
2015-05-30黄泽夫
黄泽夫
[摘 要] 在生物课程中渗透信息素养教育,是为了辅助和配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而组织和安排的,信息素养可以渗透到生物课的授课、作业、实践、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中。这种渗透式教育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循序渐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研究生物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并结合高中生当前的生物学习特点,提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可行性策略——“研学案”导学。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信息素养 研学后教 研学案 导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95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Paul Zurkowski)提出,它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涵盖面相当广阔的概念,它包括对信息的需求、获取、评价和应用,包括信息的意识与情感、知识与技能。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都要求人必须有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素养”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人类的一项基本能力。因此,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学校,就必须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基于此,笔者通过研究生物学科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并结合当前高中生的生物学习特点,总结出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可行性策略——“研学案”导学。
一、“研学案”导学的内涵
“研学案”是番禺区教育局首创的“研学后教”教学理念下的产物。“研学后教”是以哲学实践论、人脑科学和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目标、内容、对象)为前位,以研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重点、难点、关键点)为原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范式。这种理念的核心是“研学案”,而关键在于“研”,它的主旨是以研学问题为导向,通过逐层深入,引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研学案”导学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
“研学案”是集教材、教案、学案于一体的学生学习文本,是以“研学后教”为理念构建的一种优秀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将教学的“知识问题”转换成“研学问题”,而“问题”的创设是立足于“研学”的基础上,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有效地“学”。把“信息素养”教育的意识贯彻到“研学案”的问题创设中,以“研学案”介导的小组探究模式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要媒介。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目标结构,设置让信息素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合理问题,充分研究“教”与“学”,制定合理完善的“研学案”。
三、“研学案”介导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研学案”可以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探究和课后巩固三部分,也可以包括课中预习与探究结合、课后练习巩固两个部分。以“研学案”介导的信息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研学案”的制定。它需要教师先研究目标、内容、对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检索与收集,依据学生的学情对信息进行鉴别和推理评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知识性信息结构的构建,并加以分析整合,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最终形成“研学案”。
现以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新授课为例,说明以“研学案”介导的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本课的“研学案”设计是以教材内容为初始信息来源,向学生给出背景资料,让他们从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回答问题,并进行探究学习。通过“研学案”问题的驱动和引导,完成细胞膜模型的认知构建,在学生构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过程中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呈现信息
[样例1]资料1
实验①:1895年,欧文顿(E.Overton)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是不一样的: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实验②:1897年,Crijins和Hedin用红细胞做实验,同样也证明分子的通透性与其在脂类中的溶解度有关。
以上资料是19世纪末关于生物膜研究的两个经典实验,教师将其写在“研学案”中,让学生作为信息查询的重要途径。这样的设置有两方面的用处:一是让学生通过对比课本的实验说明与教师的提炼,感知如何处理信息并有效呈现;二是让学生不至于盲目地寻找信息。
(二)创设问题
【样例2】
问题1:依据科学家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认识到生物膜是由_______组成的。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以上是学生需要根据“资料1”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究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置是“研学案”的关键所在。问题的设置有引发思考,引导学习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由浅入深地学习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个内容的作用。本研学案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呈现8则资料,每一则资料后都有相应的问题。在“资料1”下的这些问题中,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看,问题的设置有两个目的:第一,让学生学会分析信息,学会审题。第二,让学生学会判断信息需求。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之后必须能够明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信息渴望
待学生有了对信息的初步感受之后,便可以进行学生信息渴望的调动。如,给定一个模型(见右图),拟设背景知识,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勾起学生对模型的兴趣,进而想办法掌握模型构建的原理。
[样例3]
【拟设背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磷脂是一种由含氮碱基、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性的碱基部分,脂肪酸“尾”部是疏水性的脂肪酸部分。
问题1:请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将磷脂分子置于“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它将如何排布?(请一对“学习伙伴”上黑板演示)
问题2:磷脂分子为什么如此排列?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些溶于脂质和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性不同?这些现象是细胞生活的环境决定的吗?
通过对模型特点的研究和问题的引导,调动学生对信息的渴望,让学生主动想办法寻找信息并解决自己的疑惑。
(四)信息收集
在此过程,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是“研学案”的制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主线,以“研学案”的创设问题为探究的起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把学生求知的触角从课堂教学伸向广阔的生活时空。
[样例4]资料5
时间:1959年。
人物:罗伯特森(J.D.Robertsen)。
实验: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由“暗-亮-暗”三层结构构成。
提出假说:所有的生物膜都由_______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_______分子,两边暗层是_______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_______的统一结构。
问题1:你能否利用右图表示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排布出细胞膜的“三明治”结构模型?(请一对“学习伙伴”上黑板演示)
问题2:“三明治”结构模型有什么不足?
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与对“研学案”的研学,探索解决模型构建的原因。在此信息探索过程中,学生在“研学案”任务的驱动下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信息,并将自己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即信息的管理过程),通过与研学小组成员的信息交流,最终制订方案将信息进行有效表达。
(五)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容量和信息群的复杂度决定了信息处理所面临的挑战。其值得讨论的内容很多,如搜索、排序、检索、推理等。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信息能力要求较高的高考题,其呈现的信息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纯粹的阅读只是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学生必须透过创设的问题从背景知识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因此,信息处理能力培养也必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来。
[样例5]资料6
时间:1970年。
人物:弗雷(L.D.Frye)和埃迪登(fH.Edidin)等。
实验:将人和鼠的细胞膜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后,让两种细胞融合,杂交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种荧光抗体均匀分布。
资料7: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磷脂双分子层厚度变小。
问题1:对资料6的观察和资料7的实事,分别得到怎样的动态现象?推出什么结论?共同说明了什么?
问题2: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什么?结构决定了功能,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尝试推测一下细胞膜有什么功能?
让学生学会判断“研学案”提供的已知信息是否能够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学会将图像信息和文字及其他符号信息进行整合;学会通过识别、抽象(概念化)、总结(详略)、推理等方式进行信息处理。
(六)信息输出
信息输出能力,是指学生在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用目标语对自己的思想和对客观世界的理解进行信息传输的能力。它旨在培养学生在研读“研学案”内容后对文中的相关信息或整体内容和结构做出归纳、概括,着重强化学生对文字、图形、表格、结构或层次的理解,筛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以及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文字表述的水平。
[样例6]资料8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尼克森。
通过观察和实验,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膜分子模型,即流动镶嵌模型,并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问题:你能否归纳小结“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请以研学小组为单位展示)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局限于对资料8的解读,必须要对“研学案”进行全面整合,将“研学案”中输入的信息进行收集、处理,然后转化为实际作 答语言进行输出。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输出能力非常关键。因为,信息输出不仅仅是作为学习和考试过程的终端,还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兴趣和热情,是一种实质性的应用能力。
(七)素养提升
为了突显能力的选拔,信息类题型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研学案”导学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流于形式,要有实质性的内容。其主要表现便是在“研学案”中设置精选的练习,通过训练巩固,强化学生信息收集、处理与输出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样例7]
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特殊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请回答:
(1)“血影”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对行使细胞膜功能有重要作用的是_______,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该成分中的_______也就越多。
(2)对红细胞所谓的特殊处理是_______ 。
(3)“血影”中的脂质主要是_______ 。
在生物的信息类题型中,题目经常是用有限的文字、图形或表格高度表达中心内容,有时表达部分也暗含一些提示。因此,学生必须带着题干所设置的问题去解答。通过“研学案”导学模式可不断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促进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平衡,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研学案”导学渗透信息素养教育,是符合生物学习规律的,也是与当前社会信息高度发展相适应的。随着教学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我相信社会对学校关于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也会随时代的变更而改变,但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式与策略的研究会一直进行下去。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孝文.信息素养及相关概念的学术梳理[J].图书馆杂志,2008(4):12-13.
[2] [美]Robert Delisle,方彤译.问题导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王理.信息素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 常正霞.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J].调研报告,2011(8):53-57.
[5] 孙瑞英.新课标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12-16.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