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创新教学设计
2015-05-30宋曙波
宋曙波
[摘 要] 通过对沪教版九年级教材中《几种重要的盐》编写变动的分析,对改版之后《几种重要的盐》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创新了教学设计。
[关键词] 教材 变迁 创新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8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沪教版教材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本文以九年级沪教版
《几种重要的盐》
为例,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及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从《几种重要的盐》位置的改变看教材编写思路的变化
在2011版中,碳酸钙放在《石灰石的利用》中,作为一种矿石来介绍相关碳酸钙的用途以及和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于盐类物质的应用,放在第一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氯化钠、纯碱的用途,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盐有毒,知识显得很零散。
在2012版修订本中《几种重要的盐》内容包括: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的盐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②鉴别碳酸盐的方法;③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去掉了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盐,增加了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相关知识。很明显,新版中对“几种重要的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在学习了酸、碱、盐相关概念和性质之后再来学习碳酸钙这种重要的碳酸盐,进而构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碳酸盐整合在一起学习,使碳酸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改变了原来《酸碱盐的应用》中零散地介绍几种盐类物质应用的形式,可以避免“记流水账”式的教学过程。
二、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如何创新《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设计
【引入】图片“耕云推浪晒盐忙”,设问:晒出的盐,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答:氯化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食盐开始,由图片直接导入新课。因为在2012版修订本中,关于氯化钠的知识已经在第三章《物质结构》、第五章《金属锈蚀》、第六章《溶液》中都有所涉及。
【设问】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获取方式和用途。
【小结】结合学生的讨论给出完整的氯化钠相关信息。
【过渡】再分析氯化钠组成:根据阳离子种类,它属于哪一类盐?答:钠盐。
设计意图: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
【追问】回忆已学知识,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钠盐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附板书记录)
【投影小结】常见钠盐: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过渡】这几种钠盐样品,在同学们桌上都有,只是都没有标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能否将其中的碳酸钠找出来?请说出鉴别方案。(或不能鉴别出来的理由)
【进一步解析】对学生提出的方案、现象、疑问,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从钠盐承接到碳酸钠,并且预设多种可能:①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想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酸反应;②学生也能联系前面知识想到用酸检验;③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用石灰水和碳酸钠反应。
【过渡】根据演示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都产生了气泡,难以区分,根据目前的知识我们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到了高中我们就可以鉴别它们了。
设计意图:渗透理念:知识学习是一个逐步提升逐步完善的过程,许多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将不断拓展、不断完善。
【过渡】结合上述性质,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其相似的性质与组成结构中哪部分有关?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碳酸盐。回忆学过的1~6章知识,咱们还学过一种很重要的碳酸盐:碳酸钙。
设计意图:从阴离子的角度,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
【投影并展示】展示碳酸钙粉末样品,投影“生活中的碳酸钙”:钙片、牙膏中的摩擦剂、大理石洗脸盆、一幅豪华装修的图片等。
【质疑】图片涉及多种建筑材料,怎样证明某材料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讨论方案。
【小结】完整的碳酸盐检验的方法:与盐酸反应产生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验证】学生当场验证教师准备的两块“石材”,看是否含有碳酸盐。
设计意图:从自然界存在的碳酸钙到身边的碳酸钙,将用途与存在结合一起学习,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情境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总结出碳酸盐检验的方法。
【过渡】自古以来石灰石就有很重要的用途,投影天工开物图。
【演示实验】石灰石煅烧转化:
设计意图:请学生做演示实验的助手,描述实验现象,边画流程进行
实验,边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变化及产物。
设计意图:与酸反应是碳酸盐的共性,高温煅烧是碳酸钙的个性,物质结构组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相似处即体现化学性质共性一面,差异处即体现化学性质个性的一面。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善于从已知发现未知、解释未知;体验将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
三、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新版《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反思
1.先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再从阴离子的角度,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使这几种盐的学习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将书本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从常见钠盐中寻找碳酸钠”,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碳酸盐与酸反应的现象有更深刻的体验,为后续碳酸盐的检验做铺垫,也较好地承接了氯化钠到碳酸钠的过渡。
3.在2011版《石灰石的利用》中进行“钙三角”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缺少相关知识铺垫,显得比较被动。2012版是在已经学习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所以学生构建出“钙三角”关系比较顺利,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主动建构的知识掌握更到位,应用时会更自如。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