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常态课的导入
2015-05-30施杰
施杰
[摘 要]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导入让化学课在正式进入主题前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预期,唤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初中化学学习变得妙趣横生,从而提高师生的教与学的效率。
[关键词] 化学常态课 导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67
导入应该遵循下面的一些原则:1.针对性。针对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去设计。2.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导入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新颖性。新颖性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简洁性。简洁性的导入能够节约学生的听课时间。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常态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好课堂导入呢?
一、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可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引起学生知识与情感上的共鸣,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比如,在教学中说到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之间的转化,引用了明朝诗人于谦的《石灰吟》,问学生诗句中暗含有哪些化学知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感叹原来古人的诗词中也隐含有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够抓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二、温故知新导入
温故知新有助于知识的前后联系和相互迁移,从而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新的化学问题与原有的化学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化学认知结构,最后构建新的化学知识。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程度,必然影响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掌握好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逐层设问。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氧气的制备中的药品、装置、步骤及操作要点,然后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
三、趣味故事导入
趣味故事导入就是通过生动形象的奇闻趣事渗透所要传授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课堂富有趣味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精心挑选出的趣味故事要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挖掘出材料中蕴藏的有效信息来为教学服务。如在上《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课时,把意大利屠狗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人带狗进入某山洞,狗死了,人却安然无恙。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作祟呢?学生被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教师趁机引入新课:“想解开屠狗洞神秘的面纱,学完本节课就知分晓。”学生学习兴趣顿生,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设计悬念导入
以悬念作为引发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提问: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实验探究并引入新课。然后在电子天平上面分别做三个开放环境下的验证实验,一个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一个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一个是镁条燃烧。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学生还是保持原有的疑问。最后做一个密闭环境下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整节课学生都在“悬念”中反复思考,得出结论,完整建构了化学反应本质的知识。
五、生活事例导入
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也可介绍先进的科技发展,为学生创设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比如,《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新闻资料和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接着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然后再通过学生独立设计实验、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化学实验导入
实验是化学学科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在观察过程中,学生充满对未知实验的好奇,急于想知道实验中各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这样的心理活动特征,演示实验并提出若干思考题,促使学生有条理地思索问题。如在学习碳酸钙性质时,教师演示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开始出现的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这一实验现象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浑浊的溶液又恢复澄清。学生必然好奇原来的白色沉淀到哪里去了?最后的澄清液体是原来的石灰水吗?面对有别于原先认知的问题情境,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能力必然得到增强。
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要根据内容特点的不同和内容的前后联系来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最终使我们的常态化学课堂成为有效的课堂。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