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5-05-30叶惠玲

关键词:知识产权高校问题

叶惠玲

摘 要:就知识和技术创新而言,高校处于源头地位,因此说有效管理高校知识产权至关重要。而保护意识匮乏和不具备健全的机构等问题为存在于目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这些为对象,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把相关的对策提出来。

关键词:知识产权;高校;问题;策略

在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背景下,更加彰显了知识产权资源的重要性。高校由于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创新技术和知识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国家将数额庞大的资源投入到高校,催生了高校科研成果的不断产生。如今,知识产权管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的助推力。由此,更加彰显了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性。

1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

就创造知识产权而言,其生力军的地位非我国高校莫属,高校不断增加自主知识产权形成和拥有总量。立足必要性和重要性视角,知识产权管理已经被高校充分的认识,高校已经逐步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学校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已经体现在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等方面,而且大学科技园也已经纷纷被设立,这有利于促进转化有市场前途的知识产权,并实现了与高校自身学科优势结合,在战略上规划知识产权。由于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匮乏和不具备完善的保护制度等问题存在于多数高校之中,导致高校知识产权不能充分的利用,甚至严重流失。

2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匮乏 虽然专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已经在部分高校建立起来,而且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由于一些高校管理者还不具备知识产权意识,在发展战略中,并没有纳入产权保护。而一些高校的科研人员,对于产权的认识,还处于肤浅的理解,对其范围和保护对象,还比较模糊。一些科研人员成果申请专利,于条件是相符合的,却不懂得主动申请;有的不去申请专利源于经费欠缺,而一旦泄露了技术秘密,就自然而然的丧失了法律保护权利。

2.2 缺乏健全的知识产权机构 国家知识产权局明文规定,应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进一步落实相关的经费,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必须实现管理人员专业化。而目前很多高校由于专门的法律维权机构匮乏,不具备易于操作的实施细则,法律咨询和知识产权信息不能在科研人员工作中真正发挥出及时有效的作用,导致相应的风险和义务不明晰,不能有效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3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完善 高校不具备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也没有建立完善的保密技术成果制度,有些教师以深造等方式与学校脱离关系,出现把掌握的成果等带到新单位的状况。有些教师退休或调动等,其掌握的技术随之消失。相关制度约束和追究责任在高校和科研人员以及合作单位间匮乏。有的教师从事技术服务和社会兼职,常常为满足一己之私,把技术秘密向兼职单位转移。

2.4 知识产权转化率相对较低 尽管在成果研发上,我国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但由于轻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相对而言投入较少,同时,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服务,出现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局面,造成高校不具备较强的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的能力,出现严重的成果闲置现象, 知识产权具有非常低的转化率。

3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相关对策

3.1 增强保护意识 就高校竞争优势的获得和保护来看,知识产权属于重要策略,作为高校领导者在知识产权的管理方面,应立足于战略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在知识产权工作的倡导与保护上充分的发挥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发挥领导知识产权工作功能。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督促教师系统和全面的掌握知识产权法规系统,及时转变观念,树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使高校教师和科技人员实际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大幅提升。

3.2 健全产权知识管理机构 高校应注重与学校实际相结合,使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能够集中权力和具有较高的级别,在知识产权管理上实现分层次和分阶段展开,实现一条龙管理和服务。管理实现专人专职化,并注重培养知识产权相关管理人员的素质,从而使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理工科专业和法律基础都必须扎实,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娴熟地处理日常有关知识产权纷争。

3.3 完善保护制度 高校应加强监察科技合作,通过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体系,并把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产、学、研”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由于高校与企业之间有了越来越多的合作机会,使知识产权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相应部门应加强合同保护,对校企合作活动实施监督。在人才流动中,教师在调离前需要签订知识产权保护合同,规避学校无形财产的流失,而学校的在职人员,更是要对保密义务予以明确,并要求签订保密协议。

3.4 加强知识产权转化 注重把知识产权及时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现和增值知识产权价值提供保障,确保高校发明和各方面获得收益,这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最有效、最合理的体现方式。秉承创新观念,围绕“产、学、研”结合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把目标定位在产业化和商品化上, 构建知识产权的转化工作。

4 结语

在我国快速增长知识产权背景下,在知识产权组成上,高校处于重要地位,而且高校知识产权在国家科研体制中,可谓是功不可没。纵观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总体现状,还处于探索阶段,亟待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创造和转化知识产权工作,并进一步提高管理知识产权能力。

参考文献:

[1]余俊.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2]马忠法,陆飞.论高校的知识产权战略重点——以知识产权制度目标为视角[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肖尤丹,苏竣.我国大学知识产权政策困境及其完善[J].科学学研究,2010(07).

[4]方琳瑜,丁望斌.中国研究型大学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8(06).

[5]余俊.我国高校技术转移中的知识产权策略[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6]John P.Walsh,洪伟.美国大学技术转移体系概述[J].科学学研究,2011(05).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高校问题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