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扩句和缩句的教学总结
2015-05-30何芳
何芳
【摘 要】语文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我国义务教育从分阶段传授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因素和智力发展的规律,就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扩句和缩句总结教学感悟、提出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扩句和缩句 教学总结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29
语文作为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与生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打好语文基础,培养语言思维能力,在今后理解和学习其他课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分阶段有层次的,它的知识内容基础而广泛,系统全面、由浅入深的传授和学习离不开课堂的互动,符合小学生日常应用和求知的需要。
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1.学习常用的汉字拼音、标点符号、工具书的使用。小学低年级主要要求学生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初步感受汉字形体艺术美感;掌握拼音的声母韵母、音节和音调,能够利用拼音认读汉字;认识了解标点符号的含义并且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学生可以正确的使用字典查询不认识的字词。2.朗读和默读。在小学中段,规范的积累了一定量的文字基础之后,提出了更高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用流利的普通话准确的、略带感情的大声朗读,学会默读文章,理解语句的含义,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能背诵优美的诗歌、字词片段,养成阅读的好习惯。3.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随着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要求学生能够乐于表达和组织语言文字来写作。4.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对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激发对文学的兴趣,自主的阅读课外书,养成热爱自然、乐于观察的生活态度,广泛的积累素材、善于表达沟通。
基于小学语文中高阶段的教学目标,学生应该掌握句子基本的知识内容包括:把字句、被字句、造句、句式变换、修改病句、扩句和缩句、复句、修辞手法等。扩句又称为扩写,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根据表达的需要加上定语、状语和补语等成分,为语句锦上添花,使其表达更加形象具体。相反,缩句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要求将枝繁叶茂的长句精简到只留下主干部分,并且不改变其原意。扩句和缩句都是考察语文的基本功,对于小学生来说,给他们讲解句子结构的组成,例如主语、谓语、宾语等,会有很大的难度,所以需要老师在学生积极配合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方法、总结经验,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教会学生扩句和缩句的技巧。
首先,不论是扩句还是缩句,主干都由三个部分组成,构成了六个基本的句式:(1)谁是什么?(2)谁干什么?(3)谁怎么样?(4)什么是什么?(5)什么干什么?(6)什么怎么样?教学生们分析句子形式,与上面六种句式一一对应起来。例如:给出一个句子“我吃饭。”让学生自己找找看,很容易的,学生们发现与第二个句式是相符合的。由知识的层次结构决定,先学习扩句再学习缩句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类比迁移。
其次,分析句子形式,先让学生们玩一个游戏,请大家用笔在白纸上画一个小朋友,从脑袋到身体再到手和脚,但是,图画上只有线条,没有颜色。例句“我吃饭”这个句子就像我们的一个好朋友,“我”对应着脑袋,“吃”对应着他的手和脚,“饭”就是身体。然而我们想要图画上的小朋友变得更加好看,就需要给他涂上颜色,戴上好看的装饰。“我”的前面可以怎样装饰呢?有学生说“高高的”、“笑眯眯的”、“小时候的”,甚至有学生站起来说“今天早上的”...答案丰富多样,广泛的开动学生的脑筋。接下来,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地讨论“吃”和“饭”前面可以用到哪些词语来使它变得更加丰富。
第三,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意相符我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扩句在三个地方扩,头、身体、手脚前面,也就是说在“谁、什么”前面、“是、做”前面、“什么、怎么样”前面。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用丰富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形象的活动来表述扩句缩句的含义,在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之后,再将主谓宾定状补的语法概念简单的一一介绍。主语是名词,是你、我、他,是小花、小草,一切有名字的事物都可以稱作主语。常见的谓语大多是动词,做什么,是什么的动作或状态;而宾语是接受动作的对象,“我吃饭”这个饭被我吃掉了,所以它就是吃的宾语。
第四,缩句和扩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们通过扩句了解了句子的基本结构之后,抓住句子的主干,去掉多余的部分,但是要注意不要改变句子的原意,包括不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情感、语气等。要做到不改变句子的原意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词组不能随意拆分。例如: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不能写成“树渗出松脂”。
2.怎样判断修饰词。“的”前面的是形容词,“得”、“在”后面的是状语,量词都要删去,否定句的否定词词要保留,构成把字句、被字句的“把”和“被”要保留。例如:“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把碎纸一片一片的捡了起来。”得改为“小姑娘把碎片捡起来。”
第五,对于复杂的长句,句子中间有标点有停顿的,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他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行思考。教师会说“同学们,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什么?”有同学会说是“他”,由前面学习过的主语是“你、我、他”的经验所得,这里体现了学生思维敏捷、现学现用的特点,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但是因为有一个“的”的限制,可以看出“他微微张开的”和”没精打采的“都是形容词,修饰“嘴唇”和“目光”的,所以主语可能不止一个。再问“谓语动词是--”同学们能够很准确的找到“显得”。同时提醒学生注意,标点符号有时候并不影响句子的结构,最后得出答案“嘴唇和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资源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综合运用的机会无处不在,小学生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素材,通过扩句和缩句体会中国文化和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对文字的创造力和丰富的书面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文笔,增强写作的自信,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素养。基础的文字功底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举足轻重,养成良好的语句结构分析的习惯,既能开发学生条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小学生在学习其他语言打好了基础,比如英语课程的语法和汉语就有很大的联系。学习扩句和缩句主要是传授方法、多加练习感悟,但是注意不能死抠语法,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做题很困难,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