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芒果蓟马种群的活动及消长规律
2015-05-30韩冬银邢楚明李磊张方平牛黎明陈俊谕符悦冠
韩冬银 邢楚明 李磊 张方平 牛黎明 陈俊谕 符悦冠
摘 要 近年来,蓟马已成为海南芒果生产最主要的害虫。为弄清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活动、消长规律,采用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对其进行诱集、监测。结果表明:单独黄板或蓝板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诱集效果显著低于黄板和蓝板组合应用的效果,其中以黄板 ∶ 蓝板=1 ∶ 1时诱虫效果最佳;所诱集到的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数量与挂板高度显著相关,其乘幂曲线回归方程为y=278.65x-1.072;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活动高峰为10∶00~12∶00,夜间不活动;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年度消长情况与芒果的物候关系密切,在一个芒果生产周期内,从芒果盛花期至小果期为全年的发生高峰期。
关键词 芒果蓟马;日活动节律;活动高度;年度消长规律
中图分类号 S436.63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Recently, thrip has become one of key insect pests on mango in Hainan Island. Its occurrence and damage degree has also gotten more serious. To clarify the activity, growth and decline rhythm of the thrip population on mango, yellow or blue sticky traps were used for tr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ngle yellow traps or blue traps had less attractiveness to the thrip population tha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raps. The optimum proportion of blue and yellow traps was 1 ∶ 1. The trapped thrip quantities in different heigh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hanging heights of the traps, an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of power curve was y=278.65x-1.072. The daily activity rhythm of the thrip population was similar at different weather conditions. The daily active peak was 10:00-12:00 am and they were inactive at night. The growth and decline rhythm of the thrip population was related to the mango phenology. The whole year peak was from the stage of full-bloom to tiny fruit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go.
Key words Thrip on mango;Daily activity rhythm;Activity height;Dynamics of thrips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15.07.018
自2001年以来,为害芒果的蓟马种类越来越多,种群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生为害程度越来越严重,蓟马已成为海南芒果生产最主要的害虫[1]。已报道的芒果蓟马种类包括茶黄硬蓟马(Seirtothrips dorsalis)、 黄胸蓟马(Thrips hawailensis)、 红带滑胸针蓟马(Seirtothrips rubroinctus)、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威岛蓟马(Thrips vitoriensis)、 褐蓟马(Thrips tussa )、 腹突皱针蓟马(Rhipihorothrips cruentatus)、 温室蓟马(Heliothrips haemorrhoidalis)、丽色皱纹蓟马(Rhipihorothrips pulchells)、横纹蓟马(Aeolothrips fasciatus)[2-4]等10种,此外,还有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色蓟马(Trips coloratus)等种类在花期为害,其中茶黄硬蓟马和黄胸蓟马为优势种[2]。笔者将上述为害芒果的多种蓟马统称为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梁兴慧[5]曾研究了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日活动规律及飞行情况,于法辉等[6]通过不同色彩诱集测定了柑橘园蓟马的活动情况,但是不同蓟马种类、不同寄主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而关于海南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活动、消长规律情况尚未见报道,笔者调查发现,海南不同果园的蓟马种类和为害程度存在差异,参考梁兴慧[5]、于法辉等[6]、Mathur等[7]、陈华平等[8]、李江涛等[9]、Brodsgaard等[10]和Chu等[11]的试验方法与经验,采用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对海南芒果蓟马复合种群进行监测,以期明确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活动、消长规律,为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安全、高效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大学园艺学院芒果种质圃(粗放管理)及海南省东方市岛西林场芒果基地(精细管理)进行。儋州市海南大学园艺学院芒果种质圃芒果种质约20多份,树龄为丰产树,株、行间距为3 m×5 m,芒果品种包括台农1号、贵妃、象牙等。海南省东方市岛西林场芒果基地面积约27 hm2,主要种植品种为贵妃芒和金煌芒,树龄为丰产树,株、行间距为3 m×5 m。试验芒果品种为贵妃芒。
1.2 方法
1.2.1 不同黄、蓝色板组合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诱虫效果 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黄色粘虫板(以下简称黄板)、蓝色粘虫板(以下简称蓝板)、黄板 ∶ 蓝板=1 ∶ 1、黄板 ∶ 蓝板=1 ∶ 3、黄板 ∶ 蓝板=1 ∶ 5、黄板 ∶ 蓝板=5 ∶ 1、黄板 ∶ 蓝板=3 ∶ 1。每小区选取3排种植行,每行12株,共36株芒果树,即每小区挂粘虫板24片;在中间行每株芒果树两侧离植株30 cm处,用竹杆作为支撑,按试验设定的处理,在与植株树冠中部等高的位置水平悬挂1片粘虫板(24 cm×35 cm,佳多牌,下同);处理间留1行作为保护行(不挂板)。于芒果花期进行挂板,分别于挂板后1 d和6 d调查粘虫板上诱集到的蓟马数量,每处理重复3次。
1.2.2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活动高度 试验共设11种不同的高度,即分别在离地面0.2、1.0、2.0、3.0、4.0、5.0、6.0、7.0、8.0、9.0、10.0 m高处,挂板监测其活动情况。取11.0 m长的竹杆,自一端20 cm处开始,分别在设定的高度水平悬挂黄板和蓝板各1片;并用铁线固定,以防止粘虫板被风吹而粘连重叠;然后将竹杆直立固定在果园周边预先设置好的支柱上;24 h后调查色板上诱集到的蓟马数量。试验重复5次。
1.2.3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日活动节律 蓟马复合种群日活动节律的观察于芒果花期进行,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分别于晴天、阴天和雨天观察蓟马成虫在芒果园的日活动节律。随机选择6株芒果树,在每株芒果树两侧离植株30 cm处,用竹杆作为支撑,按黄板 ∶ 蓝板=1 ∶ 1组合,在与植株树冠中部等高的位置水平悬挂1片粘虫板;自6∶00~20∶00每2 h观察1次,记录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每天更换新板,每处理观察3 d。
1.2.4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年度消长规律 蓟马复合种群定点动态调查于2008年3月至2009年4月、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分别在儋州市海南大学园艺学院芒果种质圃及海南省东方市岛西林场芒果基地进行,每个调查点共选择10株芒果树,挂板方式同1.2.3。监测期间,于芒果花芽萌动至小果期,每7 d调查1次,其它时间每15 d调查1次。于早上8∶00左右开始挂板,5 h后统计色板上诱集到的蓟马数量。
1.3 数据统计分析
各个试验粘虫板上虫口少于1 000头/板时,逐头数数,统计粘虫板上的虫量;当多于1 000头/板时,据色板上诱集到的虫量,将粘虫板正、反2面均按虫量划分为4个等量区域,分别随机数正、反面其中1区的虫数,再换算得出整板诱集的虫量。
采用Excel软件统计各处理所有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误。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分析均采用SAS 9.0 软件中的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黄蓝粘虫板组合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诱集效果
不同黄板、蓝板组合诱集到的蓟马数量差异显著(图1)。单独使用时蓝板的诱虫量高于黄板,但其诱集效果均显著低于黄板和蓝板组合应用的效果;不同组合间以黄板 ∶ 蓝板=1 ∶ 1时诱虫效果最佳,挂板1 d后其诱虫量显著高于除黄板 ∶ 蓝板=1 ∶ 3和黄板 ∶ 蓝板=1 ∶ 5外的其它处理(F=11,df=6, p>0.000 1),而挂板6 d后其诱虫效果显著高于其它所有处理(F=18.54,df=6,p<0.000 1)。
2.2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活动高度
高度对芒果蓟马的活动影响明显(表1)。在设定的10 m高度范围内均有芒果蓟马活动,不同高度间诱集到的虫量不同,其中以0.2 m诱集到的虫量最高,达280.3头,与其它设定高度间差异显著(F=22.10,df=10,p<0.000 1)。色板诱集到的虫量与高度密切相关,随着高度的增高诱集到的虫量有所减少,但是,除0.2、1.0、2.0 m外,其它高度的平均诱虫量间差异不显著。将每高度黄板和蓝板的平均诱虫量与挂板高度进行乘幂曲线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278.65x-1.072(R2=0.956 6)。
2.3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日活动节律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成虫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图2)。蓝色粘虫板与黄色粘虫板上诱集到的虫量表明,不同蓟马种类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其日活动规律基本一致,夜间不活动。日活动高峰时段为10∶00~12∶00,此外,14∶00~16∶00有一小高峰。晴天诱集到的虫量最多,活动高峰时段平均每蓝板诱集虫量达194.5头,每黄板70头;阴天较晴天诱集到的虫量少,高峰时段平均每蓝板诱集虫量为60.9头,每黄板18.8头;雨天高峰时段平均每蓝板诱集到的虫量仅为9头,每黄板7头。监测结果显示,蓟马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清晨有雾的天气,在雾气消散前其极少活动;大风天气,粘虫板上诱集到的虫量极少。
2.4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年度消长规律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年度消长情况与芒果的物候关系密切(图3、图4)。不管是管理水平比较粗放的种质圃还是精细管理的生产园,在一个芒果生产周期内,老叶期蓟马数量较少,仅能诱集到个别蓟马;从花芽萌动开始,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数量明显增多,且随着花期的推进,蓟马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在整个花期种群数量均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至谢花期达到高峰;随着小果期的到来,种群数量逐渐下降,到青果期时回落至很低的水平,同老叶期一样,仅能诱集到个别蓟马;随后,在嫩梢期,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即一个芒果生产周期内,在盛花期至小果期会出现一次明显的发生高峰期,为整个生产周期蓟马的发生高峰期。
在调查监测中发现,海南三亚、乐东等地区部分果园除花期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数量极大外,嫩梢期其种群数量也极大,出现明显的高峰期,最高每叶可达500多头,为害极其严重。另外,抽花期及嫩梢期整齐的果园发生高峰期较不整齐的果园短,受害较轻。
3 讨论与结论
早在1959年Lewis[12]就已证明蓟马类害虫对不同色板具有趋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黄蓝色板组合对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诱集效果不同,单独黄板或蓝板的诱集效果显著低于黄板和蓝板并用的效果;李江涛等[9]研究表明,蓝、黄比例为5 ∶ 1 时诱集到的西花蓟马数量多于单一蓝色色板,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但没有指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蓟马种类、不同寄主、粘板的形状及大小、不同的挂板高度等都有可能影响到色板的诱集效果[6,8,10,13]。本研究中,以黄板 ∶ 蓝板为1 ∶ 1时诱虫效果最佳。
在设定的10 m高度范围内均有芒果蓟马活动,且高度与活动虫量数密切相关,其中以0.2 m诱集到的虫量最多,随着高度的增加诱集到的虫量有所减少,这与于法辉等[6]在柑橘园的试验结果有所不同。本项目组研究人员在开割的约12~15 m的橡胶树古铜期嫩叶上发现大量蓟马复合种群为害。说明蓟马的活动高度与寄主植物高度有关。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成虫活动有明显的规律性。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蓟马复合种群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日活动高峰时段为10∶00~12∶00,夜间不活动,与西花蓟马、烟蓟马[5]的活动节律基本相同;但西花蓟马和烟蓟马[13]的活动高峰时间早于本研究结果,出现在8∶00~10∶00,可能是由于试验条件和不同地区日出时间不同而引起的。芒果蓟马活动受天气影响较大,清晨有雾的天气,在雾气消散前极少活动;大风天气,粘虫板上诱集到的虫量极少;雨天极少活动;与西花蓟马和烟蓟马[13]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试验是在温室内进行的。另外,在进行修剪、喷药等农事操作时,蓟马易受惊吓,活动非常频繁,可在就近植株、区域间转移。西花蓟马和烟蓟马在相对湿度为90%时,虫数降至最低[5],这与本研究结果(蓟马复合种群雨天不活动,清晨有雾的天气,在雾气消散前其极少活动)是一致的,说明高湿条件下不利于蓟马活动。干旱天气蓟马易大发生[1,14],应加强监测。林长河[1]、梁兴慧[5]等均认为蓟马在阴天的活动能力强于晴天,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差异,可能是由于监测方法的不同以及本试验期间不同时期蓟马的种群数量波动较大而造成的。
芒果蓟马复合种群的年度消长情况与芒果的物候关系密切。花期和嫩梢期是蓟马的发生高峰期,这与蓟马嗜好取食为害嫩叶、花及幼果的习性相一致。在一个芒果生产周期内,从花穗期至小果期为蓟马的高发期,其中谢花期色板上诱集到的种群数量最大,而这一时期也是生产上保花保果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花芽萌动至小果期应加强监测;在花芽萌动至花穗期,依据果园蓟马种群密度,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降低虫口密度,以达到保花的目的;在扬花期及盛花期为保护受粉昆虫及保证座果率,不宜使用杀虫剂;谢花期至小果期,需每天巡园,掌握虫情,特别是谢花3/4左右至小果黄豆大小的这段时间,及时使用药剂进行防治;用药后仍应坚持巡园,若田间虫口密度仍较高,应连续用药2~3次,降低虫口密度,以达到保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长河. 三亚杧果蓟马的为害特点及防治策略[J]. 中国南方果树, 2004, 33(1): 26-28.
[2]黄 华, 牛黎明, 韩冬银, 等. 海南岛芒果蓟马种类调查研究[J]. 生态科学, 2010, 29(4): 385-389.
[3]罗永明, 彭正强, 金启安. 海南岛芒果树害虫种类与分布[J]. 热带作物学报, 1996, 17(2): 52-62.
[4]陈泽坦. 我国芒果树蓟马种类记述[J]. 植物保护, 2004, 30(4): 88-89.
[5]梁兴慧. 两种蓟马的日活动规律及其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6]于法辉, 夏长秀, 李春玲, 等. 不同色板对柑橘园蓟马的诱集效果及蓝板的诱捕效果[J]. 昆虫知识, 2010, 47(5): 945-949.
[7] Mathur G, Mohan Ram H Y. Significance of petal color in thrips pollinated Lantana camara L[J]. Ann Bot, 1978, 42: 1 473-1 476.
[8] 陈华平, 贝亚维, 顾秀慧, 等.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对不同颜色粘卡的嗜好及其蓝色粘卡诱虫量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8(3): 335-337.
[9]李江涛, 邓建华, 刘忠善, 等. 不同颜色色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比较[J]. 植物检疫, 2008, 22(6): 360-363.
[10] Brodsgaard H F. Effect of photoperiod on the bionomics of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J]. J Environ Entomol, 1993, 22(3): 647-653.
[11] Chu C C, Pinter P J, Henneberry T J, et al. Use of CC Traps with different trap base colors for silver leaf Whiteflies(Homoptera: Aleyrodidae), Thrips(Thysanoptera: Thripidae), and Leafhoppers(Homoptera: Cicadellidae)[J]. J Econ Entom, 2000, 93(4): 1 329-1 337.
[12] Lewis T. A comparison of water traps, cylindrical sticky traps and suction traps for sampling thysanopteran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J]. J Entom Exp Appl, 1959, 2: 204-215.
[13]卢 辉, 钟义海, 刘 奎, 等. 香蕉花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田间诱集效果研究[J]. 植物保护, 2011, 37(2): 145-147.
[14]劳有德, 韦文添. 芒果蓟马的为害与防治[J]. 广西热带农业, 2003(1): 16-17.